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篇 辽国渤海族及其分布
X
图1 赤峰市博物馆藏辽代围棋。
图2 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三七地1983年出土的白釉皮囊鸡冠壶。
渤海民族的构成比较复杂,其来源不一,但主要源于东北古族肃慎系的靺鞨。《旧唐书·北狄传》云:“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隋书·靺鞨传》称靺鞨有七部,即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其中粟末部位于七部之南,据今北流松花江中上游,曾与高句丽王国接壤,在七部中自然环境较好,经济和文化都较发达,这为后来渤海民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后来的渤海族即是以粟束靺鞨为主体而形成的。隋朝初年,北方州郡田园荒芜,政府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吸引边民内迁。粟末部酋帅突地稽率领千余户西迁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与汉人接触、融合,大大推动了粟末靺鞨部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内迁的粟末靺鞨人十分关注,并委任其首领为地方官员,如隋炀帝授突地稽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唐高祖在粟末人居地置燕州,以突地稽为总管;贞观年间,突地稽因军功拜右卫将军,赐皇姓李氏,等等。
公元668年,唐灭高句丽后,又有一部分由首领大柞荣带领的内附靺鞨被安置在营州附近。先后迁居营州的粟末靺鞨人,锐意学习中原文化,为后来渤海国的建立和渤海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696年,契丹人李尽忠举兵反唐,大柞荣率领靺鞨人及高句丽遗民亦响应,并东渡辽水,奔回今牡丹江上游一带的靺鞨故地。唐圣历元年(698),大柞荣自立为震国王。唐开元元年(713),唐政府派郎将、鸿胪卿崔忻到靺鞨故地,对大柞荣进行册封.正式成立了附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政权渤海国。于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各民族互相依靠、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渤海族出现了。换言之,渤海境内以粟束靺鞨为大多数,在长期的民族征战与和平发展中,又有靺鞨之伯咄、安居骨、号室以及挹娄、夫余、秽貊、沃沮故地原居民、部分高句丽遗民等民族成分加入,他们继承了靺鞨人的传统,受过高句丽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大最地吸收了汉族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以汉化了的靺鞨族为主体的新的牢固共同体——渤海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服诸族而立国后,一直视其东方的渤海国为心腹大患,亟想早日灭之而后快。契丹军队最初占领的是辽东的辽阳附近地区,前后力战二十余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