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公巡鄂州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游玩荆楚时写的一首诗,热情赞颂了这位名叫羊公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人。西晋政治家、军事家。
羊祜的祖父曾任南阳太守,父曾任上党太守,外祖父即东汉著名学者、中郎将蔡邕,我国古代著名女诗人蔡文姬是其姨母。西晋开国皇帝之一司马师的妻子羊徽瑜(景献皇后)即其胞姐。其前母又是三国时名儒、北海太守孔融的女儿。羊祜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有“今日颜子(颜回)”之美称。
曹魏末年,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等共同参与司马昭的机密大事,在策划以晋代魏中立了大功。司马炎称帝后,即被封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不久就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了西晋朝重臣。
随着西晋王朝的建立,灭吴统一全国,已摆到晋朝统治者面前。泰始五年(269),晋武帝司马炎令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军事,羊祜成为对吴作战第一线的主要将领。
羊祜到了襄阳以后,为准备灭吴,统一祖国,经常身着便服,只带少数部下,到与魏吴交界的前线鄂州视察。他不仅整顿和加强了边防,而且对当地的农业和地方政权建设也极为重视。“开设痒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晋书·羊祜传》)
初到鄂州巡视之时,军无百日之粮,羊祜为解决部队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生产。他垦田八百余亩,几年之内就积存了可供十年食用的军粮。在政治方面,羊祜重视地方吏治,改革旧俗,提倡教化,对吴人从政治上做争取工作。当时襄阳一带,存在一种陋习,前任地方官死后,继任者认为官府不吉,多毁坏重建,劳民而伤财。羊祜到任后立即严加禁止,认为“生死有命,非由居室”,深得士民欢迎。
羊祜对东吴吏民也实行招抚的政策,注意收买东吴民心。泰始二年(266),吴派张俨使晋,受到晋朝大臣贾充、荀勋等人不礼貌的接待,羊祜对此很不赞同,他认为双方迟早要统一,对来使要襟怀宽阔,友好接待,便和张俨结成好友。到襄阳后,他更注意从政治上争取吴人,对东吴来降的人给予奖励,而且来去听便。“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之醇酒,使不得言”。
有一次,他的部下贪功,抓了两个东吴边境武昌的牧童作为俘虏献了上来。羊祜了解情况以后,派人把牧童送还吴国,当面交给他们的父母。牧童的父母高兴极了,到处称颂羊祜的恩德。
又有一次,东吴将领陈尚、韩景进攻西晋被打死,羊祜认为两军交战,各为其国,他们对东吴是尽了忠心的,因此“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陈尚、韩景的子弟来迎接,“祜以礼相待”。东吴的将领邓香曾率兵攻打西晋的(武昌)鄂州,兵败被俘,羊祜将其放回,邓香被羊祜的恩德感动,不久即率领部众归降。羊祜的部下过境割了吴人的稻谷,羊祜都叫人计算数量,用绢偿还粮价。羊祜率领部下到两国边境打猎,如果遇到禽兽为吴人所猎而掉在晋境的,都让部下包好送还对方。羊祜的这些作法,得到吴国军民的赞扬,他们提到羊祜的时候,都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称为“羊公”。在不知不觉中,羊祜就把吴国的人心收买过来了。
羊祜镇守鄂州(武昌)的第二年,东吴名将陆逊之子陆抗受命为吴军都督,率军在武昌(鄂州)与羊祜对峙。当时,两人既是对立双方的军事统帅,又互相敬重,彼此成了好朋友,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的佳话。陆抗曾派人赠酒给羊祜,有人怕酒中下了毒药不敢喝,但羊祜很相信陆抗的为人,饮之不疑。陆抗生病,羊祜给他送了药去,陆抗也毫不怀疑地服用,其部下怕药有问题,一再劝说,陆抗却说:“羊祜岂鸩人者! ”在和羊祜的交往中,陆抗十分敬佩羊祜的为人,认为即使乐毅、诸葛孔明也不能超过他。
在收买人心的同时,羊祜也加紧进行灭吴的军事部署,他积极训练士卒,并用计谋将骚扰西晋边境的东吴石城守将调走,然后攻占了石城以西吴国的五个城,建立了对吴作战的前沿阵地。他推荐已调任大司农的益州刺史王氵睿任龙骧将军,在长江上游督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灭掉东吴。东吴探知王氵睿训练水军的消息,暗中在长江中的要害处,设置铁链、铁椎等障碍物。羊祜了解情况后,随即通知王氵睿,并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因此,王氵睿督水师顺流东下时,能及时清除东吴在江中设置的障碍物,保证了水军的顺利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