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田坑细数时光的日脚
林新娟
浙西开化海拔680多米的长虹乡高田坑村,是省内为数不多的优质星空观赏地,2015年通过论证,成为继西藏阿里后中国第二家暗夜公园。在高田坑探访星空,亲密接触色彩斑斓的银河、五颜六色的星体时,江南古村落的婉约与柔软也密密渗进你的身心。
上山已是夕阳西下。上午一场阵雨,满山遍野的绿色,仿佛刚从水里打捞起来般翠绿欲滴,而夕阳的金色光辉,又让遍地的绿显得愈发通透明亮。接送我们的司机有些健谈,他说已记不清送过多少客人上山,有旅行者,也有天文学者、摄影师。他还说,上山的路共有68道弯,是他细数过的,绝对不会有误。
迎着溢满青草气息的温润山风,俯在车窗上看夕阳在山弯里东躲西藏,看无数峡谷在明暗间的神秘莫测,看一条4.9公里的公路在大山体内的缠绕盘转。它就像一条围脖,温暖着高田坑村人的后现代生活。
夕阳下,我立在村口建于清光绪16年的关羽拱桥长廊上,看它斩钉截铁地把水泥路拒之门外,任由古朴的卵石小巷在村里像血脉一样分布,延续着不老的传说。廊桥,宛若一道绵延却又分隔着二个世界的分水岭。
一群人像村里游了1300年的清水鱼一样贯入村庄,在古巷里脚印踩着脚印,目光接着目光,擦肩一幢又一幢老宅。村里88幢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保存完整的民居,犹如88位历经沧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者,分布在燕窝形的村落中,支起一座古村落的文化底蕴。而那些人去楼空已失臂膀的青砖黑瓦,或以半堵墙体、几截椽木、几丛枯草的老迈,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故事里有曾经的沧海桑田,也有新时代的生活节拍,一如村巷里蹒跚的老者,奔跑着呼喊的孩童,所有的点点滴滴,都凝满千年安宁、现世安稳的乡居写意。
东转西踅,在袅袅升腾的炊烟中,于一户农家乐坐定。面对八仙桌上茄子、四季豆干、笋干、黄豆等高山蔬菜,六双筷子呈现出一片欢喜的景象。端菜上桌的男主人已霜染双鬓,瘦削的脸庞绽着南瓜花般好看的笑容。老人说,在我们坐下之前,他已经送走了三桌客人。老人还说,家里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儿子媳妇在杭州打工,老两口在家经营农家乐,一家人齐心协力还着房贷。这个夜晚,高田坑的味道与故事,竟让跨进廊桥的心有了搁浅的意向,而生活却让许许多多跨出廊桥的心羡上了城市的繁华与喧闹。而心灵的故乡,始终在先祖选择的点上,在呱呱坠地的那个结上。
一脚跨出木门槛,高田坑的暗夜已然来临。头顶的星光满天,眼前的清辉光亮,老宅的隐隐绰绰,着实有一种魔力牢牢拽住心灵。继续在村落踌躇,依然脚步接着脚步潜进高田坑的心脏。夜真的很安静,安静得可以听见草叶间夜虫的私语,可以相闻鱼塘里清水鱼儿们的喁喁,可以闻得土壤里一片残瓦的千年叹息,以及墙头一棵青草对前世今生不老的吟唱。
我不知道阿里的暗夜颜值几何,想来应该择机去看看。但我知道在许许多多的夜晚,习惯把自己的身体放空,在故乡开化的土地上抬头仰望,像无数的夜虫一样,在成片成片的星光下,扇动心灵的翅膀自由飞翔!终于,我把自己交给高田坑的一块鹅卵石,抬头仰望,在星光斑斓里数一数头顶的星星到底有几颗,用目光丈量丈量,高田坑的星星到底比城里的星星大几许。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相遇一幢老屋门前,一条长木凳上,一对穿白色衬衣的老人。他们相依而坐的样子,无限静美。想来,一个生命的存在,健康最要紧,安逸最要紧,如此,两颗相惜的心有幸在这样的世外桃源共同细数时光的日脚,此生又需何求?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高田坑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