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陷入关店潮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几年,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中国频繁关闭门店,其中有些店已经运营了十几年。8月10日,沃尔玛北京朝阳店宣布正式停止运营,不少消费者和员工都在最后一天来捡漏。此时,距离上次沃尔玛知春路关店也才过去了一年。而就在一个月前,沃尔玛在阜阳、西安两地也各关闭了一家门店。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从2016到2020年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沃尔玛中国已经关闭了80多家门店。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4月以来,沃尔玛就相继关闭了南昌、广州、湖州、商丘、抚州、泉州、鹤壁等7家大卖场以及深圳2家社区店。
通过查询我们发现,这些被关闭的沃尔玛门店大多数是大卖场,这个曾经被视为朝阳产业,拥有免租等很多“超级待遇”的产业如今却在静悄悄地滑向深渊。在著名的万达广场,沃尔玛曾经是标配,也是其招商引流的重要法宝。作为回报,万达给其提供了多项优于其它租户的条件,但是如今,这些都已经不存在了。对于关店的原因,沃尔玛对外的解释基本说的都是租期满了。但在行业内看来,这些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在专业人士看来,沃尔玛关店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租金、人力等成本的上涨,其次,电商、社区团购等业务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以沃尔玛为的传统大卖场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关店只是无奈之举。而且近些年,沃尔玛已经传出过多次“卖身”传闻,尽管最后都进行了否认,但是在外界看来,这家零售巨头现在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02
品控“翻车”,罚单没少吃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边,沃尔玛的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沃尔玛最近一次陷入舆论漩涡是今年的5月。深圳监管总局接到举报,有消费者称在一家沃尔玛超市中,发现有进口啤酒罐底的旧生产日期被抹掉,重新换上了新日期,怀疑其有篡改日期的嫌疑。最终,经过调查确认,消费者举报的情况属实。之后,沃尔玛官方出面进行道歉,并把“黑锅”推给了供应商,官方也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
这次啤酒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沃尔玛供应链可靠性的怀疑,再一次降低了人们对这家品牌的信任度。为什么这里要说“又”呢?因为在食品质量问题方面,沃尔玛已经不是初犯了,包括此前过期的板鸭油炸后当熟食卖、假冒绿色猪肉等“黑历史”还历历在目。2011年315晚会前夕,重庆的一家沃尔玛大卖场被爆出将过期的袋装板鸭,经过油炸二次加工后重新销售,卖给消费者。最后经过监管部门的调查,总共有208公斤的过期板鸭被卖出去,最终此事件以这家沃尔玛卖场被处罚,高层管理人员被约谈结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起事件过去没多久。同年8年,重庆多家沃尔玛超市再被爆出涉嫌销售假冒“绿色猪肉”,以低价普通肉冒充高价“绿色食品”。两个月后,沃尔玛中国区CEO引咎辞职。
这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小编查询发现,近几年,国内多个城市的沃尔玛卖场都出现过货物抽检不合格的情况,这也暴露出了这家零售巨头对其供应链渠道管控能力的减弱和自身品控能力的不断降低。而且,因为多次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沃尔玛已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以上文讲到的啤酒事件为例。根据天眼查显示,这家深圳沃尔玛公司历史行政处罚有35条,涵盖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食品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多种类型。
人民日报更是直接下场发文怒怼:没有食品安全,何来顾客信任?任何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经营,对企业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03
内忧外患,雪上加霜
除了近几年质量问题频发,沃尔玛的内部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作为一家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有着很多大公司的通病,包括对新事物反应慢,中国区域频繁换人等,这些不利因素一直在伴随着它。“中国的沃尔玛太像美国沃尔玛了,高层都是外国人,虽然说标准流程、应急机制都很完善,但美国的模式在中国还是有些水土不服,这是它在中国做得不好的原因。”有内部人士感慨道。在零几年的时候,家用电器是很多大卖场盈利的重要部分,但随着电商的崛起,现在份额几乎没剩下多少。根据沃尔玛内部人士透露,一开始的时候,沃尔玛对电商这件新事物并不是很重视,认为其占比很小,所以对中国区域运营人员布局线上的提议,也不怎么感兴趣,最后美国总部再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除了对新事物的反应慢,频繁换帅也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人专门总结过,从2012年开始,沃尔玛平均每2年换掉一位中国区总裁,而每一次换人,其中国的战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2014年开始,沃尔玛中国区业绩营收增速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位数。沃尔玛中国高层变动的同时,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即便是工作十几年的员工,最后也还是离开了。有人去了京东,有人去了美团,有人去了苏宁……大家都知道, 一直以来“便宜”是沃尔玛给中国人心中留下的标签,它主要通过全球大规模采购来降低自身成本,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然后再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提升利润。沃尔玛很早就与近2万家中国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内采购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但随着租金上涨、经营成本上升,沃尔玛的价格优势就很难保持了。这也是最令沃尔玛焦虑的一点。随着电商、社区团购等直接到家零售业态的趋势,让沃尔玛一以贯之的“薄利多销”商业模式开始失灵。
04
留给沃尔玛的时间不多了
与大卖场不断关店相反,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却一直在呈现扩张态势。有业内人士就曾透露称,在沃尔玛中国的盈利当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来自山姆会员店。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沃尔玛宣布未来七年内,将在中国新开500家门店和云仓,其中就有当下押宝的山姆会员店。
在零售界看来,随着中国新中产人群的崛起,国内市场的会员店还大有可为,巨头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换句话说,会员店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刚到爆发窗口,谁都想来插一脚。那么,会员店在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呢?根据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拥有6700万的中产收入的家庭,而这些家庭就是会员店的人群目标。在国内,山姆会员店一直面对着Costco、盒马鲜生、麦德龙PLUS会员店和家乐福会员店等众多竞争者。尤其是盒马,作为仓储式会员店业态里第一家卖“活鲜”的,拥有着生鲜长项。相比之下,这恰恰是山姆会员店的劣势。显然,这个竞争态势对于山姆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同为会员制的Costco在上海开业第一天时,也引发了抢购潮。开业仅三天,注册人数就超过了10万。如果论门店数量,山姆目前还是仓储会员店的“一哥”,但如果从平均每年开店的数量来看,山姆和竞争者相比,则像慢吞吞的“蜗牛”。盒马、COSTCO两家动作最快,相比COSTCO蜗居华南和华东,阿里旗下的盒马则是全国开花,遍地撒网。
在中国市场耕耘的近25年里,山姆会员店总共开出了30多家门店。但直到2021年,沃尔玛才开始从官方层面表示要加速扩张,这背后透漏出了面对众多竞争者涌这条赛道,沃尔玛开始焦虑了。随着这条赛道的其它竞争者持续发力,留给沃尔玛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