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菜树沟地处太行山区白云山东崖下,村南有新修的“抗大”旅游专线通过,距邢台市区40余公里,属邢台县浆水镇管辖。全村现有413人,均为汉族,山场面积约有5500亩,耕地307亩,经济以农林为主,种植玉米、谷子,土特产有柿子、酸枣和板栗。
据传,因清朝初期李姓在此地居住,村名叫李家峪。康熙年间李姓迁往宋家峪、鱼林沟、梨水等村。后逯姓从东汪镇东静庵村迁来定居,当时附近山沟到处都是菜树林,按地貌命名为菜树沟,沿用至今。
菜树沟村位于浆水川畔,水力资源丰富,源源不断的大河三泉岗泉水直流东下,自古就有“大河至下湾,万年旱不干”的谚语,加之历代村民辛勤劳作,牛羊满山,五谷丰登。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历经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地植树造林,现在有国家公益林二千五百余亩。
改革开放后,为改善生态环境,经多年努力,基本实现了退耕还林,苹果树、栗树连片成方,核桃树、柿树杂植其间,农户经济林约有五万棵,果品收入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菜树沟分布于浆水川一条支流的两岸,民居石楼依山而建,沿溪流两侧分布。溪流自北至南穿村而过,6座石拱桥似长虹卧波,6座平板桥横跨溪流,沟通农家往来。溪流西侧为一条南北主街,主街中段和北头西侧各有一眼古井,山泉水汩汩而出,为历代村民提供清爽甘洌的饮用水。
大部分古民居分布在主街西侧,院落坐西面东,以传统四合式建筑结构为主,主楼为二层石楼,南北厢房有石楼,也有平房,临街的倒座楼房在二楼开设窗户,院落宽敞。平房和一楼墙体石料就地取材,黑青红褐紫,虽颜色各异,但整齐规矩;二楼墙体用蓝砖白石灰垒砌,对缝工整,工艺精致。
门楼构建较为讲究,门头木格芯雕刻“耕读弟”等字样,油漆彩绘横梁和牙板,木挂落镂空雕刻草龙、拐子龙、八仙法器、瓶插牡丹,木垂柱雕刻吉祥灯笼柱头,反映了人们耕读传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富贵、消灾灭病美好生活的期待。
窗户多为下方上圆形,青砖或红石裹圈;窗棂造型精致,有田字格、万字格、中字格、龟背纹、制钱等样式,装饰海棠、如意、葫芦、芭蕉叶等吉祥雕件。
在菜树沟,最著名的民居院落要属“一进三全院”。头进院是五裹五的院落,四面楼房合围,主楼建有精致的门楼,门口铺设五级青石台阶;二进院较小,没有西屋,作为三进院的附属建筑,为院主人提供生活便利;二进院和三进院落差很大,之间垒砌青石墙体,用雕凿工整的红色石块构筑一个月亮门,登上五级青石台阶,可以走到门洞下,再登上十一级青石台阶,就进入内宅。
内宅石板铺地,正房是“三明两暗”的抱厦房:房屋端坐于九级台阶之上,厦檐明柱挑梁,横梁和牙板之间装饰五个花卉翼拱,立柱下铺设圆鼓形青石柱础,木柱两侧有雕刻金瓜柱头的木垂柱,门头雕刻厚重的颜体大字“福寿康宁”;三间正厅宽门大窗,万字形窗花装饰如意、蝙蝠等雕件;正厅与内室之间以万字形木窗相隔,装饰有海棠、如意等雕件,意为玉堂如意,代代相传。
南北厢房为平房,窗户为上圆下方形,红石裹圈,万字窗花装饰葫芦、芭蕉叶等雕花,寓意逢凶化吉,福禄永存。
村内还有西院、东院、前院、井院等四面楼院落,构成了闻名浆水川的民居建筑群。
菜树沟村北有海拔800多米的后沟寨。元朝末年,各地烽火滚滚,有个叫“长毛”的起来造反,在此占山为王,修筑山寨。因山寨居高临下,官兵久攻不破,被俘的兵士被砍头示众,因而后沟寨南面有“杀人硇”、东西有“东站口硇”“西站口硇”之地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曾在附近山上修筑炮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我国访问,要求到他曾经占据的菜树沟村东的“桃山”故地重游,被我国政府拒绝。
北伐战争时期,当地红枪会防匪盗、反恶霸、抗捐税,反抗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菜树沟子弟踊跃参军,逯会申在百团大战中为国捐躯,逯仁民英雄杀敌,有些人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排长、连长。
解放战争时期,菜树沟人选派了二十一名优秀儿女随军南下,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劳,逯二群、逯二狗的尸骨至今仍掩埋在南国热土中。
注明:本文图片由老山筋老师提供!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