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祭端午
原创∣祭端午
文/欢爸
时间/2016-06-09 23:58
【引言】《没有屈原,中国文学将面目全非》...
原创∣祭端午
食粽祭端午,
余香忆士楚。
龙舟今尤赛,
汨罗流千古。
转载∣《没有屈原,中国文学将面目全非》(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成语大会》)
《楚辞》作为国学经典,与《诗经》齐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
《离骚》是楚辞中篇幅最长、影响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共有2490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首抒情长诗了。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史诗,却有着独具民族特色且辞采华美的抒情长诗,这多少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民族品格。古人云:“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因此,阅读并体味这首长诗,必然是一次美丽而深刻的生命之旅。
《离骚》可以分成九段,第一段是屈原的自传和抱负。第二段写君王对屈原的疏离。第三段将疏离之因归结为君主身边小人的嫉恨和谗言。第四段设想退隐后的生活状况。第五段写屈原与女媭的对话,就自己的人生选择向亲近的人咨询意见。第六段写游仙,向天上神仙求索自己的前行方向。第七段写请灵氛和巫咸占卜,预示自己的前程。第八段再次写神游天国,但却难以离弃故乡。第九段写人生无法实现完美,只能追随赴水的彭咸。
《离骚》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歌辞,而且是一个艺术世界。
首先,《离骚》创造了一个美好的象征的世界,这个世界表现的是屈原个体精神的张扬和个体品质的自我珍惜。香草象征着屈原的高洁品质,恶草象征着对小人的憎恶;而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屈原自喻,或者是屈原追求的对象。屈原坚贞高洁的形象就是在这香草美人的象征中树立起来的。
第二,《离骚》描摹了一个黑白颠倒、君主昏庸的现实世界。屈原的悲伤在于,这个混浊的世界恰恰是他的故乡楚国。所以,他对君主的感情,对人民的感情,根本上都包容在对故乡的感情之中。在这个世界里,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这个现实的世界是《离骚》最具震撼力最具批判力的场景,也是整首歌辞的底色。
第三,《离骚》还创造了一个瑰丽神奇的神话世界,抒情主人公的远游、求女等活动都是在这个世界中展开的。这个神话的世界是屈原完美理想的化身。因此,神话中的抒情主人公显得无比强大,这就折射出屈原对个体张扬个体自由的无比渴望。神话中一次次的求女,则象征着屈原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这三个世界加起来,就是《离骚》的世界,即象征世界、现实世界和神话世界。但这三个世界在《离骚》中不是归于毁灭,就是变得黑暗,三个世界的理想其实都破碎了。这就导致了屈原的自杀: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算了吧!国里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我又何必一定要留念乡关?既然不能协助明君推行美政,既然人生不能完美,那我就不如死去依就水居的彭咸。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屈原的自杀就是《离骚》的悲剧。
从屈原开始,中国的诗人们才真正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或激烈或温和的情感,诗人才真正像一位诗人。
楚辞还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风尚。1949年之后把楚辞定位为一种“浪漫主义”文学,其审美也是一种“浪漫主义”风尚。这个概括并不是很合适的,“浪漫主义”这个术语来自欧洲,其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审美意义,套在楚辞身上颇显不伦不类。但是,《楚辞》确实有着不同于《诗》的审美风尚。这就是楚辞带给中国文化那种非中庸的,充满想象甚至有些神奇怪异的审美风尚。
姜亮夫曾在《楚辞今绎讲录》中说:
中国文学史自从有了楚辞,特别到了汉代,得到汉高祖的提倡,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学都楚化了,因为它适用于整个民族的语调。楚辞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几乎取代《诗经》的地位。唐代诗人,据说有人不读《诗经》,但没有人不读楚辞的。要是没有屈原的作品,就不会有我们后代文学的这个发展,或者说我们后代文学的发展不会是我们现在走的这个路子,像汉乐府、唐人律诗、宋以后的词曲等,可能是另外一个路子。
从形式上看,《离骚》开创了独特的文学形式,并直接推动了赋、七言等新的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离骚》对汉赋的影响是直接的,汉代人自己也是这样看的。王逸就认为楚辞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汉代仍然被诗人们热衷写作,并高度赞扬了楚辞的优点首先就是“华藻”,显然他认为这种词句的华丽是楚辞所独有的,也就意味着是《诗》所不具备的。
而六朝骈文对辞采的重视,对华丽词藻的追求,楚辞之“华藻”也是功不可没的。
楚辞中无处不充满着对楚地景物的细腻描写,当然,这也是楚地的美丽所成就的“江山之助”。楚辞对景物的关注,远远超过《诗》。当然,在屈原、宋玉等人眼里,这些景物并非外在的关照,而主要是灌注了内在情感在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要到六朝“老庄告退,山水方滋”才出现。不过,楚辞的开创意义亦是相当巨大的。
第三,《离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性,正是从屈原开始,中国的诗人们才真正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或激烈或温和的情感,诗人才真正“像”一位诗人。
陆侃如曾说过一段话:
两千年来,所谓“读书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读他的作品的,读了也没有一个不崇拜的。两千年来无数作家,没有一个不受屈原的影响的,没有一个不以屈原做模范的。所以扬雄以屈原比孔子,所以李白说屈原死了便“无堪与言”,所以苏轼说他终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只有一个屈原。
从屈原的作品里,产生出赋,产生出骈文,产生出七言诗,“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两千年来,他的作品几乎含有宗教的魔力,变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著作。到了端午节,竞渡之风普遍了全国。这一个节令,几为他一人所独占。在长江流域一带,连穷乡僻壤都会有他的庙宇。这一种福气,是没有第二个文学家能够赶得上的。
更多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