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改革·智库声音  实施 DRG“三个陷阱”如何破

在帮助数十家医院实施DRG项目后,笔者发现,医院在推进这一工作时,往往会在决策层面要么难以决断,要么盲目决策走弯路;或者在管理层面千头万绪、多头管理。其实,这些困境的背后是一些共性问题,有着同样的逻辑,常见的主要有“三个陷阱”。

陷阱:路线图难确定
建议:管理MDT

  在国家逐步规范标准的过程中,一些医院虽然没有启动实施DRG,但是很多的部门与科室在不同阶段接受了不同“流派”的DRG培训。所以医院中虽有多个部门了解DRG,但是很难形成对DRG的统一认识。缺乏共识常常使医院DRG工作“悬而不决”,即多部门有不同的意见,院领导比较难决策。比如,先规范数据再推动管理,还是两者一起推动?先采购DRG信息系统,还是管理先行?

  缺乏共识基础,医院最终可能会按照少数部门的认知向前推进,在侧重点和先后顺序方面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绕了弯路,事倍功半。

  医院实施DRG,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改革,是医院管理的MDT(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医院内部形成有效的“三医联动”,才能帮助医院良性运营。有的医院早期没有实施DRG项目,虽然避开了国家标准逐步规范化的过程,但也没有占到先机。

  建议医院不再犹豫,根据国家标准,依托成熟团队,将各部门存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流派的DRG认知统一起来,迅速行动起来,从“以部门为中心”的项目管理模式,转变到“以DRG病组为中心”的项目管理模式。

陷阱:管理越来越复杂
建议:做减法

  客观地讲,实施DRG确实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能力的提升,尤其在数据驱动管理能力、医院运营质控能力等方面。DRG的实施,促使医院管理由流程驱动的“语文”时代,向数据驱动的“数学”时代转变,即我们经常说的“用数据说话”。“如何用数据”和“说什么话”,其实需要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医院陷于“越来越复杂”的旋涡:即在没有提升能力和融会贯通时,多个管理部门就急于给临床提要求,让临床无所适从;还常常把DRG知识没有筛检地、一股脑儿地投给临床,让临床很困惑。

  实施DRG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好控制在职能部门内部。就像我们由骑自行车转去驾驶汽车,需要在教练场把各环节搞清楚,并且形成好的驾驶习惯。

  建议医院的职能部门在融会贯通后,有的部门负责“理”,有的部门负责“管”,形成一个团队,以同一个声音面向临床,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帮助临床在业务管理上做减法,在业务质量与服务上做加法。

陷阱:新车新本要远行
建议:陪练与导航

  DRG付费与评价,实质引发的是医院发展资源的存量改革。面对这样的紧迫形势,很多大型医院投入大笔资金购置了DRG信息系统,也学会了信息系统如何操作,但是面对即将来临的DRG付费与评价,仍感力不从心而不安。在实践中,医院容易陷于“新车新本要远行”的陷阱,即医院意识到DRG关乎生存发展,但是关注在“工具”上,而没关注在“能力”上,也就对“结果”没有把握。其实,花钱即可获得的“工具”只是基础条件,显然不是核心竞争力;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个部分需要“陪练与导航”。

  因此,医院实施DRG,需要着力培养3个团队,即标准化团队(病案、信息与物价);管理团队(医务、医保、质控、绩效、护理、院感、药剂、医工等)和临床团队。标准化团队关心ICD(疾病分类),管理团队关心DRG,临床团队关心比ICD更细的临床分类。

  建议标准化团队应用本地化的、符合国家标准的DRG信息系统;管理团队应用可灵活配置的数据驱动管理工具;临床团队应用互联网化的、医教研防兼顾学术交流的信息系统。首先,关注管理赋能,尤其是数据驱动医院运营质控管理的能力,管理部门MDT的能力,人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能力;其次,要清楚认识到DRG实施的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资源配置,助力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最后,行动起来,管理先行,以DRG病组管理为中心,以临床团队掌握DRG为实施成功的金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