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厚道待乡邻,百依百顺孝父母 ——怀念我的三叔王三保先生

说起我的三叔王三保,在白岸村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老好人”,“大孝子”。他心地善良、为人诚实,孝敬父母、善待邻里,童叟无欺、助人为乐,教女有方、金榜题名,勤俭质朴、乐善好施,三里五乡、美名传扬。

2017年3月,三叔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70岁。追思往事,不堪回首,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诚实善良品格高

儿时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真正对三叔有些印象的时间大概是到了七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他担任着村里的电工。记得村里起初的照明是靠着公社广播站的电,而用灯泡照明的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十户,大部分人家都还是靠煤油灯照明。尽管如此,由于村民们刚接触到电,还都不太懂,所以出毛病就多。每天总是看到三叔整天忙忙碌碌的,有时很晚才回来。

直到后来,村里在南水道当时的水碾子旁边办起来自己的发电站,大部分的住户都装上了电灯,这样三叔就更忙了。白天搞维修,晚上看电机,谁家的灯泡不亮了,都来找他。三叔这个人特老实,特善良,心里总是想着别人,所以不管是村东还是村西,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找来了,不管自己有多忙,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不打嘴官司。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晚上都8点多了,下着大雪,村西头的一位乡亲急匆匆的来找他:“三保,快去给俺看看,俺家的灯都不着了,还用着人正在干着活呢。”原来他家正在轧粉条呢,三叔一听,二话不说,就跟着他一起走进茫茫的雪夜。

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原来是线路出了问题,看到疲惫不堪的三叔站在眼前,奶奶很是心疼,埋怨他说:“以后再有这事就等白天去干,看把你累的。”三叔却说:“嗨,这不算个事,乡里乡亲的,人家没事也不来找我。既然来了,说明人家有难处了,那咱就得帮人家一把,更何况我就是干这个的。”

记得还是生产队的时候,过麦天打场,用的是12马力的柴油机带着脱粒机。三叔管的是村西头的几个队。大家都知道以前麦收秋收是最累人的活,起五更睡半夜的,三叔是那里需要就往那里去。在那些个日日夜夜里,他几乎很难能睡上个囫囵觉,尽管眼睛都布满了血丝,照常守在几个麦场上,从来没有听喊过怨,叫过屈,发过牢骚。

三叔就是这样一个人,把乡亲们的事当成第一要务,哪怕是自己再受点委屈,再费点事,也毫不在乎。他的所作所为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他修缮自己的西屋时,本来通知了十几个人,干活时却来了五六十个人。

起房盖屋对当时的农村来说,尤其是个人,那真是天大的事,村里青壮年人少,再加上那年月人又吃不太饱,所以找人请工就特别困难。而三叔不管谁家盖房子,只要人家说一声,就一定去。即便有的人家没说,他知道了,也去帮几天忙。记得有一次,村东头的一个街坊要去英谈沟锯檩条,头一天晚上没找够人,早上起来去喊他了,而三叔这两天正发着烧浑身没劲,正打算白天去药铺输液呢。听到叫声,三叔勉强起来,问明情况后,穿上衣服,拿上架子就要走,却被三婶拦住了,并对来人说:“他发烧了。不能去了,再找别人吧。”三叔马上打断她的话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张一次嘴也挺不容易的,我没事,回来再去输液。”说完头也不回就跟着来人走了。三婶很生气,即埋怨来人不看头势,又恨三叔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随口嘟囔了一句:“你就去吧,回来也不管你。”到了天黑,三叔勉强支撑着身子回到家里,饭也没吃,一头栽倒在炕上,动也不想动了,一摸额头烫手。当时我正在我奶奶家玩,三婶让我看着三叔,她急忙去叫医生了,又是打针,又是输液,折腾了两天才缓过劲儿来。

我的三叔不仅对待街坊邻居们的事上心,对村集体的事也是个热心肠。当时,我爷爷是村里的饲养员,主要喂养着一只公猪和一只老母猪。记得有一年的冬天,都已进入腊月末了,偏偏老母猪下崽了,有十多个呢。一天夜里,天下着大雪。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里。突然,传来大猪吼小猪叫的刺耳尖叫声,惊醒了熟睡中的三叔。他叫声不好,可能是豹子进村了,因为前两天就听说豹子进过村。说时迟,那时快。三叔披了件衣服,抄起门口的扁担,大吼一声,就冲了出去。正好看到一只花豹子已经叼住一只小猪,听到三叔的吼声,放下小猪,扭头就窜了。三叔也不知从哪儿来的胆量和勇气,一边吼着,一边就追了上去,一直追到村边的土地庙,看不到豹子的踪影了才停了下来。

想要往回走,感觉脚有点疼,往下一看,发现没有穿鞋,脚冻的红肿,强忍着痛回到家。被吵醒的邻居也起来了,看到凯旋归来的三叔,都竖起来了大拇指。大家赶紧把他扶到屋里,帮他把冻伤的脚处理好。为此,村里的一位热心人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寄给县电台来报道此事,记得文章的标题是《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罡》。三叔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干群的共同称赞。

重情重义好风尚

三叔对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那也是赤诚相待,肝胆相照,手足情深。

我大爷久居天津,由于工作繁忙,一年内很少回老家。每次回来三叔都陪伴左右叙旧情,拉家常,有时地也不去了。大爷临走时,总是忘不了把家里的土特产给大爷大包小包的装上,直到他拿不动为止。

大爷在天津那么多年,而三叔很少去,总怕给他添麻烦,到现在为止几十年也就去了有数的几次吧。

大爷曾在老家开发小鱼沟时,刚开始人员少,只有他一人在那里守着。三叔担心大爷的安全,白天在地里干完活,夜里就去小鱼沟给大爷做伴。记得有一天,天都很晚了,而且还下着雨,往沟里走还要过一条河,河水又在不断的上涨,料石都快淹没了。三叔全然不顾,顶着风冒着雨,深一脚浅一脚就出发了。当时大爷都睡着了,听到敲门声,起来一看是三叔,大爷急忙把他让进屋,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天不好,这么晚了就别来了,我一个人能行。”三叔淡淡地说:“没事,和你在一起心里踏实。”

前些年,我在天津上班,每次从家里回天津,三叔早把给大爷带的东西准备好了。什么玉米面,萝卜条,栗子、核桃和柿饼,还有大爷最喜欢的老家豆腐,应有尽有,都弄得我快拿不动了。尽管坐汽车,乘火车,转地铁,但又是过年过节的,上下车的人特别拥挤,不过能为我最敬佩的人做点事心里也挺开心的。到了天津,大爷总说:“以后别让你三叔再捎东西了,这儿什么都有。”然而,数十年如一日,哪次回天津我也没有空过手。

对待我家就更别提了,我父亲在外上班也经常不在家,家里只有我母亲和我们几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家里凡有拿轻得重的体力活主要靠三叔,无论什么时候,随叫随到,从无耽误。

三叔给我的印象就更深了,记得我那时候才几岁吧,过年时,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天还黑着,就来到三叔家,跟在他身后,先给爷爷奶奶磕头,然后就去外边,从东头一直磕到村西头,凡是沾亲带故的都到了,回到家里饺子也煮出来了。虽然当时每户亲戚都给的不多,不是一两块糖就是一两个炮,一早上挣满两兜兜,心里也是说不出有多高兴!哪像现在的又是钱又是炮,而且还都是一挂一挂的。

再大一些,就是跟着三叔去地里干活,最远的地方就是去老家黄家台,去了也数不清有几回了。翻山越岭的有二十多里地吧,去时空着手,不累人。老家那儿有柿树,栗子树,核桃树,还有一面坡。无论是摘柿子,打栗子,还是挣柴禾都不轻松。我身架又小,回来时难走的地方都是三叔帮我背过去,一路上无微不至,细心呵护,安全到家。

三叔对待我二姑那更是没得说,二姑婆家是小西庄的。由于二姑父上班不在家,家里有什么事,只要二姑一招呼,他就马上赶过去。平时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给二姑送去。逢年过节的就更得去了,尤其是过年的豆腐,我爷爷做好后,三叔就马上给送去了。二姑盖房子时,他把家里的活放下,一去就是好几天。二姑搬到邢台住后,每年秋后,就把白菜、土豆、萝卜等挑最好的给二姑送下去。

三叔去世后,二姑整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别人怎么劝也不顶用。即使到了现在,三叔都过世两年多了,她还是走不出失去三弟的阴影。她常对我说:“我就不能再进白岸村,尤其是过我们家的巷子口,一到这里就禁不住的悲伤,总想大哭一场。”现在我在家比较,但也很少见二姑进村来。以前只要从邢台回来或有什么事情路过白岸,她都要进家待一会儿。

我大爷也始终走不出失去三弟的痛,总觉得有点亏欠,没有照顾好他。以前回到白岸不是住三叔家就是住我家,现在回老家几次,再没有来家住过,都到小西庄二姑家住。即使我在家的时候,再三挽留,但大爷就想早早的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大姑的婆家在原杨庄乡的坡子村,离白岸远,去的少一点。但过年过节的也都去,还有一些重要的事了也去,大姑盖房子时,三叔就带着我在那儿待了几天。

对家里的亲戚也是赤诚相待尽心尽力,无论是朱温坪的老舅家,还是黄家台的大奶奶那儿,逢年过节都要去上几次。而且到了就不闲着,总是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深得他们的赞扬。所以当孩子考上大学后出去借钱,到谁家没多有少,也没让他空手回来过。

村里的乡亲们,不管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只要张开口,三叔从来没有驳过人家的面,即使自己再作难,也要克服困难,满足乡亲们的要求。无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他都主动上前帮忙,跑前跑后,尽自己所能。他的无声行动,感动天,感动地,也感动白岸村的街坊四邻。在他去世后,我村条件最差的一户,就是村东头八队的小路增,与三叔既不沾亲也不带故,可买了店里最好的花圈,送到三叔的灵堂前。当时他眼噙着泪花,哽咽着对我说:“咱们村再也看不到像你三叔这样的好人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泣不成声。三叔,我的好三叔!就是我的榜样,我为你感到自豪!

孝顺父母人人敬

说起三叔的孝,那可是有说不完,写不了的事。

三叔上学时的成绩也是挺不错的,每次考试也都在前几名,毕业后也有梦想,那就是走出大山去城市里上班,而且,机会也有几次。当时我大爷在县政府工作,要是安排自己的亲弟弟上班,那是不太难的事,然而,三叔却一次次都放弃了。他曾对我说:“你大爷和你爹都在外边上班,你两个姑姑又都远嫁他村,而你爷爷奶奶也都上了年纪,需要人照顾,家里没人怎么行呢。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这就是三叔,舍身忘我,想着爹娘。他的一言一行时刻感动着我,在他的影响下,对自己的父母也能尽自己所能给予关照,无论父亲住院期间,还是母亲卧床的时候,侍奉左右,不离不弃,尽一份孝心。

三叔对我爷爷奶奶的孝,可以体现在点滴细节上,我奶奶喜欢热闹,看戏,看电影,那是每场都要去的。而她又是小脚,行动诸多不便。三叔深知奶奶的喜好,每次村里放电影,唱大戏,他总是提前搬上椅子到台下,把最好的位置占下,等奶奶吃完饭后,再扶着她到座位前。其实三叔对电影和戏,也不是太感兴趣的,为了奶奶的开心,他都陪着看完。住戏后,再一手扶着奶奶,一手拿着椅子慢慢回到家。看戏还好一点,在村东头戏楼,离家不算远。要是看电影得到村西头供销社饭店门口,挺远的。尽管如此,三叔也一次不落把奶奶小心地送过去,看完后再平安地接回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次,我们的邻村清泉唱戏,唱的是《凤还巢》,这是奶奶最爱看的戏。那时,奶奶也知道三叔这两天也挺忙的,家里的事,队里的事一大堆都等着他去做。要是她自己去,就她那小脚,走到台下,恐怕也都该住戏了,可又不好意思给三叔张口。三叔知道这件事后,草草的吃了口饭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从外边拉回一辆排子车来。当时还是生产队,队里的活也挺多的,他给队长说了半天好话,人家才答应。正好学校放假,我也在家,听说拉奶奶去看戏,我也挺高兴。等奶奶吃罢饭后,就把她扶上车,三叔在前拉,我在后边推直奔清泉村去了。在好走的路上,在我的要求下,也扶着车杆拉了一会儿,三叔在旁边扶着车梆帮着我,等我们到达台下,戏还没有开演呢。

看戏的人们见到我们拉着奶奶,都用异样的目光的瞅着,然后交头接耳议论开来:“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孝顺”、“这个老太太好福气啊”!听到他们的话我心里也乐开了花,而三叔却淡淡的说:“这没啥,是应该的。”把我奶奶安排好后,让我在这儿陪着,他匆匆忙忙去干活了,走时再三叮嘱我:“照顾好你奶奶,我下了工就回来了。”等住了戏,不多时,就看见满头大汗的三叔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见了面就问我:“你奶奶还好吧,戏是不是早就住了?”我说:“三叔,你赶紧歇会儿吧,看把你热的。我奶奶挺好的,她还说,要不是你三叔,今天就看不到这么好的戏了。”回到家,天还不算黑,正是做晚饭的时候。拉着奶奶的排子车从村子当街过,街两边的乡亲们听说是拉着奶奶去看戏了,都赞不绝口:“小三,好样的!“你娘真有福气,真是个大孝子啊!”都又说我奶奶:“你哪辈子修来的福啊,养了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虽然不是说我的,也听着带劲,我为有这样的好前辈而骄傲!

平时三叔待我爷爷奶奶也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从没见过他给爷爷顶过嘴,给奶奶发过脾气,有了好吃的就先进二老吃,自己净吃剩下的。记得还是过年时,大爷从天津回老家带的麻花,到口酥,饼干点心等,奶奶也舍不得吃,留下一点,其它的都放到柜子里,到了四五月份才想起来,等拿出来一看,有的都长毛了,要是现在早就扔掉了,而那年月都还吃不饱的时候,就不舍得扔了。三叔把好的挑出来给爷爷奶奶吃,自己则吃剩下的。

每天晚上,都劳累了一天的三叔,本来该早点休息。可他不,吃罢晚饭后喂完猪,挡好鸡窝,就来到爷爷奶奶的房间,当时我也在奶奶那儿睡,所以印象就比较深。他知道二老年岁大了,觉也少了,都是到了很晚才能入睡,于是就过来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一直到困得不行了,才在爷爷的“训斥”下离开。

三叔还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爱画画,别看没经过名师指点,画的还是挺不错的。听说我大爷爷就特别擅长画画,现在三叔的二女儿二霞画得也挺好的。三叔的画作虽然也很有功底,但从没见他对外出售过。我印象中好像只有一次,那就是我外父去世时,他的棺木是由三叔画的,大家都点头称赞。

到了1985年,爷爷从天津治病回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起初还能走出家门,到后来就病倒在炕上。爷爷这一病倒,屎尿不能自理,爷爷的身架又大,别看我也是二十几的小伙子了,一个人也还真弄不动他。可三叔一个人就办了,而且爷爷还挺满意。爷爷病重期间,虽然兄弟姐妹也轮流照看,但大多时候还都是三叔照顾得最多,直到爷爷病故,始终如一,没有一点怨言。

1989年,80岁高龄的奶奶身患多种疾病,躺在炕上不能自理,大爷在天津工作不能回来,我父亲经商在外也难回家,当时我也在天津上班。两个姑姑虽然也轮流来照看,毕竟不在一个村,没有三叔余常。再就是我娘和我媳妇也时常过来帮忙。端汤喂药,洗衣做饭,但夜里值班照看,还得靠三叔,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尽管如此,也不能挽回奶奶的生命。面对奶奶的离去,三叔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他哽咽着说:“娘啊,我对不住你,没有把你照顾好,我还想让你多陪我几年啊!”这就是三叔,在常人眼里本来做得够好的了,但他觉得还没做好,还觉得对父母有亏欠。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心想着别人,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好人必定有好报,三叔终于盼来了好时光。两个女儿不负众望,双双大学毕业,一个考取天津理工学院,一个考取北京物资学院,都是硕士研究生,现在都在北京工作,并且都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美好的日子刚刚才开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可怜的三叔却身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我便心急火燎的从天津赶回邢台,看到面容憔悴的三叔,真是心如刀割一般,一肚子的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尽管还陪三叔待了一夜,也没说上几句话。纵使大家日夜陪伴,全力以赴,请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最后还用上了外国进口的药,但也无力回天,我最敬佩的三叔还是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三叔病重期间和去世后,村里的乡亲们,有的前去家里看望,有的到灵堂前吊唁,与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临终前,三叔交代我两件事。一是在他过世后,把家里的亲戚都招待好,二是把家里的坟地重新修缮一下。三叔,在这里,你的侄儿可以欣慰地敬告你的在天之灵,第一件事我已尽力做到了。第二件事,也于今年清明节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咱们的坟地修缮一新,并且也得到了我二姑和我大爷的认可。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三叔,你的孝,你的善,你的勤,你的实,你的义,侄儿将牢记在心,并且把它传承下去!

衷心的祝愿我的好三叔,白岸村的“大孝子”、“老好人”,在那个世界过得更好!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三)——情深意厚红柿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五)——我的家乡我的河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六)——亲亲家乡亲亲水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七)——我的核桃树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八)——家乡的板栗

魅力太行之邢台县篇——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魅力太行之——百转千回古驿道

太行深山郎中的信念——记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王道明

太行新愚公——邢台县南就水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全

邢西山区将军墓川——山清水秀风光好

魅力太行之——商贾云集的崔路大院

魅力太行之——邢台北良舍如意桥的美丽风光

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如果喜欢,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

  • 潘秀兰【散文】听老爸讲故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听老爸讲故事  文//潘秀兰(河北三河) 老爸39岁喜得小女,妈妈 ...

  • 槐树下‖文/谢小清

    槐树下 我们村前长了一颗大槐树,很大. 大槐树已经存在很久了,至少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那了.槐树后面就是我们村了,有时我会想,大槐树是不是我们村的守护神. 乡下的夏天,很是聒噪.槐树满树的绿油油的叶子, ...

  • 智斗土匪刘黑七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上小学时,村大街老人聚集闲聊的一高门楼,门楣上用白色的粉笔写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当时不知什么意思,一直纳闷了好几年,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这是三国戏曲人物诸葛亮"空城计 ...

  • 空 巢

    空  巢 2017/11/15 二爷年轻时是村里的电工,小时候总记得二爷左口袋插着一把钳子,右口袋竖一柄螺丝刀,走起路来煞是威风.我和小伙伴抢夺他的工具,他拿出钳子,挥动起来吓唬我们:"老虎 ...

  • 肖东芳 | 清明故乡行 一一 寻根祭祖

    北渠子村八台是我爱恋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高高的脑包山:脑包山后面是一片野杏树林:紧挨杏树林的北山坡向阳处就是我祖辈的坟墓.那里埋葬着我的太爷太奶奶,爷爷奶奶,二爷爷和二奶奶,还有二叔. ...

  • 乡趣乡愁|四老奶奶和五爷爷(二)

    文|闻思哲 五爷爷是一个极有故事的人. 听我父亲讲,五爷爷跟我的爷爷一样都是我们村最早的共产党员.与我爷爷不同的是,五爷爷带着村里几个人一起加入了队伍,当了八路,应该不是正规军而是区里的武工队一类的. ...

  • 散文||老屋见闻录

    老屋见闻录 老屋靠近村子中央,村子中央是一个叫"坨上"的地方."坨上"是旧时盐坨遗址,随着清末家乡盐业的衰落,"坨上"早已成为一户人家的院落 ...

  • 宋业国 || 奶奶与老井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宋业国,安徽合肥人,年逾古稀.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合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市民俗学会会员.理事.平素喜爱写作,时有文字见诸报端,著有<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追梦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追梦 天津  梁秀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追梦人,为了那瑰丽的梦,一代代人永远走在追梦的路上.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1《两棵古槐 》上/轩诚清读

    <我与世界>第一部  <我的起源>之"槐荫村落"一 两棵古槐(上) 我们村子中央,在村中穿过的大路边上,并排矗立着两棵古槐,这两棵古槐至今都生长在我的记忆里 ...

  • 【纯美小说】青涩槐花(八)

    为梦想撑一支长搞 青谷穗 有人经常问我老家是否真的有一座风雨桥.我深知道他这么询问的原因.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这样的桥,只是你不曾翻开记忆而已,因为那桥上留着童年的笑声和影子,我们透过回忆,会看 ...

  • 【阅读悦读丨小说】张引娣《莲姑》(上)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张引娣 [作者简介]张引娣,笔名夏日小荷,黄河文学学会会员,白水作协会员,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到处走走,拿笔涂涂写写,记录生命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