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铭:“阑珊”小议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后主的名句,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阑珊”究为何意,却并非人人都很清楚。

王蒙新作《相见时难》,载《十月》今年二期,在43页上说:“进公园以后,他们在太液池旁,扶着铁栏杆,看着春意阑珊的、才解冻不久的湖水和垂柳上的新芽,开始了……谈话。”

石琴娥译丹麦亨里克·彭托庇丹著《贵客临门》,载《春风译丛》去年四期,在245页上说:“在她(埃米)走回到起居室去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当她丈夫进来的时候,她意兴阑珊,想要扑到丈夫身上勾住他头颈,……”

上述两文都用了“阑珊”一词,但都用得不妥当。“阑珊”是“将尽;衰落”之意。王文中,春意显然是初起,离“将尽”还差得远。石译文中,从上下文中“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想要扑到丈夫身上勾住他头颈”来看,埃米兴致正浓,离“衰落”也还差得远。

情绪或意趣由初起到高潮到衰落,“阑珊”是描写第三阶段的。看来王蒙把它当成了第一阶段的描写词,而石琴娥把它当成了第二阶段的描写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