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作】范兴儒《飞天追梦图》国画长卷
作者简介
范兴儒,1941年8月出生于甘肃张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校期间受业于常书鸿、汪岳云、韩天眷等著名教授。四十多年来专题研究、整理、临摹敦煌飞天,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自1992年至今,先后在敦煌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深圳大剧院、甘肃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作品还在日本、新加坡、美国及台湾地区展出。先后出版有《敦煌飞天》、《敦煌菩萨》画册。其艺术成就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飞天追梦图》简介
范兴儒先生的这幅《飞天追梦图》亦称《八十七飞天卷》,卷高52厘米,卷长50米,长卷展现了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自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西夏和元代等九个朝代以来、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代表飞天八十七身。全卷以工笔重彩传统绘画形式,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堪称我国最长的敦煌飞天历史画卷。
《飞天追梦图》赋
三危山下,大泉河畔,莫高窟森森屹立焉。诸天变相,万佛庄严,百国衣冠焚香顶礼,一代师匠面壁临画。范子飞天独领风骚,继两部鸿著传世,又绘成《飞天追梦图》长卷,嘱为之铭。曰:
美哉飞天,霞举翩翩;
霓裳出水,玉珂鸣山;
祥云百朵,花雨三千;
集娇美于今古兮,融真善于仙凡。
美哉飞天,舞蹈缤翻;
敲松罅月,煮石根泉;
香音香乐,浮图神仙;
苏边塞于春风兮,饶神女乎宇寰。
美哉飞天,寻梦追源;
悬于灵窟,出乎人间;
天人一体,百族骈阗;
绚丹华于洋域乎,流光彩兮尧川。
吁嗟兮,伟乎妙哉。古人之《清明上河图》空前绝后。先生斯卷,开画派先河,壮民族艺根。又是一番气象,艺之将兴,必有献身之器,国之将盛,定仗世德之人。吾观览之,益明其信而有徴。
爰成斯赋,勖彼丹青。
作者:鲁言(当代中国著名诗人)
把手机横过来看
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品范兴儒《飞天追梦图》国画长卷
文/李宝堂
又是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红色的枫叶和黄色的菊花把黄河两岸装扮的姹紫嫣红。坐落在兰州的西部欢乐园人声鼎沸,到处是欢声笑语,就在这里我有幸一睹范兴儒先生的《飞天追梦图》(亦称八十七飞天卷)国画长卷。当画卷缓缓打开的那一刻,我似乎置身于莫高窟石窟的梦幻之中,仿佛穿越在天衣飞扬、美轮美奂飞天的千年时空。这些形态各异,时代不同的飞天画作犹如有形有色的梦幻曲、绘声绘影的小夜曲、自由自在的圆舞曲、潮起潮落的交响曲在我耳旁久久回荡。我被画卷高超的笔墨,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飞动的韵律以及形神兼备和气势恢弘的艺术形象所感动,所陶醉,所震撼!
这幅画卷是范兴儒先生经过五年的酝酿和精心策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画稿进行了三次大修改,经过一年四个月的精心绘制,巨幅画卷终于在近日完成。此画不仅为他的艺术生涯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他多年的“飞天梦”再次画上一个最圆满最鲜亮的句号。
范兴儒先生的这幅《飞天追梦图》,卷高52厘米,卷长50米,画卷展现了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自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西夏和元代等九个朝代以来、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代表飞天87身。这些飞天形态各异、婀娜多姿,有的如行云舒卷,如流水有声,她们有的自天而降芬芳万里,有的腾空而起花坠九天,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弹琴击鼓,有的舒展裙袖,有的舞动彩云,这些用超越时空的美学理念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营造出的飞天世界,足以把真、善、美推向极致,足以使人们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净化,整个画卷使用矿物颜料并采用工笔重彩传统技法绘制而成,堪称我国最长的敦煌飞天历史画卷。
范兴儒先生1941年出生于丝绸之路重镇张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受佛教绘画艺术的熏陶而走上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道路。1958年考入常书鸿先生任院长的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并入西北师范大学),正是在常书鸿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贵的奉献精神和高超的绘画技艺的激励下,使他认识了敦煌,大学毕业后范兴儒先生被分配到地处戈壁荒原的国防企业四〇四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得不选择适合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的艺术道路。1965年9月,当他第一次进入莫高窟洞窟的时候,就被色彩斑斓、画技绝伦的壁画惊呆了,他仿佛置身于佛国净土之上,在那神圣的洞窟中,他似乎感受到花香扑鼻,梵音入耳。那天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睡,怎样才能让这些尘封千年的敦煌飞天飞出石窟,飞遍全国,飞向世界,这就成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飞天梦”,为了圆这个梦,他走上了一条艰辛而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
多年来,他无数次去敦煌感悟、学习,利用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在研究整理的基础上临摹了大量不同时期的飞天、舞乐和菩萨。1992年8月,范兴儒先生在敦煌博物馆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敦煌飞天艺术展”,为实现他的“飞天梦”拉开了金色的帷幕。1995年2月,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书名的范兴儒《敦煌飞天》画集正式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此画册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先生评价说“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绘画形式介绍敦煌飞天的画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不少专家学者还认为《敦煌飞天》画集的出版与敦煌古乐的破译及敦煌舞蹈的复活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次年“敦煌飞天”画册荣获“甘肃省第三届特别优秀图书奖”,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00年4月,范兴儒先生的《敦煌飞天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个展览不仅为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使范兴儒先生成为把敦煌壁画艺术送上中国美术最高殿堂的第一人。2000年7月,由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撰写序文的范兴儒《敦煌菩萨》画集正式出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还专门为该画册题了词。2008年7月,新版《敦煌飞天》画集正式出版,至此,范兴儒先生从莫高窟4500余身飞天中整理出的188身飞天与读者见面了,当一幅幅既保持敦煌壁画时代特点又富有现代审美内涵和作者再创作新意的飞天,自由自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范兴儒先生才真正感到,是他用自己的双手捧出了一个崭新的飞天世界,这些飞天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为祖国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此后,他的“敦煌飞天艺术展”,下广东,上北京,入基层,进校园,为宣传敦煌,弘扬敦煌艺术,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他相继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美国举办了“敦煌飞天艺术展”,使他成为把敦煌飞天艺术系统地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与此同时,范兴儒先生还十分关心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2008年4月,向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捐款3万元,用于培养美术研究人才。
范兴儒先生的艺术实践与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国美协顾问常沙娜教授在敦煌、北京三次参观了范兴儒先生的敦煌壁画艺术展。她说:“范兴儒笔下的飞天菩萨,既保持了敦煌壁画艺术的时代特征,又在形象、线条、色彩上进行了有益的再创作,为弘扬敦煌艺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台湾著名画家林玉山教授看了敦煌飞天艺术展后,非常激动,他说:“我在敦煌找到了我们民族传统绘画的根。”并写下了“妙笔写飞天”的题词。世界著名文艺评论家、印度著名诗人安纳德先生三次来过敦煌,非常喜欢敦煌飞天艺术,他参观展览后激动地对范兴儒先生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用你的双手捧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飞天王国,向世界展示了敦煌飞天的魅力。”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在《菩萨如花》的文章中指出,“范兴儒的敦煌壁画作品,形似敦煌,神也似敦煌,虽是临摹,亦是抒写,抒写却不背离对原作的忠实,临摹又不落入对原作的刻板拷贝,这才是临摹的最高境界啊!”敦煌研究院已故名誉院长段文杰教授称范兴儒敦煌壁画研究工作“工程浩大,成绩卓著,为弘扬敦煌艺术,做出了贡献。”敦煌研究院老专家、老学者在一次座谈会上对范兴儒先生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范兴儒用他深厚的绘画功底,经过艺术再创作塑造出不同类型的敦煌壁画艺术形象,这些用传统的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完美结合的作品,使古老的敦煌石窟艺术得到了新的渲染和诠释,为敦煌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弘扬敦煌艺术开拓了一个新领域,闯出了一个新途径。
四十年的守望,四十年的耕耘,范兴儒先生只是为圆一个让敦煌飞天“飞出石窟,飞遍全国,飞向世界”的梦,他为此所付出的心血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在漫长实现梦想的艺术实践中,他成为一位风格独立自成一体的飞天艺术家,原因主要归功于他对民族艺术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敦煌飞天作为他对民族艺术的介入点和贡献方式,使他能够不遗余力地为之付出努力。与此同时,他拥有一颗飞天一般不断飞翔的向美求善的诗心,他的画家气质的核心就是诗人的气质,《飞天追梦图》犹如他再创作的所有飞天形象汇成的一条奔腾的河流,流经所有热爱美,向往美,创造美的心灵!
(本文发表在2014年11月8日《兰州晨报》,作者李宝堂现为中国美协理事、甘肃省美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