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特征与鉴定

  物品不能言语,它的价值和传承,全仰仗人心的取向。600年来,景泰蓝的雍容华贵从不因岁月而磨灭,却将因人心而不古。

  有着绮丽风貌的景泰蓝,是紫铜、釉料和火的融合体。它曾备受皇 室青睐与世人瞩目,也曾经历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无奈,但在走过几百年的起起落落之后,终又闪耀着绚烂之姿,再次向世人展现它无以伦比的光彩。

  随着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精美礼品了。

  "景泰蓝"完全由手工制成,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需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序。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珐琅等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景泰蓝的造型优美,图案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广受赞誉。品种除旧有的装饰性摆件外,近几年又新发展出一大批实用性品种。

  清代,珐琅釉料的颜色逐渐发展的多种多样,工匠们开始尝试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景泰蓝。从乾隆年间起,景泰蓝开始大量使用黄、白等颜色进行装饰。正是由于这种种变化,使景泰蓝最终脱离了单纯的雅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由于受到国外藏家和世界各大艺术机构的影响,拍场上景泰蓝价格一度飙升,成 交价屡屡破千万、亿元大关。尤其是明清两朝的景泰蓝,在各大拍场上大受追捧。

  掐丝珐琅的工艺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创造出许多新的色釉,仅蓝釉就有铬蓝、天蓝、宝蓝、透明状的普蓝、粉青、金色等,还有桃红、墨绿、粉绿、淡绿,以及黄、白、紫等多种颜色。釉质优美沉着,尤其是蓝釉,更有一种宝石般的美感,当时的器物多以这种蓝釉为底,创造了景泰年间以蓝为主的风格。

(0)

相关推荐

  • 明清景泰蓝的秘密,公布于众

    清代的景泰蓝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宫廷工艺品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烧造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康熙时期的御用景泰蓝器主要以香薰.砚盒.笔架等小器形用于书 ...

  • 掐丝珐琅增值有哪些决定因素

    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 ...

  • 掐丝珐琅器应该怎样来欣赏

    元代的掐丝珐琅器色彩明快,釉料中有颗粒,是烧造火候较低的表现.如掐丝珐琅番莲纹双耳炉,口径12厘米.底径9.1厘米.高7.4厘米.器型简朴,颈部稍内敛,腹部稍外凸.口沿.圈足和双兽耳为素铜质,颈.腹部 ...

  • 景泰蓝的收藏价值及辨别方法

    一直到清初景泰蓝都是被宫廷垄断,全世界几千件而已,国内民间几乎没有,一件掐丝珐琅的成本相当于几十件官窑,身价不菲也在情理之中.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泰蓝工艺的最辉煌时期,也是工艺完 美成熟的最 高 ...

  • 掐丝珐琅彩收藏有哪些好方法

    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器",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元明清三代的御用器物.继明代之后,清代景泰蓝又有了迅猛的发展,其艺术与工艺水平都达到古代史上的巅 峰,且文献详实.遗 ...

  • 掐丝珐琅器收藏需要具备的条件

    清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生产规模宏大,产量空 前,主要由宫廷造办处珐琅厂和广州.扬州三地生产,掐丝珐琅器制作精致,规矩华丽,稳重大方.掐丝内填珐琅万寿无疆碗,底径9.7.口径15.4.高7厘米,器内光素, ...

  • 明清景泰蓝的特征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最晚起于元代,兴于明,盛于清,距今至少有八百余年历史.从元代以来,至清帝退位,景泰蓝从未走出过皇宫,一直被皇 家垄断,统归御用.不仅在礼法上,禁止民间使用,而在制作工艺上,也 ...

  • 景泰蓝价值可不是盖的

    景泰年间至明中期的景泰蓝,珐琅釉较早期显得暗淡,缺乏晶莹透明感,釉面的气泡增加,色彩纯正而无早期的那种"流釉"现象.纹饰图案趋于繁缛,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 很多人认为,景泰蓝是中国 ...

  • 掐丝珐琅器增值因素

    明代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但康熙帝痴迷于自法国传来的"画珐琅"技术,敕令造办处大量制造珐琅彩瓷.掐丝珐琅在雍正 ...

  • 各个时期景泰蓝特点及真伪鉴定简述

    珐琅器在传入中国后出现了两种分支,一种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元朝传入中国,并在明代开始大量烧制,景泰年间达到了巅峰,因此后世称之为"景泰蓝",这之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 ...

  • 掐丝珐琅特征与鉴定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洁净,表面晶莹若水晶,红.蓝.紫.草绿等色珐琅鲜艳醒目.此时期图案多为缠枝莲花纹,花朵硕大,枝叶肥厚舒展,布局疏朗大方,间衬以或仰或俯的小花苞. 掐丝珐琅器中主要的几种色彩 ...

  • 历代龙泉窑青瓷的特征和鉴定(图)

    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系统,早在公元二.三世纪,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形成早期越窑青瓷体系.除越窑外,烧制青瓷的还有婺州窑.瓯窑及德清窑.据朱伯谦<龙泉窑青瓷>所述,龙泉及周围地区陆续发现的一批三 ...

  • 解析古陶瓷四种老化痕迹特征的鉴定!

    随着人们对古陶瓷器物认识不断提高,古陶瓷真与伪的评鉴过程中,采用的鉴定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借助一些工具辅助古瓷器的鉴定,再结合眼学经验(又称"目鉴",指鉴定者在长期 ...

  • 北宋龙泉青瓷的特征和鉴定

    北宋早期龙泉窑执壶 器高18.2cm 口径8.8cm 底径8.4cm 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藏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始烧于五代,成熟于北宋时 ...

  • 【龙泉窑鉴定真伪】断代|龙泉青瓷的特征与鉴定

    導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有大窯.金村.溪口.松溪等多處窯址,北宋時有20多處,到南宋時有窯址40多處,其中以大窯.金村兩處窯址最多,質量也最精.從出土的標本來看,它始於三國兩晉,盛於南宋和元,而衰 ...

  • 辨假识真:南北宋时期龙泉窑的历史特征及鉴定方法!附细图鉴定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 ...

  • 宋代官用型影青瓷器特征和鉴定

    官用型影青瓷是景德镇的工艺大师们在北宋真宗时期,为满足皇家偏爱青白玉的嗜好而专门为宫廷生产的高级白瓷.据专家们考证,当时的青白玉被皇家所垄断,但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皇家的需要.所以,在希望拥有更多青白 ...

  • 明代洪武官窑青花瓷器特征与鉴定

    洪武(1368年-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朝在南京建都后不久,便在景德镇珠山设立的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从南京和江西等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花瓷制作都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