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离道最近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我六点起床,站在走廊里练完了功,又看着远处的山景发了会呆,那清脆的鸟叫声还有从山坡上升腾起来的缕缕白雾,都提示我此处已远离喧嚣,再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声来搔扰耳朵,只有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山环绕。
因为想到是和杨丰老师约好是八点,我赶在七点四十五分就把早饭吃完了,通常在谈正事的时候我都是很遵守时间的,可是显然杨老师日常太忙了,有可能他已经忘记自己说过的话, 于是我问已经开始上班的其他人,看到杨丰老师了没有,从大师工作室找到食堂,再从食堂找到办公楼,终于找到他位于二楼的办公室,看见他正在与人交谈,他看见我之后说呆会聊完了再找我。
终于在二十几分钟之后杨老师忙完了,我们一块到老宅子的棋室聊了几分钟,我只是简单的聊了一下作为人力资源的角度,如何将人才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未来联系在一起,是我的主攻方向,然后杨老师随便提了几个点,感觉彼此都交流到点上,于是他说了几个人的名字,要我在他出差的这几天从人力资源方面做一个沟通,然后在他回来以后再进行交流。
第一次沟通,感觉杨丰老师处理事情是比较快的那种,他的注意力和重心并没有表达出来在哪个方向,接下来的时间都要靠我自己去了解去观察去调研。
杨丰老师犹如一个自带发电的基站,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核心磁场,那种感觉,只有亲眼所见才会有这种感觉。
他经营这家茶场三十年了,他和其他茶老板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无为而为,通常在茶场里工作状态是很自由的,并没有人来管控流程进度,只有几个骨干在承担着向杨老师汇报的任务,当然他自己也会随时观察,作为接待和志愿者,只需记住分配好的方向和任务并随时在位与他人配合好就OK了,到点了听见敲钟声就去食堂用餐,大家都很悠闲,当有接待任务和生产任务时,要去展会时,就会忙一点,晚上还会要加班和出差,但是这样并不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慢节奏。
整个茶场里人的精神状态都是非常不错的,环境好,空气好,人人脾气都好而且皮肤也好,不管男生女生都水水的嫩嫩的,说话也是不急不缓的有商有量的,最急的性子放到武汉都会当作小慢。在茶场里工作,犹如世外桃源,没人参观时,可以去老宅子里静一静心,敛一敛神,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或者完全放空自己。
除了生产流程,其他方面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看到象普通生产企业那样五脏俱全的科室设置,每个人的分工都是根据能力和涉及的工作面来安排,有点象每个人都是流动的,只要出现需求,人人都一块上,临时组成一个分工,有时候临时会议也没有,只有临时分派任务,这样的状态是茶场一路走来的典型状态。
制茶的工艺质量是放第一的,非遗传承人——杨丰老师,品牌文化放第二,这两点犹如两个支点,支撑起了整个政和白茶品牌的头把交椅,看到那些垒起来比几个人都高的各种荣誉奖牌,似乎三十几年的岁月被叠加在一起。
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乎每个人的个性都得以自由的展现,并没有人刻意的表现什么,活泼的就是活泼的,内向的就是内向的,喜欢看云彩就可以找个地方去发呆,喜欢喝茶就可以找个角落泡杯茶听音乐看书,喜欢聊天的一边泡茶一边交流。
愿意驱车十来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来到茶场的客人都是冲着他来的,他在政和白茶几十年的耕耘中,一心一意沉浸其中,结交了不光是茶业界的顶尖人士,还有许多其他行业里的佼佼者,都是和他一样热爱并付出很多岁月在其中的成就者们,他们身上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相同的都具有孜孜以求的匠意,他传承并以现代理念制定的白茶制茶标准已经成为国家行业标准,但他自己除了骨子里有一种傲然之气,日常神情里依然是看不到任何骄矜之意。
他喜欢单纯的和人交谈,虽然由于长期的成功的光环笼罩,让他也有了习惯性的多话症,就是基本上他说的话最多,他主导内容,他来做决定,他来提出很多的问题,但是他还是能够有耐心来倾听,他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比较习惯问你为什么来到这里,你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然后倾听真诚的回音和倾诉,他并不会给予直接的指导,而是站在他的角度给予包容和直接的解决,我想这也许是一个真正成功师匠的反应,他想着如何可以帮助他人,而在此过程中令彼此都感到愉快。
在他身上看不到城市里商业人士身上惯有的浮躁,他一心一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好,对其他人有要求,但是可以包容错误和成长,在这里多数人的感觉是融入了一个家庭,而成员之间彼此感情上非常融洽,只是工作上各自方式不同,并且很难彼此接受,由此现代甚至超现代的先进理念与传统自然之道不断地相互博弈和冲撞,人员也因此不断的来去。
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胸怀,已经很不容易,何况一个坚持三十年的非遗传承人,他既是大师巨匠又是企业家,他的发展更加不容易。赚钱创业于他而言也许不是第一位的,热爱是内在核心驱动,成就感和责任感是外显的。大道无形,唯德畜之,只有将一件事情坚持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冥悟玄德创立自己的空间和规则,许多人做企业或者买卖暴发过声名雀起,却因为德不配位突破不了瓶颈,最后消声匿迹。
有一次和晓树交流,在说到基督教文化和企业客户关系的时候,她表示到很不解,她对基督教义是非常清楚的,比如我们通常说把客户当上帝,说这种话的人明显是没有读过圣经的,翻开圣经第一部分就是创世纪,七天的时间,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圣经里神只有一个——上帝,把客户当上帝这句话其实是中国人用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是错误的。我们的探讨忽然给了我灵感,其实,杨丰老师才是茶场的上帝。
如果要用圣经里的比喻来套客情关系,那么杨丰老师才是唯一的上帝,他创造了一个小世界,隆合茶场,一个美丽的世外茶场。在这里有他创建的规则,大家遵守并执行这个规则,所有的员工都是天使,服务于人类——客户,在圣经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把人类当作自己的子民,而天使是上帝安排来服务人类的,所以呢,客户就是人类,晓树和其他成员都天使,为客户服务。
后来,与杨丰老师又有过好几次交流,以达到彼此观念上的认知认同,我也从顶层结构设计上给他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路代他参考,同时在日常管理上配合之前做过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结构调整和流程优化,当然也经历了各种磨合与冲撞。
总的说来,在隆合,与杨丰老师的交流是自由的恣意并且能够让情绪艺术性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