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不到一个月,面对婆婆的“节俭”,新娘子直呼:怕了

《论语·卫灵公》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人,无法谋划到一起,志趣不相同的人无法共事。
说白了就是两个人的思想不统一完全没办法在一起相处,这和俗话说的“尿不到一个壶里”是同样的道理。
也许会有人说三观不一致的人相互看不惯,见面就要吵架,事实上三观不一致的人连吵架都吵不到同一个点上。
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是不同模样,有人认为世界是善良的,有人认为世界是邪恶的,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对外界的理解有着莫大的关系。
误会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彼此间不能相互理解。
生活中因误会产生的矛盾不计其数,那些打着“都是为你好”旗号的人,或许在他们心里真的是想要你好,但所做出来的每一件事,说出口的每一句话对你来说都是伤害。
于是,你怨恨对方无所不在的干涉,帮不上忙还要添乱,同时,对方亦满心委屈,明明掏心掏肺,不被感恩也罢还落了一身的埋怨。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不逾矩不越界,彼此尊重,如此便好。
婷婷(化名)刚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被自己的婆婆气哭了,并不是婆婆待她不好,而是婆婆思想古板,脾气执拗,她认为的事情别人怎么解释都没用。
吵起架来特别讲理,然而这个“理”没有任何道理,不过是她自己对社会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认知。
婆婆是个好人,勤劳节俭,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对婷婷也和和气气,就有一点不好,那便是她管惯了家务,全家人在家里的事情都要听她的。
从饮食上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再到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这些琐碎的事都在婆婆的管辖范围内。
到底年轻人不注重养生还喜欢熬夜,婆婆也不凶,苦口婆心地絮絮叨叨让婷婷很是头疼,听又不想听,不听则显得不礼貌,最重要的是婆婆说的话都是为了她身体好,完全无法反驳更不能反抗。
结婚第一天婆婆就把她当亲闺女看待了,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跟她说,待她也亲近。
只是这种被喜欢的感觉让她感到压力巨大,有些喘不过气。
按照娘家的风俗,婷婷婚后第三天要回门,她和老公带着婆婆老早就准备好的礼品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开着车回了娘家。
婷婷和老公是自由恋爱,所以两家的距离并不近,走趟亲戚还要开车上高速,但三天回门是老规矩了,哪怕刮风下雨路途千里也是要回去的。
小两口单是在路上就跑了一上午,紧赶慢赶才赶到中午12点之前到了家,这场回门也算按规矩完成了。
既然两家离得远,婷婷又是新嫁出去对婆家不熟悉,自然是想要在娘家多住几天,老公也觉得妻子为了自己远离家乡不容易,所以出发的时候就带了换洗衣服。
二人在婷婷娘家一口气住了一周才踏上返程,原本远离家乡的婷婷心里就不好受,没想到回到婆家发生了一件让她更不好受的事情。
一路奔波,天擦黑才回到家,婷婷心情不好加上浑身疲乏,饭都没心情吃就回卧室准备洗漱完直接睡觉。
推开卧室的门后,婷婷的头都大了,回娘家前叠好的婚床明显被人翻动过,上面还放着公公的衣服。
已经累到睁不开眼睛的婷婷,一个激灵睁大了眼睛,以为自己走错了房间,但房间的其他摆设明明白白告诉她,这就是她的婚房。
她转头来到客厅满脸不耐烦地喊老公,在婆婆奇怪的眼神下老公跟婷婷来到卧室门口,看到床上的衣物后,他赶忙拿了出来递给母亲说:“妈,你怎么把我爸的衣服收到我们屋了?”
婆婆倒也不是撒谎的人,直接说:“不是我收进去的,是你爸脱了没拿出来,这不是你们一个星期没在家,我跟你爸睡了睡你们屋的床,你还别说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就是好。”
婆婆说罢还推了推公公:“你说是不是?等过些时间也给咱那屋的旧床换了。”
婷婷一句话都没说,气得眼圈泛红,她狠狠地掐了老公一把,老公不耐烦地说:“妈!你怎么能不打招呼就睡我们屋呢,你自己就算了,还带着爸。”说完他给母亲使眼色,指了指旁边的婷婷。
按道理说,作为长辈的应该能懂,但婆婆就像完全与世隔绝一样:“我是你亲妈怎么就不能睡了,你小时候总缠着要跟我和你爸一起睡?再说,花一万多买的床,闲着可惜。”
婷婷见母子俩根本说不清,直接开了口:“婆婆,可是你听说过谁家公公睡儿媳妇的婚床吗?”
婆婆明显已经生气,开始讲道理:“首先,你嫁到家里我没把你当外人看,当的是自己亲姑娘,其次,那床是我和你爸一起睡的,睡的时候你们不仅不在床上还不在家,怎么就公公睡儿媳妇的床,你这丫头的思想也太脏了。”
原本已经气得红了眼圈的婷婷,被婆婆这一通“摆理”怼得直接掉眼泪。
婆婆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听起来好像还很有道理,自己不仅无法反驳还落了个思想脏的批评,任是谁都会被气哭。
看见她哭的老公马上冲自己母亲吼了起来,母子俩吵得不可开交,婆婆念叨着节俭,孝顺等思想,老公大概是从小就习惯了这些套路,拉着婷婷回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上门。
虽然老公站在她这边,但一想到自己的婚床被别人睡过,她浑身都泛着膈应,换床是不可能了,只有换了床单被罩,即便如此,睡在上面依旧堵心。
远嫁的婷婷感慨道:碰上这么个“节俭”又“讲理”的婆婆,真是怕了。
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两个人的思想认知若不在同一个层次,那真是各人讲各人的道理。
很多时候,并不是谁想找谁的错,而是各自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这就导致碰在一起的人谁都不肯低头,因为认定自己没错所以底气十足不回头。
《左传·宣公二年》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出处,没有人能做到从不犯错,只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犯错。
节俭是美德没错,但节俭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若一味地只是为了节俭而节俭,那么人就没必要继续活着了,毕竟只要是活人就要吃饭,想要省下粮食干脆就别吃。
同理,私人空间和其他的一些礼节亦是如此,谁家也不会为了省,而让男女混住,更不能为了省,放弃私人空间和人格尊严。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有些东西省不得,有些节俭不可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