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17.“揽雀尾”就像一道坎儿

吴式太极拳要学好,很不容易,尤其是一上来就碰到一个坎儿——揽雀尾。在我碰到的“学生”中,很多人直接就栽在这个“揽雀尾”上,直接失去了学拳的信心。

揽雀尾被称为“太极总手”,包括了最核心的鼓荡劲、“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四个手法、八门五步等等。(微信公众号:潜真堂)里头的内涵很丰富,这个先不管,仅仅动作就特别复杂。这个动作很像“太极行功八势”中的“懒龙伸腰”【参见《潜修集‖14.功法中的“隐藏关”》】,不仅动作像,读音也存在着流传中某种“误转”的可能性。“太极行功八势”是太乙门传自唐代的武功,据说和“三世七”很像,从这个“懒龙伸腰”和“揽雀尾”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到这个传承关系。

真学的话,从起势到揽雀尾接斜单鞭再收势,学的快的,一个下午能记住就不错。一个原因是动作细节多,另一个原因是手脚配合非常细微和复杂,错了就不舒服,必须练对了,否则以后就不好办了,也会损伤膝盖。

【李文杰先生拳照,揽雀尾一动】

这个动作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它和“起势”连在一起。起势的动作没有这么复杂,但要把里面的东西教给你,你再表现出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一个起势中包含了从静到动的那一个刹那的变化,这个最微妙。还包括了“掤捋挤按”四个手法,如果不告诉你,轻轻一带也就过去了,啥也练不出来。(微信公众号:潜真堂)如果告诉你,那就麻烦了,得费好多唾沫。个人认为,从“太极劲”来说,起势才是最难的。

我个人觉得,学会了从起势到揽雀尾,太极拳的套路就会了一半了。剩下的,就算“玉女穿梭”也没这么复杂。

所以,不愿意教拳也在这里,你好容易教会了,他却学不下去了,双方都白费力气。

有时候,我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开始就编排了这么复杂的一个动作呢。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不好吗?

如果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新编的二十四势太极拳开始就很简单,抱球式接野马分鬃,简单易学。比较符合“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法门。

我想,传统套路的编排,应该和太极拳出身道门的传统有关。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不同宗教的传教方式。

西方、国外的宗教带有某种强制性,有的一出生就要受洗。在宣传上,也有某种“进攻性”,比如在大街上,就会有人突然塞给你一张纸:“信XX,得永生。”

中国的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