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章:很多画家不了解宋画,完全不知道传统所在
简介 陈金章,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春静晓风清 陈金章
■大江东去
■云山初晓
■太行春晓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现在很多画家,完全不知道传统所在。”现年92的岁著名画家陈金章谈起山水画现状时,依然中气十足,甚至对某些现象痛心疾首。自从2020年年中去了一次德天大瀑布之后,他一直念念不忘,思索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动笔,但画画停停,要如何表现其磅礴的气势,陈金章坦言仍在思考。他回忆岭南大家先辈们的教导中讲到,黎雄才最注重宋画,因为“宋画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峰”。
宋画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峰
收藏周刊:您之前说2020年是丰收的一年?
陈金章:对,我画了五幅作品,是丰收之年。
收藏周刊:能否回忆一下以前黎雄才老师是怎么强调画山水的?
陈金章:都要求先临摹,低年级先临摹,高年级再写生。
收藏周刊:临摹些什么作品?
陈金章:临摹他的习作。
收藏周刊:听说他曾让你们临摹宋画?
陈金章:有,很强调,十分重视。
收藏周刊:为什么他这么重视宋画?
陈金章:宋画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峰,人物画就唐代好。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都影响很大。我都临摹过好多次。
不临摹宋画,
不知道中国绘画的真正面目
收藏周刊:宋代的山水好在哪些地方?
陈金章:宋代的作品好的地方实在太多,三言两语很难讲得清楚。绘画从生活中来,深入生活应该是从宋代开始。可以说,有了宋画,才有了后面的写生。用山水画表达中国美好河山,是从宋代开始。通过范宽的作品,就可以领悟出中华民族的了不起,中国古人那种聪明,那种记忆能力很厉害。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古代直接写生的画,但从他们的创作,就知道他们当时的观察能力非常厉害。范宽简直把西北的山川表达得淋漓尽致。有了宋画,才有了表达自然的写生意图。所有学山水的年轻人,都应该临摹宋画,不临摹宋画,就根本不知道中国绘画的真正面目。
收藏周刊:最主要领会怎样的宋画精神?
陈金章:这种很难用言语表达。要具体看哪一张作品。宋画的用笔,很有力,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里的石头,感觉能敲出声音,这个很难学,能够在那个年代画出这样高度的作品,非常难得,也证明当时的画家观察得很深。没有宋代绘画,可以说就没有中国画的传统,不了解宋画,就不知道传统在哪里。现在很多画家,正是有这样的问题所在,完全不知道传统所在。黎雄才老师那本示范教材,就是从宋画中受到启发的。
艺术家一定不能自己“吹牛”
收藏周刊:对年轻的山水画家有没有建议?
陈金章: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写生不够认真,观察不够透彻,纯粹依靠照相机,不是依靠手、眼去体验。
收藏周刊:您觉得创作“德天大瀑布”,难度在哪里?
陈金章:难在意境。现在还没出来,要把那种气势表达出来不容易,100多米宽,比黄果树瀑布还大。另外,我要把瀑布的雾气、水花画出来,要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好。
收藏周刊:您是不是有一种为祖国山河立传的情怀?
陈金章:确实有这个想法,我上一个画展叫“山河颂”。就想把祖国好的山水画出来,留给后代。是有这样的想法,但能否做到,只能留给群众评价,艺术家一定不能自己“吹牛”。
收藏周刊:要画好山水画,关键在哪里?
陈金章:关键在意境,没有意境谈不上山水画。技术是前提,然后格调要高。但山水画不能光靠技术、形式,关键在意境,用意境感动人。
收藏周刊:意境如何营造?
陈金章:意境就是心中之境与群众领会之境的重合。山水画创作仅仅把画家心中之境表达出来,还不够,还需要群众的领会,群众能够理解作品的意思、意图以及绘画精神,全取决于意境。如果仅仅是画得好,但无办法感动观众,那也没意义。凡是艺术,最终还是要感动人(受众)。
想看看山西的山,那边的山很美
收藏周刊:接下来创作有没什么计划?
陈金章:现在还没考虑清楚。因为疫情发展尚未完全明确。有些地方想去,但不知道会不会受疫情影响。我想去一趟山西,我还没去过。
收藏周刊:为什么想到去山西?是想去太行山吗?
陈金章:太行山我去过了,从河南那边过去,那一次去了二十多天,画了一批作品。我想去山西,是想看看壶口瀑布,也想看看山西的山,那边的山很美。
收藏周刊:明年的创作计划如何?
陈金章:其他计划暂时没有。“德天大瀑布”估计还要画一个多月。
收藏周刊:现在对这幅画是不是有了完整的构思?
陈金章:很难说。我还没完全想好怎么画,要看最后的效果才行。
收藏周刊:以前黎雄才先生是否曾讲过“意在笔先”?
陈金章:是的,所以,这幅画动笔之前,我思考了一个多月,现在大气势已经出来了,但后面很多细节还没画。
名家点评
笔墨造型与素描造型常常是困扰20世纪中国画家的问题。陈金章继承了岭南画派的传统,在融合中西中确立自己的绘画语言。他适当吸收了西画块面造型、明暗和外光的处理方法,但纳入到传统笔墨的结构之中,格调和情趣有鲜明的民族气派,画风有强烈的个性特色。他的山水画既保存了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又有善于用笔墨规范表现个性的高超技巧。他的画在深沉中有飘逸感,在细致、厚实中有诗意、乐韵。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