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七枚印玺,在一枚封泥上,考古学家竟发现“信玺”的印痕
在我国古代,“玉玺”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皇帝维系封建统治的象征物。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七枚印玺,但谁都没想到的是,专家们竟在一枚封泥上,发现“信玺”的印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提到秦始皇,我们可以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形容,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也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除了制作传国玉玺外,还命令工匠创制六枚一套的印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这六枚印玺的用途完全不同,如果要任命国家官员,需要封印“皇帝之玺”,如果任命四夷官宣,需要封印“天子之玺”,信玺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用兵事宜,行玺需要皇帝外出时随身携带,以便秦始皇随时发布各种命令。
随着朝代的更迭,我们无法知道秦始皇所创制印玺是什么形状,更不知道印玺上的印文是什么样子,因为想要了解它们只能通过历史资料,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可是一件让人感到惊喜的事情发生了,陈介祺却意外地获得“皇帝信玺”的封泥。
封泥又被称为“泥封”,它并不是印章,而是古人用印的最好证明,当时的人们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会在上面盖有印章的泥团,它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可以防止重要的文件被泄露,从东周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后,封泥就开始流行起来。
在清朝的时候,很多人为陈介祺获得的封泥是汉朝皇帝留下的印痕,因为这枚封泥背后的印痕和东汉或西汉中后期的风格相似,并且泥色偏红,这与秦朝尚黑相矛盾。
经过长期的考证,专家们确定该这枚封泥属于秦朝皇帝,我们可以看到,这枚封泥的印面呈方块状,布局为田字界格,字体比较纤细,但写字却很流畅,非常符合秦代的风格。
根据印文来看,这枚封泥无疑是皇帝使用的印玺,它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秦始皇,很小一部分的推测是属于秦二世和秦三世,虽然我们不能看到传国玉玺的真实模样,却可以通过印痕,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皇帝信玺。
除了研究封泥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枚封泥上有印痕,这意外地露出封泥正确的使用方式。古人将简牍文书封装后,会给其加上带凹槽的封泥匣,然后用绳子将其捆扎,再将特质的泥料放入封泥槽封印,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封泥的背后会出现绳子捆绑的印记。
当封泥槽被填满特质的泥料后,玉玺直接扣在封泥上,这样一来才会形成无法仿制的“封泥印”,通过观察这枚封泥,我们可以发现封泥的图案都不会太大,这直接透露一个信息,秦朝的传国玉玺也不会太大,因为它的印和封泥上的印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这枚封泥的样式给人一种沉稳感,彰显着秦朝的大国形象,为后人研究秦朝玉玺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考古专家们一定会找到秦始皇的印玺,让我们看一看秦朝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各位读者,你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