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直到临死前,才明白当初乌江岸边,项羽为啥不渡江逃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历史上,每当有好事之人制作武将排行榜的时候,名单上总会出现各种名字:武圣关羽,人屠白起,飞将吕布等,但有一个人,无论排行榜如何变幻,他的名字始终高居前三甲,他就是霸王项羽。
说起项羽,有太多的故事,他在,秦始皇,来家乡巡游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曾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预言贯彻到底。他是在漳河河边破釜成舟的楚王,亦是一人力扛千斤鼎的霸王。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兵败乌江,却放弃了渡江而逃的机会,这令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而贵为汉高祖的刘邦,也是在临死前才明白,乌江岸边,项羽为何没有渡江逃生。项羽从小便是将门之后,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项羽从小就开始习武弄剑。据史书记载,项羽从小就异于常人,他是“重瞳子”,重瞳即一目两眸,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重瞳子,除了项羽,便是舜。
在古代的相术中,重瞳是一种异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是帝王之相,这也为日后项羽招兵买马创造了有利条件。与项羽一样,刘邦也是天生异相,传说,传说他的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但与项羽截然不同的是,刘邦生性懒散,宽厚仁爱,不拘小节,并没有习武的习惯。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战胜了项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可谓是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朝。还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原因其实很简单。刘邦虽然平日里游手好闲,但他的性格招人喜欢,很多人是因为刘邦的人格魅力而选择跟随他的。
至于项羽,虽然出身于将门世家,但无不透露着优越感,正是这优越感,会在不经意间刺伤跟随他的人。而其生性怀疑的性格,也是导致他兵败乌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刘邦,项羽根本不知道如何笼络人心,只要他一生气,就如同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一般。久而久之,跟随在项羽身边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不可否认项羽的武力值以及他对军队的管理能力,但是作为一个领袖,他比刘邦缺少的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将才与帅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这些缺点,导致项羽先是在鸿门宴错失杀死刘邦的机会,而后又错过了淮阴侯韩信,甚至还让韩信成为了刘邦的部下。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出汉军重重包围之后到了乌江边,跟随项羽的将士只剩下寥寥几人。如果项羽能够选择立马逃回江东,其实还是有活下去的机会的,但是他拒绝了这样做,随后选择拔剑自刎,这令所有人都感到始料未及,毕竟“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于很多人来说,项羽自刎的原因无非为“虞姬死了”亦或是“跟随自己的兄弟阵亡了,项羽不甘心一人逃往江东。”刘邦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身体愈发虚弱,这时候,刘邦在恍然间明白了项羽的选择,原因其实很简单:项羽咽不下这口气。楚汉相争,两个庞大的集团之间本就是争这一口气。
虽然项羽败了,但身为一代霸王,项羽怎么会允许自己苟且偷生,他不愿面对失败的自己,不愿面对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倒下的将士。所以他选择了拔剑自刎,以此来保住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与“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样,在对待自己死亡的问题上,秦始皇一样不敢面对,所以他求徐福、求术士甚至求仙人,都是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
因为只有长生不老,他才不会去面对死亡的威胁。但是事实很残忍,秦始皇最后依然没有逃过死亡的眷顾,无论做什么努力,死亡是永远都无法逃避的问题。甚至还因为自己惧怕死亡而做出了不少糊涂事,使其成为自己这个千古一帝的污点。
在汉高祖刘邦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拒绝了所有为他治病的名医,做出了与项羽如出一辙的选择:与其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直面死亡一了百了。这才是敢于面对自己,也是对自己这一生的交代。
回到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去面对的事情,在这种事情面前,会犹豫,会害怕,会丧失信念。只有直面这个问题,才能看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有时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完美,可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人都需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到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回忆起自己以往所做出的种种抉择,能够问心无愧的,才是对自己这漫漫一生的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