从“首尔儿童艺术节”聊聊艺术节对区域文化艺术的推动|王添强:《首尔启示录》「外西九文娱艺术发展论述」之一

“韩国艺术局、韩国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及各艺术机构更精心推介本土作品给外宾,不遗余力地栽培新秀,还有文娱艺术区一百多间剧场的生态环境,年轻艺术家与观众同样感受到前景、出路及希望。”

“艺术节吸纳观众进来,观众养活剧场,养活餐饮,剧场使艺术家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才华使艺术区变得生气蓬勃,有才华的年轻人因此愿意投身,观众愿意来闲逛一下,商家愿意投资,生生不息,文娱艺术区成为活泼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建筑物本身。”

《首尔启示录》

「外西九文娱艺术发展论述」之一

试以首尔反思香港艺术文化发展

文/王添强

韩国与香港同属当年亚洲四小龙之一,同以加工制造业起家,同站在历史与当今世界巨大经济体矛盾缝隙之间,由传统变现代,经济与文化艺术区的发展时间段之接近也很相似,两者都有很多参考及反思的地方。

2017年一月在零下六度下再访首尔,这个是自2010年连续第八次参与当地儿童艺术节。期望通过多次到访、观察与合作的机会,借首尔艺术文化发展作为香港的镜子,思考一下香港的出路。

2010年夏季,我首次获邀与前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邓树荣先生同行,参观「韩国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ASSITEJ Korea (ASSITEJ 为法文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u Theatre de I’Enfance et la Jeunesse 的缩写)在首尔举行的「国际儿童及青少年戏剧节」,自此我每年都有到访,艺术节分夏季及冬季,分别在一月及七月举行。

ASSITEJ 成立于1965 年,旨在联系世界各地从事儿童及青少年的戏剧工作者,共同探讨种种儿童剧场可能性与艺术议题,其会员国至今已超过八十五个,大会将于2017年五月十七至二十七日在南非开普顿举行。

👆锺路儿童剧场

2017年首尔冬季儿童艺术节最大的特色,是艺术节多了锺路儿童剧院(Jongno Children's Theatre )的一个主场地,一个位置于「大学路文娱艺术区」边缘,一年前还是工地的剧场。要讲韩国首尔文化艺术发展,「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是重要一环,儿童艺术节则是艺术区繁荣的重要一部分。

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是首尔及韩国艺术复苏的起点

2002年韩国艺术局 (Arts Council Korea )决定在首尔发展「大学路文娱艺术区」(Daohakro-Street of Cultural Arts)。以大学路上惠化地铁站前后两公里地段,因应大学发展外迁所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及其週边过去以服务大学生为主的餐饮娱乐业基础,以公私型混合合作方式建立文娱乐艺术区。以政策固定发展高度及建筑物认可使用方式,再配合鼓励、协调的身份,协助基金会及私人投资兴建各类表演场地。直到2010年大学路上 Asko Arts Theatre 及之后建成的 Asko Arts Centre 作为龙头,艺术区经过八年已经出初具规模。到 2017 年一月,「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发展到第十五个年头,已经拥有160间五十至五百座位的剧场,当中大部份是在一百座位左右的中小型剧场。

👆大学路

遇上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推手金雨玉老师

2004年有幸作为台北儿童艺术节研讨会讲员,大会期望各地嘉宾有更好交流,刻意安排不同地区专家共住一房,我正安排与韩国的戏剧大师金雨玉教授同房。金老师正是「大学路文娱艺术区」的推手。金老师生活简朴充实,如没表演节目欣赏,每晚必然九时多上床休息,早上五时起床开始写剧本与文章,身在台北时也不例外。

金老师是韩国正宗大师,戏剧学生满天下,很有中国江湖传说中的少林、武当住持的地位,后来在韩国亲眼看到他到场时,戏剧界全场两旁站立的场面,深深感受到他地位之崇高。他与我在每日闲谈之间,知道韩国政府于2002年接受以他为首艺术文化界的建议,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以建设「大学路文娱艺术区」作为切入点。

金雨玉老师是韩国演艺教育上的重要宗师,对舞台人材发展贡献良多,艺术上特别重视及鼓吹现代与传统表演艺术的溶合,政策上推动政府对儿童及青少年剧场的重视,奠定今天韩国创意产业与舞台发展的成就。

首尔与韩国的表演艺术文化布局

2014年1月首尔冬季国际儿童及青少年戏剧节期间,举行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亚洲论坛(ASSITEJ Asian meeting in Seoul ),嘉宾们获安排参观当地已经成形的表演艺术文化的布局。

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定形后,位于江南的「首尔艺术中心」2013年也落成,加上由旧火车站改建的「火车站表演艺术中心」,市中心旧军营改建的「民族文化村」剧院,原「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改建成的「剧场博物馆」,使亚洲各地朋友已经清楚韩国艺术局以首尔为首带动韩国,以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带动首尔的文化布局。加上之后再落成的「东大门历史博物馆」及刚落成的锺路儿童剧院,全市二百多剧场的繁华景象出现眼前。

自然衍生,还是地标建筑格局

威权时代的「国家大剧院」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明显是首尔两种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

首尔「国家大剧院」座落市中心南山公园电视塔旁边,居高临下整个首尔市中心,走的明显是地标式建筑高雅艺术路线,吸引中产及上层观众。

「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借大学路上因大学发展需要外迁之便,利用原址大量空置空间,加上原先大学艺术屋的红砖外墙建筑便具风格,大学路另一边陲的博物馆也怎有特色,两者之间在惠化地铁站旁,共有多条没什麼车行走之内街,形成天然步行街格局,加上交通方便,在政府策划及推动下衍生成今天的文娱艺术区。

韩国艺术局把原大学红砖艺术屋改为艺术之家,旁边是抗日英雄纪念碑广场,正好不能发展,使艺术区有了一个天然的户外嘉年华场地,艺术局在艺术屋的广场对面,兴建了一样红砖风格的Arko Arts Theatre ,再加上之后兴建的 Arko Art center ,品字形包围广场开口向大学路地铁站出口,加上旁边原建筑群中间建筑的 Daohakro Arts Theatre 及 Daohakro Arts Theatre 3rd Hall ,形成一个十一个剧院群的艺术区剧场核心。

经过八年,2010年在核心剧场完成之同时,旁边的近一百剧场已经营运,加上餐饮、时尚產品、文化产业的配合,艺术区比美香港旺角、铜锣湾步行街的人流,而且不是游客,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年轻人。2017年的今天,零下六度艺术区街头人头涌涌,户外票房人龙出现,艺术文化繁华场面可见一斑。

艺术区另一推动者,正就是艺术节

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初现与韩国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戏剧节关系密切,其中关键人物正是艺术区推手与当时韩国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领袖的同一人-金雨玉老师。2002年首尔成为第一个亚洲国家主办韩国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大会,并且举办艺术节,地点正是在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所以艺术节与大学路文娱艺术区可以算同时同地诞生。

自此,每一年,韩国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艺术节都以艺术区的各剧场为主场地,后来由只有夏季,再增加成冬、夏季两个艺术节,冬季以韩国本土节目为主,夏季则是国际节目为核心,冬季多联同举办不同的国际会议使世界更了解韩国的儿童剧。儿童艺术节仿似欧陆的儿童艺术节连续八天,每天三、四个场地同时举行,每场地一个剧团演出一至三天,每次共十到二十四个节目。

Arko Arts Theatre 也主办了首尔艺术节,规模有点像香港艺术节,只是节目安排方面比较更像韩国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艺术节的集中。

两个艺术节为首尔输入了大量创新意念的节目,建立大量优质观众,加上大量交流项目,十多年来使韩国艺术文化界有飞跃进步的空间。韩国艺术局、韩国儿童及青少年剧场联盟及各艺术机构更精心推介本土作品给外宾,不遗余力地栽培新秀,还有文娱艺术区一百多间剧场的生态环境,年轻艺术家与观众同样感受到前景、出路及希望。

艺术节吸纳观众进来,观众养活剧场,养活餐饮,剧场使艺术家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才华使艺术区变得生气蓬勃,有才华的年轻人因此愿意投身,观众愿意来闲逛一下,商家愿意投资,生生不息,文娱艺术区成为活泼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建筑物本身。

首尔利用大学路独特环境使艺术区在2002年至今的十五年间,用上比香港少得多的预算,就能成功,并且更早、更快、更有效果及更有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价值,确保未来韩国政府投放也不会因众多场地而支出太多。

我们的启示

香港最有潜质发展成大学路式文娱艺术区的首推是当年 JCCAC 石硤尾创意艺术中心,如果当年政府文化政策有更远大眼光,在石硤尾工厂大厦发展初期就联同周边共同发展,或许今天我们也已经出现一个「石硤尾文娱艺术区」,当然另一个错失的良机当然是新蒲岗,如果大磡村旧址兴建一所类似 Arko Arts Theatre 的剧场群,与附近的工厂大厦改建相联,或许今天我们也已经出现一个「新蒲岗创意产业园」,为西九龙及东九龙两个快将落成的重要文化艺术中儿起连接之功效。或许,我们缺少的不是地段,人材、金钱,可能是一位金雨玉老师。

首尔国家大剧院如何壮观也推动不了当地的艺术发展,反而顺势而衍生的「大学路文娱艺术区」改变了生态,为国家大剧院带来新生,趋旺了首尔艺术中心的出现,建立一个文化艺术的繁荣景象。

我们还有这些环境吗?有!

西湾河文娱中心的后门,圣十字径上正座落协青社的大楼很多年轻人出入,而多走两分钟东区走廊下有保良局环保回收基地-绿在东区,旁边有多个露天停车场因太接近天桥而难作发展,可考虑建多个一、二百人左右的表演艺术场地与西湾河文娱中心协同,附近也有多条不繁忙的内街可供创意产业及餐饮发展,爱信道上又有广阔的爱秩序湾公园,还有筲箕湾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爱秩序湾综合服务大楼及爱东邨社区会堂可供大型艺术节时备用,在西湾河与筲箕湾地铁站之间,三十分钟步行范围内,基本上闲置土地丰富、公共洗手间、停车场、中产建筑群及餐饮钟多,边陲还有电影资料馆、香港艺术中心艺术学院及海防博物馆是「文娱艺术区」发展的理想潜在地段。更有趣是西湾河文娱中心与爱秩序湾公园有一条超大行人隧道,因爱信道上红绿灯过路处启用而近荒废,非常适合成为室内艺墟的场地。

当然,荃湾大会堂与邻近老街及新近兴建屋宇群的组合,牛池湾文娱中心及其旁边空间,也有相同的效果。

我们要改变的可能不是场地,

可能是文化政策的态度

破旧立新是我们多年来的期许,忘记了顺势而生,新旧交替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发展模式。

或许,西九龙独佔「龙」头,再来与东九龙「二龙」争珠之局,可能都已经过时。首尔多元发展模式,应该才是我们的出路,「外西九文娱艺术发展论述」可能才是我们的前景。

王添强

2017年2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