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并站桩与松腰(庞老师)
一、正确的姿势是练好三心并站庄的基础
(摘录于:《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三心并站庄)
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健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讲述一下。
1、松腰: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支撑难以支撑身体重量,才用腰前塌来维持平衡而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气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內含。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把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多下降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养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心并站庄中的重点。
2、尾闾: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弯曲度大以代替丹田气之不足来支撑身体平衡。练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強健身心。
三心并站庄对尾闾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脚后跟划一连线为边长,向后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就是尾闾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一些,尾闾够不到三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后收成一虚空的三角,有往后坐的意思似坐非坐状,这样身体是整着放松下来的。腰不松开尾闾就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盘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的足势和膝内扣使大腿根部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气要冲开骶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才会动。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顶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虛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3、顺便介绍一下目前社会上的几种站庄:意拳站庄要求尾闾垂在脚后跟连线的中点上,脚呈外八字;八卦掌站庄要求裹臀靠胯,丁字步;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子拜佛,主要是泛臀,挺胸叠肚,把肚子收起来。基本上是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我们是垂尾闾,与太极拳和形意拳的尾闾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后尾闾前扣,目的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两脉。有的为了扣尾闾(一般是扣骨盘),采用裹臀靠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了达到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一步掌握三心并站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二、真想出功夫,得从基本功练起
(摘录于:《关于功理功法问题的讲话》1992.1)
站庄的姿势最根本的一条:头顶百会上提,好象一根绳子把人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一个脊柱两头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人们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为保持人体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体很弱的人脊柱的弯曲度较大,脖子往前弯,胸向后凸,腰往前塌;而体魄健壮的人腰板却挺得很直。因为身体好体内气足,前面有丹田气充着,能把上身撑起来,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气不足,身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来撑着,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田气的聚集。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直,丹田那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气了,气足了,腰椎自然就后凸挺直了。所以三心并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要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庄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
三心并站庄的姿势有几个特点: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这几点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练起来很吃力。这次会议之前我带着工作人员练站庄,每天两小时,站得有些人出汗哆嗦,有些人恶心,有人就吐了。不是气冲病灶,运动量大了不习惯,出现运动休克早期的反应。这样的运动跟跑、跳那样的运动不是一个性质,它是从静力学的高度安排的。
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练三心并站庄,练捧气贯顶。虽然五元庄练起来了,实际上第一步功并没有过关。同志们不要把气功这门学问看得太简单了,认为一比划会做动作就行了。学完一步功,赶紧学二步功,形神庄学两个礼拜,学会了马上学三步功。你的动作是会了,可是练这步功内部气机应起的变化你达到了没有?气功是通过一定的特殊的锻炼方法达到完美自己身心的一个实践过程。你是不是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了这一层的完美身心的要求?光会比划一下姿势,身体里没变化,那叫练功吗?
60年代初我从一位老师学太极拳,每天早晚练,老师不在时,还叫我带着师兄弟练。一年后老师故去,又从另一位老师学习。这位老师看了我打的拳说不像样子,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一个太极上式然后揽雀尾变单鞭,就练了整整三个月。他要求练太极拳应是一动无不动,大小关节会转关,随便一动都以腰带动,周身大小关节都要动。每练一式不达到一定的层次不让你往下走。现在练捧气贯顶先让你拉三个月气,其它都不教,这样谁干啊!会做动作了就想来高级一点的东西。其实练气功要身体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才能起到作用。以后你们教真正想练功夫的人,就得从站庄、从捧气贯顶法认认真真地搞起来,一步一步地走,你想快,“欲速则不达”。
我觉得当你还没有认认真真地打好基础的时候,应该把三心并站庄好好练一练。没事就这么站着,走路再矮一点,练走庄,走矮子步。有的怕人说闲话,我看不要怕别人说,讽刺、挖苦也是磨炼意志、磨炼性格嘛!希望同志们要练基本功,从三心并站庄练起。
三、站庄的体态要求有深意
(摘录于:《怎样练好三心并站庄》1992.2讲课)
三心并站庄时的身形要求,在“练功各部身形要求”中都有了,但是大家还缺乏从理论上对照实践来抠,书里边讲的体态要求、动作要领、实际效用,很多东西都有深意。你们可以一边站庄,一边看书,一边对照书调整自己的形体,反复从基本功上去抠,提高就快了。我现在针对大家站庄的情况,重点讲一讲。
首先从头部讲起。头部是全身的主宰,应保持中正,不左右倾斜,不前俯后仰,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项头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间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在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会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上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庄时就会觉得轻松一点。如果头不注意往上顶,脖子随随便便往下一缩,都压到腿上,腿就沉,不舒服,所以站庄不注意头部姿势会影响全身。
两手的位置不论放在丹田处或前平举到与肩等高处,肩都不能绷劲,不能端肩膀。肩要放松,肩膀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在两侧外撑,带者夹(音gā)肢窝撑出去。有的人站庄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过不来。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往下边一放,再把胳臂松动一下。胳臂不要成个死角,大小臂、肩肘腕应是一个圆弧。胳臂抬高时,手不能太前伸或后缩,应是个圆的,用意念把它撑起来,象抱着一个球。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也不能过高。肩不能耸(松肩),肘要下垂(坠肘),腕要张开成坐腕状,手如抱球。要特别注意手中要有意念,不能空。两手中间仿佛真有一个皮非常薄的气球,手指的劲不匀会捅破,稍不经心会掉落,对这样一个娇气的东西,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棒着它、抱着它。胸部不能挺,也不能水蛇腰、驼着背,后面出个小罗锅,象背着东西。应该是两肩外展,头项向上虚悬,胸部微含,把背拉直。
腹部要放松,但不能把肚子腆出来。要把腹部收住,腰部后松。办法是把会阴往小腹回缩,胯骨前边尖部的骨头向后缩,缩向腰部,把腰向后突出去,同时两个胯骨尖把两肋往上推、往后收,使两肋撑开,胸部放开,这时气就从下边提起来了,往上升向中丹田。这样做,往后松腰就容易了,因为这样松腰不完全是形体用劲,而是用气带过去的。把气缩回来往腰上收,身体两侧用胯骨催起来,会阴往上提,这样顶着催起来,气就不往下降了。气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上下就连成一个整体了。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闾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连结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位,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里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脚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庄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开始站庄时不论怎么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法,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尖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正是长力气、换力气的时侯,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体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脚跟上了。站庄时有人身体会微晃,但不能晃得太大。有的人会哆嗦,这是累的表现,没有关系,哆嗦劲过去慢慢就好了。
一般来讲,站庄时上肢这一关容易过。胳臂抬着,酸痛,抬不动了,咬牙坚持,坚持到最后,觉得胳膊变轻了,没有了,这一关就过去了。这时给个意念,胳膊不自觉地就随着动。想“起”,胳膊“忽”地自己起来了,根本没用劲;想“外开”自己就开出去了。腿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自己严一些,因为站庄是给自己站,站直了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站庄时要注意体察身体的三个气球。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此外,胳膊和下丹田之间还有一个球,这个球是和躯干连在一起的,如果站得很矮,这两个球就合到一起了。对于这几个球,站庄时要随时注意,不时往球里加点气,慢慢拉拉气(越慢,动作越小越好,别人看不出才好)。拉气时不光是局部动,应该是手和腕和肘和肩,整个胳臂整体地一起动。体会一下手里的气,胳臂里的气,两手还可以对着身体前后拉一拉,体会身体里的气。经常这样去体会,气感越来越强,慢慢感触功能得到强化,查病、感知、手感等功能都会出来。从“三心”在丹田并气,应该是随时并。手拉一拉有气了,在往丹田里一想就行了。以后拉气把丹田带上了,把混元窍带上了,站一个钟头庄,拉一个钟头气,收一个钟头气。光站着不动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站庄时间多了,有的人容易心烦,站不下去,想睁眼。虽然自己也不想看看什么,却总也抑制不住想睁眼的欲望。什么道理?因为站庄以后里边气多了,能量多了。按平时的习惯,一有能量就要把它消耗出去。“眼为使气神”,眼一睁,气跑了,能量也消耗了。所以练功要“收视返听”,闭上眼想身体里边。里边气多了,要把能量消耗出去,这时要下决心不睁眼,把能量聚在身体里边,在里边体会,在身体深处想,气就深入进去了。为什么能量多了要往外散不往里边走呢?因为外边是轻车熟路,是习惯的通路,里边没有现成的通路,所以要主动运用意识开辟里边的通路,慢慢形成习惯。会注意里边了,气就从往外走变成转向里边,里边气足了,能量聚到一定程度,里边一通,一下子对里边就能感觉清楚了,能看见了。有的人练功总想出功能,可是到快出功能的关键时刻,自己退坡不好好练了,不是“内向”而走“外向”了。当然一站两三个小时是觉得累,可是累劲过去就感到轻松了,非常轻松舒适,真正的高级享受,不想收功了。站庄时轻微晃动可以体会气感,晃动大了腰就不好松了,所以能够不晃动的尽量不晃。遇到不自觉晃动的情况,就把百会上顶,尾闾下垂,全身放松,慢慢动得就小了。
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领,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地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对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通畅,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庄既出功夫又长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