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问道老子:什么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七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们都知道天地长存。那么,天地为什么会长久存在呢?这就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存在,所以能够长久生存。故此,得道者对待功名总是谦恭退让,而人们却反而要把他推举为领袖。他总是将个人利益和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却反而能够让自己精神不灭。这不正是因为他忘我无私,却反而成就了自己吗?

以经解经,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有丑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有邪恶存在。所以说,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衬托,音与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就是相对偶然性中的绝对必然性。因此,修道层次最高的圣人,都是能够用无为的理念处事,用身体力行推动文明教化,遵循万物兴衰周而复始的自然法则,促进社会生产循环而绝不截留为私人所有,因势利导有所作为而绝不独断专行任性冒进,有了成就也绝不贪恋功名独享其利。正因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么失落感。

如前所述,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就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就像中国人“知道不知道”的口头禅一样,在经“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后形成的《尚书》版本中,也幸存着这样的记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现在的话来讲,此所谓“三皇五帝”祖传的“大道主义”,最初就产生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时代。所谓《三坟》之“大道”,就是中国人祖传的“大道主义真理”。所谓《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义真理”的时代性阐释和实用性发展。而自“黄帝战蚩尤”和“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再从“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到“汉承秦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汉必有奸”以来,都是这种“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常道”文化传承,也就是“盗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由此可见,老子所传《三坟》之“大道”,实质上就是在讲“公私之变”的“道不同”,也是在讲最根本的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就如伏羲氏那样“后其身而身先”,就如神农氏那样“外其身而身存”,就如轩辕氏那样“行不言之教”。如此“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就是道法自然法则“天之道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大道主义”,就是中国人正宗嫡传的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所谓《五典》之“常道”,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于是,就发生了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奴隶制小康社会的“公私之变”,也就形成了儒家文化特色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等级礼教“常道主义”。所谓“西方文明中心论”,则是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术万变而道不变”的“普世价值观”。

因此,如果不能打破这五千多年私有制社会“常道主义”的封闭僵化思维定势,人们就很难理解“上五千年”的“大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而且会坚持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只是一个虚幻的“神话传说”。不过,自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奴隶制小康社会的“公私之变”以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假公济私互欺互害”,却使人们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自我迷失的人格扭曲和灵魂斗争。

君不见,究竟是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或“以资为本”?是个人利益至上还是集体利益至上?是先考虑宏观大局还是先考虑微观局部细节?如此等等,人们时时刻刻面对的这些“前后左右上下大小轻重长短”判断抉择,就是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零和博弈”。所谓“自私自利兽性本能就是人性本能”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固然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原始本能赤裸裸,同时也是衣冠禽兽的兽性本能“直言不讳”。而“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假仁假义”,特别是混淆黑白中庸和谐混改兼容的“假公济私”诡辩术,则历来就是衣冠禽兽牛鬼蛇神公知精英“常道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理论创新的惯用伎俩。

回望历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只是私有制封建社会一部分文士官僚精英都曾经有过的先知先觉灵光一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和“吃苦奉献在前享受回报在后”,则是共产主义思想和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升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归根结蒂,所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和“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欲”,本身就体现着世界观和人生核心价值观之“为”。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依旧是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

此便是,《道可道非常道为无为非常为》

不为私利争风头,

清静无为免祸由。

抑强扶弱法天道,

大公无私载物厚。

争利只给天下争,

谋福当为万世谋。

先富敢为天下先,

谁人归去能带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