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说中药——茺蔚子(益母草)
在民间,有一个优美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个小孩,名叫茺蔚,母亲生他时得了“月子病”,多年不愈。长大后的茺蔚历尽艰辛,为母亲求医找药。一日借宿古庙,一高僧被他的孝心感动,赠诗四句:“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茺蔚按高僧指引,找到了诗中所说的植物,母亲服后很快痊愈,于是人们将此植物取名益母草,将其种子叫茺蔚子。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见过益母草。小时候,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家里常常会采摘新鲜的益母草给我们当菜吃。刚长出的益母草绿油油水灵灵的,可炒菜也可做汤,清香嫩滑,非常好吃。
而且益母草煮鸡蛋是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来例假时治肚子疼常用的方法。刚生完小孩后的产妇家里,更是少不了采上一大筐刚开花的益母草来调理身体。
农历五月五日的益母草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制作“益母草泽面方”。据说武则天在八十岁的时候还能保持着十五六岁少女娇美的容颜,秘诀就是一直在用“益母草泽面方”。 “益母草泽面方”的做法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时采集根叶花俱全的益母草,晒开、粉碎、加面粉和水,调成鸡蛋大小的团药,晒干,然后再用炉子烧制一步一步加工而成。刚开始用这个药洗面,会觉得手变得润滑,脸上也有了光泽,以后逐渐会面生血色,脸色红润。如果长期使用,皮肤就会一直如少女般娇艳水嫩。
九月,当益母草的花一节一节向上抬高时,下面的种子就开始慢慢成熟。当它寂寞的开尽最后一朵紫色的小花,枝桠间褐色的花萼便如空洞洞的蜂房,细小的种子藏在其中,早已跃跃欲试等待放飞。这时把益母草采割,然后倒过来,细小的茺蔚子便从巢中纷纷飘落。每一个花萼里内有四粒种子,黑色,细如鸡冠籽,碎而发亮。
《神农本草经》记载:
茺蔚子:味辛,微苦,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
茎,治隐疹痒,可作浴汤。生海滨、池泽。
一名益母
茺蔚子,为现今益母草的种子,神农时期没有专门对益母草进行描述,因此我们学习完茺蔚子后继续对益母草进行补充。
茺蔚子解读:
1.主明目:可以使眼睛明亮,视物清楚。
2.益精:益肾补精
3.除水气:利水消肿,消水肿,水饮、痰饮。
4.茎治隐疹痒,可作浴汤:瘾疹,中医病名。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寻麻疹。所以,益母草的茎煮水沐浴可以用于治疗隐疹。
益母草
益母草虽然在神农本草经上没有提及,但在中药的知名度上现在比茺蔚子更为多人所熟知。
李时珍称:“其功益于妇人,故有益母之称。”有些地方民间称之“坤草”,所以可见其为妇产科的知名度,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药,《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血家之圣药”。
益母草的作用主要有养血调经、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三方面作用。
1.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
本品辛散苦泄,主入血分,功善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妇科经产病的要药。
2.水肿尿少
本品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尤宜于水瘀互结的水肿。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既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