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6.1)——钱学森说亩产近四万斤的对与错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情,是胃復命。

復命,常也。

知常,明也。

不知常,

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身不

——《帛甲老子》第六十章


至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通行本《道德经》第十六章

这一章紧接着上一章,(善为道者)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
至虛极也,守情表也;
这一章,这句话是最难理解的!
读《道德经》如果比作爬山,这两句话就像两只把守关口的怪兽。有趣的是,这两个怪兽一动不动,你不打它们,它们也不打你,你可以从它们身边溜过。
可如果你打它们,它们就会打你,打得你神经错乱,打得你头晕眼花。和它们的战斗,你以为你赢了,其实你却输了。无论赢了还是输了,当你失去兴趣打它们,它们也不打你了。于是,你继续爬你的山,它们继续守它们的关口!
不过,也许正确的道路,就在真正打倒它们的后面。

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三难!
第一难,校勘难!
这两句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版本不同,所以校勘难!
郭店楚简(战国):至虚恒也;守中笃也;
帛甲本(西汉):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帛乙本(西汉):至虚极也,守

督也;

北大汉简(西汉):至虛極,積正督;

河上公本(西汉):至虚极,守静笃;

王弼本(三国):至虚极,守静笃;

龙兴观本(唐):致虚极,守静笃。
哪种都有道理!选哪个?难!
第二难,断句难!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三种断句都能解释通,怎么断?难!
第三难,训诂难!
每个字怎么解释?谁修饰了谁?整体又怎么解释?难!
于是,当古人解释不通的时候,就“改字”,当古人觉得哪个字多余了,也“删字”。
比如,“守情表也”,改成了“守静笃”。
我一直很纳闷,古人把文字写在帛上,那是非常郑重,非常珍贵的,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错误呢?
说古人写错字,应该非常谨慎,我们看不懂,那是我们的问题,不能轻易说古人写错字。
古人写错字的概率应该是极低的!
有些错误,可能是口口相传时的偏差;有些错误,可能是在抄录原书时,原书本身有破损,抄录者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推测。
所以,各种版本都不能轻易说哪个对,哪个错,它们的来源各有各的缘法。
不妨抱定《帛甲本》去解读。

【至虚极也】
至虚,就像“梦想”,就像“思绪”,就像“理论推导”,就像“务虚”。
,是方向,是终极目标,是理论上的极限。
至虚,极也!
放飞你的想象,放飞你的思维,梦想你的方向,能想多远想多远。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党章》
党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至虚,极也!”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史铁生

【守情表也】
守情,是要坚守客观规律性。
上一章中,“浊以情之,徐清”,这个“情”就有“客观规律性”的含义。
这一章后面有“归根曰情”,归根也有“客观规律性”的含义。
,是(在行动上的)表率。
守情,表也!
实践中,要以坚持客观规律性为表率。把梦想化为可以实现的具体路线图。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章》
党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守情,表也”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如果没有守情表,只有至虚极,那是空想。
    如果先有至虚极,还有守情表,那是理想。
    如果没有至虚极,只有守情表,那是目标

想当将军,又不肯为之努力,那是空想。
想当将军,并且为之而奋斗,那是理想。
只想按部就班努力当个班长,那是目标。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和这句话有相通的道理。

由此我联想到“钱学森和亩产万斤的故事”。
【钱学森说亩产近四万斤的对与错】
钱学森在1959年,提出了“理论上亩产可以达到3.9万斤”的观点。这个事,后来成为一些人批判他的理由,认为钱学森是“浮夸风”的推动者,是“大跃进”错误的罪人。
钱学森真的错了吗?
根据“至虚极也,守情表也”的道理,就能很容易讲明白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当年钱学森是怎么说的。
钱学森在1959年9月25日出版的《知识就是力量》第8-9期合刊上,发表了《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一文。他详细地论述了“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在1993年,钱学森又一次对太阳能转换为粮食作了一番科学推算。据气象记录,在中国大地上每年每平方厘米上接受的日光能量为120-200大卡,即每年每亩地接受日光能量为8-13.3×108大卡。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气中的CO2和从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则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而粮粒只占全部产物的1/3,故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远远小于理想数。所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现在我国的亩产最高记录为1.5吨。


学过高等数学的都知道,钱学森这是在求一亩地产粮食的极限值。
这就是“至虚极也”。
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极”,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不能一触而就,需要“守情表也”。
当年水稻亩产才300斤,如今,超级水稻亩产纪录,已经达到3000斤了。而高产地瓜更是已经亩产万斤了。
当年“亩产万斤”说的其实就是地瓜,而水稻的目标是半个世纪亩产2000斤,现在都已经实现了。

科学家钱学森“至虚极也”,在理论上推算亩产最大值。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学家们则要“守情表也”,要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往那个“最大值”前进。
所以说,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提出亩产可以达到近四万斤是没有错的。而那些认为理论上可以亩产万斤,马上就能实现的人是错的!

顺便说一下,当年大跃进时提出了“钢铁产量15年赶英,50年超美”的目标。此后一段时间内,'赶英超美'的规划都被当做在不知天高地厚的代名词。
可是15年后,赶英基本实现,超美却提前了12年完成。
回头看,当年的“致虚极也”并没有错!错在“守情表也”上了!后来经过挫折之后,又回到了“守情表也”的正确道路上。
如果我们想都不敢想,哪有后来的实现目标,赶超目标呢!
当然,只有“至虚极也”,而没做到“守情表也”,就发生了大跃进的失败!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