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之争——憨山大师传【连载(32)】
【崂山耿真人祠】
第十二章:佛道之争
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在北京过了春节,有些失意地回到山东崂山海印寺,等待他的却是牢狱之灾。崂山太清宫的道士们,控告憨山侵占道场,惊动了万历皇帝,皇帝大怒,下严旨捉拿审问。不过,这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一、憨山的记载
先看看憨山大师这方面的记载。
据《年谱》,这场官司是在万历十八年开始打起的。当时,憨山正在为慈圣皇太后书写《法华经》。
山下有位退休官员,想谋夺海印寺的地方,就勾结道士们,声称海印寺侵占了太清宫的地盘,纠集了很多人,到山东省会济南巡抚衙门告状。
山东巡抚李大人,当时明白事情的缘由,知道道士们是诬告,并且借机聚众闹事,所以非常生气,就命令莱州府审理此案,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严惩闹事的人员。
憨山本人呢,当时不愿意激化佛道矛盾,就尽力周旋,想挽救这些闹事者。
闹事者人多事众,有一次聚集了几百人,把憨山师徒三人围在了路上,许多人还拿出兵器相威胁。憨山知道危险,先支开两个徒弟,自己一个人徐徐出城。
闹事者虽然拔出兵器威胁,但并不敢在光天化日下行凶杀人,只是呐喊着制造紧张气氛。为首的一个,是位道士,他一手拿铜盾牌,一手挥刀,冲在憨山跟前,挥舞不已,做出要下手的样子。
憨山十分镇定,对那道士说:“你把我杀死了,自己怎么办?难道不要偿命吗?”
道士有点气馁,便收了刀牌,跟着憨山到了城外。其他人,也在后头跟着,保持着包围的状态。
这时,闹事者看见为首的道士不肯动手,以为受了憨山的蛊惑,和憨山达成了协议,要变卦了,就开始威胁恐吓这名道士。说,如果他不肯动手杀憨山,那么大家就要打死他。
憨山知道,如果局面失控,这位道士性命难保。就拉住道士,走进自己的寓所,把众人关在了门外边。
在寓所里,憨山招呼道士坐下,取出瓜果茶水,边吃边谈,态度友好,气氛渐渐缓冲下来。
屋外,众人都大叫着:“道士把和尚杀死了!”
这时,莱州知府已经得到了消息,立即派了许多捕役来弹压。捕役们人多手硬,很快就制伏了带头闹事的几个人,其他人都害怕了,纷纷跪下求饶。
憨山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一会知府来了,你们也不要争辩,一切听我的。”
过了一会,知府赶到,问道:“歹徒们是不是杀害了你的徒弟?”
憨山从容地说:“没有,捕役们来的时候,我正在和这位道长吃着瓜果,喝茶说话呢!”
知府又问:“那为什么外头喧嚷说,道士杀死了和尚?”
憨山说:“这些愚民无知,胡乱喧哗,并不是当真的。”
知府放了心,然后吩咐捕役们将闹事的人抓起来,枷号示众。
憨山悄悄地对知府说:“现在的局面挺乱,首先应该轰散他们。如果枷号示众,那么,事态只怕越闹越大。”
知府恍然大悟,便改变命令,派捕役们将闹事的狂徒们全部轰出莱州城,由各自的地方严加管束。三天之后,事态平息。
二、道教方面的记载
现在的崂山太清宫,专门设有一个“耿真人祠”,用来纪念道士耿义兰不顾生命危险,据理力争多年,夺回地皮,重兴太清宫的功劳。那么,憨山的死对头,就是这位耿义兰道长了。
据记载:耿义兰,字芝山,号飞霞。是山东高密县人,生于明正德四年,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做了官。后来辞官回乡,在崂山太清宫出家,拜高礼岩为师学道。几年后,耿义兰随高礼岩到陕西华山北斗坪,修行了十几年,曾拜赵景虚为师。后来又往北京白云观,在王昆阳门下学习数年,返回崂山慈光洞静修。
万历十三年,憨山师徒修建海印寺,与太清宫道士刘真湖发生争执。太清宫住持因故死亡,由此引发了佛道两家的官司。耿义兰便协助刘真湖、贾性全等道士,到即墨县、莱州府和省会济南告状。
因为山东的官府都知道憨山与皇室关系密切,有“国舅”之称,便曲意袒护憨山,将耿义兰等人多次打得遍体麟伤。耿义兰不服,又跑到北京告御状,万历皇帝也不受理。
后来,在北京白云观住持王昆阳的帮助策划下,万历二十三年,皇帝终于受理此案,下令逮捕憨山。又过了五年的审理争辩,耿义兰终于胜诉。万历二十八年,皇帝下令拆毁海印寺,重修太清宫,并颁发了《道藏》和《续道藏》,册封耿义兰为“护教真人”,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
到万历四十七年,耿义兰去世,终年一百一十岁。
另据记载,道士们控告憨山的各项罪状是:强占太清宫、聚敛钱财、勾结白莲教。
以上记载,均出自青岛崂山相关旅游网站上的介绍材料,其根据可能是太清宫的有关碑文。其中王昆阳一事,明显与史实不符,容后再论。
由道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
官司从万历十三年就开始打了。按《憨山年谱》记载,万历十三年,海印寺还没有开始修建,但憨山师徒已经住在观音庵一带,并拥有了很多信徒。
耿义兰以前做过官,后来才出家。如果没有更合适的人选,那么他就极可能是憨山提到的那位退休官员。当然,退休官员也可能另有其人,此人在当地有钱有势,能够策动乡民聚众闹事。但一个有钱有势的退休官员,替道士们争地,对自己能有多少好处?所以,《憨山年谱》中提到的退休官员“乡宦”,指耿义兰的可能性比较大。
道士们的诉讼,在当时,不仅山东官府不予支持,北京的万历皇帝也没有支持。到后来,北京白云观道士和宫廷特务机关东厂联手策划后,这个案子才转败为胜。
【崂山耿真人祠】
三、旁观者的记载
明人沈德符与憨山是同时代人,他撰有一部著名的笔记《万历野获编》,保存了很多重要史料,其中也谈到了崂山这场官司:
在太监张本的策划下,朝廷新印的《大藏经》未送其它佛教名山名寺,首先送到崂山,并由皇室捐金建寺。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引起了僧俗各界的羡慕和嫉妒。即墨有个“无赖羽人”耿义兰,为了勒索钱财,声称海印寺的地皮是道观的旧地,应该归还给道教。
憨山没有满足耿义兰的勒索要求,反而将耿义兰痛骂折辱了一番。耿义兰恼羞成怒,便到北京去告御状。
沈德符做为憨山的同时代人,可能听到过各方面的转述和议论,了解一些情况,所记载的,应该能代表当时的公论。但他毕竟是局外人,没有亲历其事,有些细节,不可能记得太准确。他的说法,只能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