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地春节,不同的年味
要想体验年味,就去农村,
要想体验不同年味,就去跨越千里,
有幸的是,每年的春节假期,我都如此经历。
老家唐山,婆家石家庄,都在农村,每年的春节会有时空跨越之感,更体会到了不同地域的不同习俗,而习俗本身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唐山老家,过年注重聚会,注重吃喝。每年腊月,每家都很早的准备过年食材,临近三十那几天,超市门口就开始摆放各种礼品。
腊月二十九,会吃一顿饺子,一直以来的习惯,家家都是。
三十那天中午那顿饭最为丰盛,按习俗,要有鱼和蒸肉,其它的菜按照自己喜好,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海鲜也是必备菜品,主食是米饭。平时早晚会吃馒头,年前蒸出几锅留着吃。
三十晚上吃饺子,因为中午太丰盛,母亲晚上会包些素馅的饺子,肉的太油腻,吃不下去了。包饺子讲究剩面不剩馅,剩下的面会搓几个“钱串”每个人都被母亲鼓励吃点,来年赚钱多多!
饺子里会挑几个包点东西进去,所谓的“幸运饺”谁吃到会很开心。不敢包硬币,小时候邻居家哥哥曾吃到肚子里。所以我们就包花生,每次都是老爸吃到的最多。
母亲说:你们就吃那么几个,你爸吃两盘子,还不是你爸吃到啊!
妹妹家过年饭
初一拜年,主要是同村或者附近的亲朋好友,不磕头,进门向长辈说一句:**过年好!就算拜年了。左邻右舍的只是串个门拜年,比较近的晚辈会带着礼品。
礼品讲究四样,酒,糕点,水果和饮品。
初二,如果是新婚的女婿到岳父岳母家,第一年要带双份的礼品。
之后的几天,会轮流聚会,没电话的年代,远一点的亲戚哪天来哪天招待,现在基本都是商量好哪天在谁家聚会,到时直接去就行,我每年回老家,会连续吃上好几天,吃到自己油油腻腻的。
老家的饭菜很丰盛,至少十几个菜,有时甚至出两层,盘子放不下,直接往上摞。每次都剩好多,这一点感觉有些浪费了。
所以老家过年的感觉,基本都是味觉,和亲朋好友吃吃喝喝就过去了。
老家主菜之一-条肉
老家的炕
石家庄的年味,更浓一些。
贴春联,每个门都要贴,有车的家也会给车贴上一幅。还会供奉土地等等诸位神仙。初一十五烧香。
除夕夜的饭菜先要上供之后才能上桌,桌上会摆放水果和糕点。很多家门口会挂红灯笼,有的甚至挂上彩灯。很喜庆的色彩,更有过年的感觉。相比之下,唐山就太简化了,甚至连春联都不贴了。
三十,晚饭最丰盛,会吃饺子。没有吃米饭的习惯。
饺子像元宝
初一是重头戏,拜年!
之前真的没听说过还要磕头,并且是真磕。那天大早起,约好同辈的一队人,开始拜年。要走好多户,是个体力活。
石家庄走亲戚带的礼品不多,基本是两样。很赞同简化,你拿我拿,最后都是浪费,心意到了就好,不图量多。吃饭的先喝酒吃菜,之后上饺子,刚开始我是很不习惯的,吃菜不吃米饭,饺子本来就有菜,当时很是不解。
亲戚家的大鼓
别致小院
逛庙会
村史
现在的城里人都羡慕农村有年味,喜庆!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吃喝过剩的今天,人们更加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过年,成为了一种团聚方式,形式不同,但感情一样。
我们好像越来越忙碌,还好有个节日,让我们从心理上去遵守这种形式,也为团聚找个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当我们走遍世界,父母人仍在故乡。
昨天看到一个画面,一位农村老人独自坐在石凳上,给孩子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问孩子何时回家。
我想说,无论你多成功,一个过年让父母孤独的人,我是看不上你的!
过年,跨越千里的相聚,不同的体验,只想表达一种情怀,
无论走多远,我都会归来!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千里之行伴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