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路基处治方案探讨(二)
以某三级公路的沿河水毁路基的现场调查案例,选取一些不同的典型工点对水毁处治方案进行探讨。河流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暴涨暴落型,河流下切严重快速。需要说明的是该项目资金紧张,且工期待紧张,故需现场即刻确定处治方案。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力求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一、某段河道宽度较大,顺河路基由于洪水时河流改道造成在长约150m的范围内路基全部冲毁殆尽,并形成了最大高约15m左右高度的新岸坡。公路不得以向后占用农田和民居改移保通,并对河道进行开挖疏导使河流归入原河床。
图1-1 下游侧公路中断状况
图1-2 洪水改道造成公路损坏
图1- 3上游河道临时疏通情况
1、要确保在原路恢复公路的安全,首先要确保河道在洪水不发生大的改道。故在现临时疏通河道的上游部位,即公路损坏起点以上约20m的河床中修建中水位挑坝,从而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条件下,确保河流不发生改道而威胁公路安全。2、由于原位恢复时的填方最大高约15m,故采用路肩墙规模偏大。因此,在结合河道处治的基础上,顺河修建高度不大于7m的路堤挡墙,墙后采用河道中丰富的砂卵石进行路基回填恢复。需要注意的是从本次水毁的岸坡高陡情况来看,公路的水毁是洪水从原路基的上游挡墙侧部形成侧向冲刷后进入挡墙后部而形成的淘蚀所致。故本次病害处治时为防止出现类似侧蚀问题,在上游挡墙形成锥坡式设置,将迎水部位挡墙嵌入岸坡一定深度,并加强迎水部位挡墙的冲刷防护,这是路基防护工程的一个关键部位。同样,另一段路基水毁也存在类似情况,故也采用在上游河道中设置中水位挑坝将河流挑向具有稳定岸坡和没有结构物的对岸后,设置高约5m的路肩浸水挡墙后进行恢复。
图1-4 洪水时河流改道造成路基损坏
二、某段公路外侧河流冲刷造成路基坍塌,岸坡高约8m。内侧松散堆积体在雨季时溜滑严重,并摧毁下部高约5m的路堑墙。在以上路堑与路堤的“夹击”作用下,造成该段公路几乎中断。
图2-1 公路路堤所在岸坡损坏严重
图2-2 公路路堑溜滑严重
1、路堤外侧岸坡高陡,完全采用全砼圬工挡墙工程规模偏大(含基础可达11m左右),且安全度较低。故在坡脚处顺河设置墙顶位于洪水位以上,高约4m的防冲砼圬工挡墙,在墙顶设置台阶状泡沫轻质土进行路基恢复。2、路堑部位可设置与原挡墙相同高度,但质量可控的砼挡墙进行恢复。且为了防止坡面溜滑体和落石上路,可在墙顶设置高2m的格宾拦石墙。以上处治措施的好处是泡沫轻质土工程的快捷施作,砼挡墙有利于抗冻和施工时的质量控制,墙顶设置格宾墙可在长大坡面在目前无法有效加固防护的情况下,实现工程被动防护对线路的运营安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