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我谈女排精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今日头疼,无力写字。推送一篇2016年8月的旧文,作为女排的姐妹篇。
文/如海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尾声,中国奖牌依然有些差强人意。孰料黑暗之中划过亮光,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夺冠,像一记猛拳和强心针刺激着国人的神经。毕竟,我们是在乎奖牌的,特别是闪闪的金牌。除了冠军的荣耀,女排的胜出还端出了一碗丰盛的心灵鸡汤,那就是女排精神。
逗比的傅园慧以洪荒之力为我们提供了竞技赛场上的娱乐,女排精神则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诠释了拼搏、自信和实力。传媒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从女排精神看到了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面对世界。连刷着朋友圈的我们,都以女排精神为典范和楷模。莘莘学子将以女排精神作为激励而刻苦学习,微商朋友们将女排精神奉为圣经,务必要将销售战果拓展全中国,甚至连阿猫阿狗都开始洗心革面,重塑自我,要走出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觉得体育运动的意义,就是让很多懒惰如我的人,突然摇晃着从迷醉颓废中站起来,被狠狠地刺激了、激励了、感动了、悲壮了,然后仰天长啸,发誓这一次要真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了。但可悲的是,这样的亢奋维持不到几个小时,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我们照常平庸和颓废。我们梦中想要的实现,敌不过刚硬冷漠的现实。
“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当我们在谈论女排精神时,郎平如是说。你可以看成是郎平追求的是体育发展的职业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实力和技术才是王道,所谓女排精神,更多的时候不过是意淫和安慰。硬对硬的比拼,哲学和心理学都是然并卵,没有技术就等于零。
关于郎平的争议一直未断,而里约奥运会女排的夺冠,再次证明郎平的技术也一直未变。当初郎平远走美国,用她的话来说与国家感情和荣誉无关,完全是个人原因和喜爱。郎平是一个母亲,女儿在美国所以她去了美国,而那个时候中国女排已经崛起,她到美国无可厚非。但国人矫情,美国我们讨厌、日本更讨厌,郎平你哪里不去非得要去美国。还好,郎平没有去日本执教,那样的话估计会被痛骂的天天以泪洗面。
我们似乎天生太爱国,受不了郎平带领美国队打中国队,所以对于郎平执教美国队耿耿于怀。但郎平离不开她喜欢的排球职业,也喜欢执教国家队带来的愉悦。她属于大开大合的宗师,小池子终究无法施展她的绝学。
还好铁榔头是宽容和温和的,她对于国家的厚实情感始终如一,才有了重新回到祖国执教。想想我们除了对她吹毛求疵,还给予过什么呢?就连铁榔头这个称号,都是外国人由衷地发自肺腑赞许的。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家,英雄总是会受到赞美。而我们吝啬溢美之词,大放厥词地说什么女排精神,要知道女排的灵魂和核心,更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褒扬的人。
名气越大,就背负更大的期望。当初郎平声名鹊起的时候是这样,任何一场比赛不拿点这金那金的就说不过去。带一支队伍,培养运动员,耗不过夺金的心力憔悴。或许郎平在美国执教的时候多了一些惬意和随心,不同体制和不同目标,对于她而言有不同的心境。我们无法一刀切地批判什么,毕竟不同国情情况面临不同的选择。欣慰的是在关乎国家尊严和荣誉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国家带来荣光和女排精神。郎平,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让我们少谈点精神,多给英雄一些呵护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