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分析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方法,常会发生意外,凝血是其中最常见的。

 原因分析

血液高凝状态

高血压及糖尿病所致肾损害的病人血液黏稠度较高,或合并感染时,凝血功能亢进,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较多,超滤后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高。

在透析期间如未能很好掌握肝素用量,特别容易发生凝血。

无肝素透析

对肝素等抗凝剂过敏、手术前透析或其它原因不适宜应用肝素而又必须进行血液透析者,会进行无肝素透析。

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措施,无肝素透析易致凝血。

血流量不足

血管条件不好,如血管较小或硬化,上机后出现血流不足或静脉肿胀,未建立体外循环,又不能迅速调节好血流量或穿刺静脉成功,在血液停止流动时特别容易发生凝血。

管道或透析器内混有空气

管道接头接合不好,或泵前输血输液,导致空气进入管道或透析器,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了,或透析前空气排除不尽,也容易导致凝血。

管路扭曲或打折,血液循环不顺畅,血液出路减少或回路受阻,未观察到或处理不及时,也容易导致凝血。

 凝血表现

透析器凝血——透析器颜色变深变黑,动脉管道变硬,压力增大。跨膜压冲顶峰或严重负压,静脉压也出现负压现象,即使增加压力也无反应,难以达到正压。

管道凝血——动脉管道凝血相对较少,多为静脉管道静脉壶滤网处被血栓阻塞,导致凝血。表现为动脉管道压力增大、变硬、静脉管道血液颜色与动脉管道血液颜色不同,变深变黑。静脉压明显增高,甚至超出最高值,血泵停止转动。

处理方法

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原理及透析机的操作程序,相关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一的理论知识,精通每一个操作程序出现问题时能迅速处理。

透析前严格检查管道及透析器是否连接妥当、有无漏气、透析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血管通路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建立。在新的血管通路未建立之前,必须进行体外循环,不可贪图方便而抱侥幸心理停泵穿刺。

详细掌握病人资料,了解病情,如凝血功能、贫血程度及体重增加量等,准确估计肝素用量及超滤量这对预防透析中凝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血液高凝状态或进行无肝素透析患者,每小时以生理盐水200mL冲洗1次,轻轻拍打或转动透析器,以预防血栓形成。

对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者,透前必须认真以肝素盐水冲洗灌流器,使其充分肝素化。在透析中输注血液、白蛋白及脂肪乳时,需密切观察,适当追加肝素用量。

参考文献

【1】佐中孜, 秋叶隆. 透析疗法(第 2 版)〔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 312

【2】王云燕, 刘晓莉, 刘均敏. 血液透析器出现凝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5):48-4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