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生多不离心多,局限中认识局限

紧张的中考结束了,这天,轩源电话来,中午小明约吃饭,小珠能一起吗?小珠欣然应约。

小珠把家里事安排好,赶往饭店,轩源与小明已在了。

“小明师兄,今天这么有闲?约师父吃饭?”小珠问轩源好后,和小明打招呼。

“呵呵,儿子出生后,工余的时间多不是我的了。公司里又卡得紧,平时想偷个空都难。今天头儿外出了,我赶紧约师父,他刚好在附近,正好!”小明说话的神情带几分顽皮,和他的正装却成反差。

“儿子多大了?那么操心?”小珠笑问。

“满三岁了,不操心怎么行,跟师父学的,要和谐家庭才可以好好打拳,嘿嘿,功夫没学到,先学怕老婆……”

“那叫懂事,叫尊重好不好!没点诚心怎么行?”小珠笑。

轩源也被小明逗乐了,少见的开怀。这边已开始上菜了。

小明已饿得不行,夹了几箸菜到轩源碗里,自己也哧溜哧溜吃上了。轩源与小珠则边吃边聊。

“小珠,这几天,我经过一番思考,觉得需要完善及提醒注意,所总结出来的五大法,要切实地用丹去做。”

“用丹打拳,即用心打拳。这个心是道心。心需融入无极,只有融入无极,才能带动身体各部分融入无极,即与无极融为一体。所以,用丹心打拳是为关键。”

“但我们处于多极中,不能脱离物质,不能脱离物质心,精神心,那怎么办?就像现在,你脱离了物质心,饭都没吃饱,那还怎么合道?”

“我们求道理,不能把道与现实简单的一刀切,要这个不要那个,二者是互相转化,不可分割的。只是在主客的关系上,我们要有的放矢。”

“我们当下所在的婆娑世界,丹心,需用正觉正念去引领,即是我们要认识到物质的局限性,但不受制于物质,趋向于道心,以道的正觉正念,引领我们返归无极大道……”

“吃喝拉撒就是道,师父,吃吧吃吧,菜凉了就不好吃了!”小明嘴里没闲着,边吃边劝轩源。几人笑着举筷。

“饱了!”小明打了个嗝。

“你怎么就吃好了?”小珠问。

“习惯了,平时就这么样,饿得快,吃得快。你们慢慢吃,我讲故事。”小明擦好嘴,正了正身,清了清喉咙。

“东阳那边,最近很热闹,达峰师兄前两天和我在QQ上聊,说了一些情况。”

“据说某位程姓大师到东阳,做了很多宣传,也好像很有料,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好些人拜师学艺。但那程大师有眼光,想收达峰几个做弟子,引起一番争论。”

“程大师为何想收达峰几个?”小珠好奇。

“达峰、阿贵、小胖几个,与凌老师同门,他们那班人,在当地有点名气,收了他们,影响面大嘛。”小明说。

“阿贵和小胖等几个师兄弟还专程去看过那大师,听他讲讲拳,当然也有推推手。他的手是不错,形不大动却能发人很脆,手很空。后来他们大师兄阿贵和程大师玩,阿贵将自己虚透,静透,大师就没有那发放的效果了。后来阿贵说,大师的听劲很好,稍有劲力他就发打的。他们几个就是未虚尽未松尽,就想拿人想赢人,就着了。”

“小胖说:虽然程大师没你什么办法,但你什么也不做,也赢不了他……然后达峰说他们心不定,之前那么多年,学了好几路拳,也是不错的师父,却还是对太极拳的内功内意不甚明了。遇到轩源师父时感觉找到方向了,上个月还专程来南城找师父,师父在道和术两个层面都和他们剖析了,当时也明确了要走的方向,现在来一个大师,又心动了。他们才安静下来。”

“扰攘一番,军心才渐渐安定下来,大师这件事才算过去。”

“达峰又说,最近他们当地陈式太极拳组织了一次推手大会,大会说欢迎各路英雄前来切磋,小胖闻讯前去,应声上场。对方上来就叉腋窝抱头搂颈地想摔他,他急应之下没有怎么用太极的心法,撒开来玩。虽然把对方推倒几个,却也不太漂亮,还惹来一众陈式练家侧目,以后再也不能去参与了,人家已明确不欢迎他来……”

“之后,又有一位沪上的莫姓老师,是杨式传人,名师之后,受邀来东阳传功说法。此消息在当地太极拳圈子里传遍,小胖也知道了,便慕名前往,向莫老师讨教推手。后来小胖推他不过,说这位莫老师身上很空,听劲了得,虚化了得,功夫与轩源师不相伯仲……”

轩源接话:“这件事小胖早两天也和我说过。小胖上次过来南城,我和他说拳也不少,他是有悟性的人,但就是有点急于求成,急于验证。他把他与陈式师傅,与莫老师的推手感觉告诉我,我则对他说:你现在刚练到一点东西,就找人验证。推手,本无手可推,只是同门间一种探索求真,你在外面推,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外面推手的前提已经在输赢上了,哪还能验证到自己所悟?相反,这样在外面推,很易招惹是非口角,或者伤了人,或被人伤,有哪一件是值得高兴的?”

“那么那位莫老师,小明,你有在哪里看到过他的拳吗?”轩源转而问。

“达峰发了链接,我看过。他的拳不错!很松,很飘,有董英杰的味道!推手和师父您的风格也相似,看不出有用力用劲什么的,发放纯任自然。小珠也看过的,小珠,你感觉怎么样?”

“嗯,莫老师到东阳的事,他们在群里有说,所以我也知。莫老师的拳和推手,我和兴隆都看过。我们和小明的感觉差不多,莫老师的拳很松,很飘,兴隆说他带气,我就感觉他是以能量分配去打拳的。”

轩源说:“嗯,下次有机会,我也看看。多接触不同的拳友,开拓视野,开放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只以结果论英雄,只看到输赢强弱,只追求结果,这就是心不能中定。好老师有很多,好功夫也有很多,但每一个人,总有长短,不可以尽得。”

“比如说推手,程大师莫老师,之前的友源老师等这些传人,受专门系统的本门训练体系锻造出来,必然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可是这只能说明某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的拳理,能不能延伸到日常生活,能不能释世疑,能不能修身养性。如果以谁的武功高,就投谁的师,这么浮躁的心理,很大可能是一无所得,空留遗恨。”

“现在东阳那边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真是热闹非凡。小明你刚才所说的,我已略有所闻。但我远在这方,对东阳那边是无能为力,只有随他们去,看热闹过后能不能回复平静下来了……能静心悟道是很难的。”

“师父,您也不要管那么多了,身体健康要紧!我比你年轻,我都没您管得多!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菩萨自有安排!这是您常教导我们的,现在您也适用哈!”

“你这小明,现在连师父也要管了,还说我不要管那么多!哈哈!”

小珠听着这一系列事情,有感而发:“师父,您那份大表,无非就是叫人们认识人心的局限,挣脱出来,用道心去看世界。”

轩源点头:“是啊,别无目的。”

小珠说:“人在物质世界中,在人心中,在万有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后又要认识到它的局限……”

“在局限中认识局限,能有这个认识已不易。就能理解人,一旦涉及到面对自己的局限性时,所表现出来的固执、恐惧、排斥、抗拒、迥避……等等的反应了。”

“是啊!这是人性。人性很坚强的。人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原动力可不止于人性。解决温饱后的世界,就要解决心的问题,早面对比迟面对好……”轩源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