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心脑血管疾病,自己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提醒子女注意预防
华子和一位40多岁就患了脑梗塞的人聊天,告诉他在治病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自己,还应该提醒自己的孩子也要注意预防。他不太理解,他儿子才十几岁,现在就去预防心脑血管这种“老年病”,是不是太早了?
华子告诉他,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不是遗传病,但引起疾病的“三高”具有遗传倾向性。尤其像他这种在中年就发病的人,属于“早发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后代患病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很多。所以要认识到这个危险因素,并且尽早地进行预防。
一、“三高”的遗传倾向性
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中,除了少部分高血脂是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原发性的“三高”。原发性的“三高”不是遗传病,但是有遗传倾向性。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遗传倾向性”这个概念,它指的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时才会发病。
比如说,健康人的体内每天会产生6000个癌细胞,但是免疫系统可以把癌细胞消灭,所以不会发展成癌症。如果受到饮食、药物、疲劳、精神抑郁等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使癌细胞生成增多,或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打破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使癌细胞进展成为癌症。
作为同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很容易形成同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说父母不爱运动,那么孩子也可能常常犯懒;如果父母饮食上口味较重,那么孩子通常也喜欢多吃盐;如果父母爱吃辣,那么孩子吃饭时也会无辣不欢。
所以如果父母有“三高”,并且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子女就很可能也具有“三高”的遗传因素,而且会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养成的习惯,获得与父母相同的环境因素,从而也可能会诱发疾病。
二、干预环境因素可以预防疾病发生
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但是诱发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是可以人为干预的,从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比如说华子见过一家兄弟三人,他们的父母都是高血压,均因脑出血而去世。而在兄弟之中,老大和老三患上了高血压,老二的血压却很正常。
通过了解,这家人的父母以及老大、老三,都特别喜欢高盐饮食。而老二年轻时娶了一位南方姑娘,做菜很清淡,婚后几十年吃的盐要比兄弟们少很多。而食盐中的钠离子是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之一,老二因为被动“限盐”,而避免了血压升高。
在造成“三高”的环境因素中,有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吃肉类过多,蔬菜水果过少,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睡眠不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可以人为干预,而且越早干预,预防疾病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已经患上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那么在没有发作心脑血管疾病之前,用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把这些慢性病相关指标控制好,也可以延缓或是避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