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抗贫血药

贫血是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根据病情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铁制剂类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等

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Fe2+形式吸收,Fe3+很难吸收,故而能使Fe3+还原成Fe2+的物质如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均可促进铁的吸收。胃酸缺乏、服用抗酸药、食物中高钙、高磷、鞣酸、四环素类药物等均妨碍铁的吸收。Fe2+吸收入血后一部分被氧化为Fe3+去铁蛋白结合称铁蛋白而吸收储存;另一部分被氧化成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成血浆铁,转运到肝、脾、骨髓等组织储存。骨髓中的铁可供网织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铁通过肠粘膜脱落及胆汁、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慢性失血  如钩虫病、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等急慢性失血

2.铁需求增多  如妊娠、哺乳期及儿童成长期

3.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  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口服可出现肠胃刺激症状,依餐后服用。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为硫化铁,减少了硫化氢对肠蠕动的刺激作用,可导致便秘、黑便。小儿误服1g以上即可中毒,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血性腹泻、休克、呼吸困难。急救可以应用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并用解毒剂去铁胺注入胃内一结合残存的铁。

二、维生素类

叶酸

叶酸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中,尤其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人体所需叶酸全部由食物中获取,每日最低需求量为50ug

药理作用

食物中叶酸和叶酸制剂进入体内被还原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后者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过程,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当叶酸缺乏时,上述代谢障碍,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受阻,导致DNA合成障碍,蛋白质合成也因此受到影响,故血细胞发育停滞,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营养不良或妊娠期。婴儿期叶酸需求量增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时以叶酸为主,辅以维生素B12效果更好。对抗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变精神症状,故治疗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对缺铁性贫血无效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一类含钴的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等食物中

体内过程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必须从外界摄取。维生素B12口服后,必须与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内因子的保护下才能避免胃液的损坏,顺利在空肠内吸收。胃黏膜萎缩可引起内因子分泌缺乏,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恶性贫血。此时应采用注射给药,经吸收后又90%存于肝脏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B12作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迹髓鞘完整的必需物质。故维生素B12缺乏时,一方面出现类似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正常神经髓鞘脂类合成,出现神经萎缩症状。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恶心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极少数患者使用维生素B12后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用时需注意

三、基因重组类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近曲小管管周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激素产生的糖蛋白激素,现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合成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也成阿法依泊汀

促红素可与红系干细胞表面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刺激红细胞生成,促使原始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使红细胞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并能增强红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用于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用于肿瘤化疗及艾滋病引起的贫血。不良反应有血压升高、血凝增强等。偶可引起注射部位血栓形成或癫痫发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