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大宛

大汉雄风之首征大宛

军事行动,不同于砍柴挑水,关系到国家安危和百姓生死。用位置来决定脑袋,本身就是职场诟病,军事将领,首先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略和丰富的失败经历,这样才会在动一发而牵全身的攻击中,占有主动,大军长途奔袭,军需保障是首要,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则败局已定。

A

史学家评论汉武帝刘彻远征大宛(dà yuān)致使数万人丧身是为了满足帝王个人的“声色犬马”,如果我们放在历史的大背景看,刘彻不远万里打击大宛,则是为了获取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发动的漠北之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血的教训,出发时,十万骑兵,十四万匹战马,归来时,只剩下三万战马,可见汉军的伤亡之大,这也应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古语。

见过汗血马的人,如果再看云南茶马古道的驮马,会认为云南驮马,不及西域的驴大,同样是骑士,骑在驴背上与骑在汗血马背上作战,本身就低人一大截,在战术上无任何优势可言。因此,优良的战马也是决胜的关键所在。

张骞二次出使回来,他的副使给刘彻带来一个消息,大宛国产天下第一的汗血马,可日行千里,外形高大,这些马养在大宛的贰师城,但也只是听说,使臣并没有见过这些马。

于是,刘彻决定遣使大宛(现费尔干纳盆地)。

B

张骞这种能文能武的外交官,毕竟是少数,西域路途遥远,文官文明但身体赢弱,武官武断,但不畏艰险。出使大宛的汉使叫车令,武士出身。出行时,带着千金和一尊纯金铸的马,想以此作为贸易。

车令带着随从出玉门、穿沙漠、翻达坂,越葱岭,用了一年时间,艰难的到达了大宛国,此时随从一半病死于路途之中。

车令见到大宛国王毋寡,提出了以金马换良马的要求。但是大宛国王断然拒绝。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大汉至大宛,路途遥远,穿沙漠,过戈壁,使臣一路上都死一半,汉军不可能派兵远征,况且汗血马对大宛来说,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数量有限。

车令是个武士,长于田野,不懂外交辞令,也没有软磨硬泡的本领。大宛使臣到达长安时,好酒好肉,歌舞侍候,临行还丝绸、漆器相送。他车令千里迢迢而来,大宛国王竟然没有好脸,连讽刺带挖苦。

车令恼了,怒目相对,出口斥责,之后,一怒之下,一锤子把金马砸了,拂袖而去。

此次出使本就是一锤子买卖,要么生,要么死。士可杀不可辱,这是大汉的气节。

大宛国王也怒了,这是大宛的地盘,汉使尽然如此轻视,好歹大宛也是三十万人口,六万军队的大国。于是,将车令等人驱逐出境。并派人前往边境的郁成城(现乌孜别克斯坦境内),命令守军,汉使返回时,全部诛杀,所带的黄金和礼品全部夺回。

我们可以想象,车令带领随从在郁成城下,被大宛人屠杀的场景,此一行人,长途跋涉,无功而返,面对突然出现反目为仇的敌兵,众人拔出腰中的佩剑,拼死而搏,面向东方倒毙时,一定心中呼唤着,皇上,出兵,灭了大宛。

C

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刘彻也怒了,召来曾出使大宛的使臣询问大宛的国力,有个叫姚定汉的使臣说:大宛兵力弱,城防差,四年前,赵破奴只带七百骑,就降伏了楼兰、车师,大汉只要出兵三千便可灭大宛。汉武帝深信不疑。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时,汉武帝曾将归降的匈奴浑邪王四万人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五原这五个郡屯田。于是调兵。匈奴屯垦区抽调匈奴士兵六千,各郡街面上的地痞、流氓抓来充军,这样凑了数万人,由曾跟随赵破奴击楼兰的浩侯王恢带路,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出兵远征大宛。

李广利,终将成为笑柄。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发现帝国出现一个问题,边塞上能征善战的武将没了,朝廷中治国安邦的文臣也没了。这些人,不是自杀就是被杀了,在刘彻看来,非常的功业要等待非常的人才去完成。良马往往凶暴不驯,但能日行千里,人才往往世俗诟骂,但能立功成名。桀骜不驯不守礼教的人,如果能驾驭则能成大事。所以下诏各郡,向全国征求贤才。

汉朝还没有科举取士的制度,官员主要靠举荐,举荐错了,被举荐人和举荐人同罪。前期的很多能臣、武将都死于直谏和官场阴谋,包括主张修建朔方城的朱买臣。

帝国面临着人才的危机。

这个李广利原本是市井的混混,别的本事没有,但能歌善舞。因为他出身在一个戏子的家族。李广利有个弟弟叫李延年,不知犯了什么罪,被宫刑。也就是阉割了,在汉宫内喂狗。因为歌唱的好,曲谱的妙,被当做人才举荐给汉武帝。当时司马相如等人填词,李延年谱曲演唱。

有一次李延年唱了一首歌,词是这样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就是音乐史上有名的《佳人曲》。也是“倾城倾国”这个成语的原出处。

汉武帝听着美妙的歌,不尽长叹一声,这世上真有如此美丽的人吗?陪着刘彻一起听歌的姐姐平阳长公主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美貌的人呀!于是,汉武帝召来一见,确实美貌非凡,妙丽善舞,被纳为夫人。李延年的妹妹,原本就是一个舞女,李氏家族因为一首歌而得荣华富贵。

如果说汉武帝喜“声色犬马”,李广利三兄妹占全了,哥哥李延年能歌且会养犬,妹妹能舞且有色,李广利又为汗血宝马出兵大宛。

李家因李夫人而成为外戚,李延年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佩两千石印授。

如果说卫青、霍去病因外戚得官,但确实能征善战,为帝国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这种外戚历史上也仅此二人。

李夫人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就死了,临死前求刘彻照顾她的兄长,汉武帝重情,原本想给李广利封侯,但是,李夫人虽然得宠,也只是个侍妾,封侯必须有战功,打大宛则是一个机会,于是,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出兵了。

D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五月,汉武帝下令征收小官吏和平民的马匹充实西征兵团,这年秋,蝗虫满天,成灾。李广利率骑、步兵数万人出征。

出了玉门关,沿南道进入西域,入楼兰,楼兰王还能倾全国之力保障军需,楼兰国毕竟是小国,管几万人吃一顿饭也能把楼兰国吃穷了。

过了罗布泊,再向前走,途中的小国望着看不到边的汉军卷着黄沙而来,都紧闭城门,不给汉军提供食物。

李广利所带的这些人,并不是正规军,一路掉队,跑路的人也不少。战斗力极差,连个小城也攻不下来,于是绕着城走,汉军缺乏粮草,路途遥远。一路上,战死饿死病死不少。

因为没有一个正规的组织,大军出动,也没有考虑军需粮秣饮水的准备。向导王恢估计也就是去过楼兰、车师,对道路的艰险没有充分思想准备。

今天,我们可以从《史记·大宛列传》中了解当时大宛的一些情况。

大宛国在匈奴的西南,在长安的正西面,距离长安大约一万里。大宛国与乌孙国不同的是,大宛人也属于农耕社会,种稻子和小麦。产葡萄酒。那里有城墙和房屋,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三十万。士兵用的兵器是弓箭和矛,善于骑射。北邻康居,西接月氏,东北靠乌孙,西南与大夏接壤,东边是于寘(现和田境内)和扜罙(现于田东北部)。于寘的西边,河水西流,注入西海(可能是指现在的伊塞克湖),于寘的东边河水东流,注入盐泽(罗布泊)。盛产玉石。

李广利本身就是个街头斗殴的混混,并无军事常识,率领的士兵也多数是市井混混,喝酒还行,所以这支打着汉军旗号的远征军,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与蝗虫无异,原本西域上万人的城邦就很少,供应能力有限,大军远征,各国都以为是攻打本国,所以紧关城门。

西征大军晃晃悠悠到达了大宛的第一个边塞郁成城,车令等人以死殉国的地方。这时,远征军只剩下几千人,而且面黄肌瘦,疲惫不堪,没战斗力了。围攻郁成城,久攻不下,伤亡不小,原本想绕过郁成城,直攻大宛首都贵山城,但是,这时候李广利有军事思想了,如果攻贵山城,难免腹背受敌。于是决定撤军回长安。

回到敦煌,已两年过去了。出发时雄纠纠,气昂昂的数万大军,只剩下数百人的残兵败将。李广利向汉武帝刘彻上书:“道路遥远,缺乏粮草,士卒不怕战斗而怕饥饿。所剩下的士卒不多,难以攻下大宛王都。请求暂且修整。等待补充兵力后再去攻打。”

刘彻接到上书,大怒,派使者到玉门关,下旨,军队敢有人入关的,斩!

第一次远征大宛,轻敌出师,指挥不利,就这样以惨败告终。

这一年是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点击链接,查看前文

大汉雄风之凿空西域

大汉雄风之何惧匈奴

大汉雄风之亮剑西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