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强势势力中间,哪边都得罪不起,到底如何是好?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6-09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 永元4年 公元92年
初,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郺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译文】当初,窦宪娶妻时,天下各郡国都一一置办贺礼。汉中郡也要派官员前去送礼,户曹李郃劝谏太守说:“窦将军身为外戚,不修德养礼而专权骄横,他的危险败亡之祸,很快就要来临;愿阁下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来往。”
但太守坚持要派人送礼,李郃无法阻止,就请求让自己前去,太守同意了。李郃便随处拖延停留,以观察形势变化,当他走到扶风郡时,窦家败亡,窦宪被遣返回封国。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都因罪免官,而汉中太守独不在其列。
【解析】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到底该怎么选择?
当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到底该如何选择,主要有以下三条原则:
一、两权相害取其轻
首先要看的就是短期利益受损与长期利益受损,哪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哪个造成的损失大向哪边妥协。
二、规避承受不起的重大风险
如果汉中太守不向窦宪送礼,会发生什么?
按照窦宪的霸道作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汉中太守被免官,另一种是汉中太守被报复致死。
汉中太守之所以坚持要送礼,就是为了规避第二种可能性。毕竟就算以后窦宪倒台,受窦宪胁迫的官员那么多,朝廷不太可能都弄死。
而这时如果拒绝送礼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真有可能被窦宪以最严厉的手段树典型立威。
三、是否可以转移矛盾以拖待变
从最终的取舍上来说,汉中太守更加倾向于向窦宪送礼;但从个人意向上来说,汉中太守更倾向于不送;可是汉中太守担心承担不起不送礼的后果,又担心承担不起万一送礼以后,窦宪倒台后遭到清算。所以汉中太守最终采取了以拖待变的方式。
看一个人的意图,看他说什么没有看他做什么可靠,看他做什么没有看他怎么做可靠。
汉中太守一方面按照自己的意思坚持给窦宪送礼,另一方面却派出了主张不送礼的李郃去执行这个任务。虽然没有明示,但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既是希望贺礼到不了窦宪府上。
汉中太守在这件事上的应对措施应该有三层,第一是拖,第二是拖,第三还是拖。只是这拖和拖有点不太一样。
第一个拖是李郃执行的拖,一路随意逗留,怎么慢怎么走,趁机观察形势,评估未来政治走向,以便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第二个拖是老天爷执行的拖,万一路快走完了,形势还没变化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请老天爷卖个面子了,山高水远,一路上跋山涉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比如说船沉了,马坠崖了。怎么办,回去重新备礼吧。
第三个拖是汉中太守的拖,向不向窦宪送礼,关系到汉中太守的前途,这个汉中太守明显是不想送的,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送。
为啥汉中太守明面上不接受李郃的建议,暗地里却派李郃去给窦宪送礼。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想要甩包袱,想要转移矛盾,让李郃自己处理这个事情。
第二点就是怀疑李郃是窦宪的人。怀疑李郃建议自己不向窦宪送礼,是一种政治试探,试探自己是否真心依附。
一旦自身明确暴露出了不送礼的政治倾向,如果李郃是窦宪的暗探,则再怎么送礼都没有意义了。
所以汉中太守要派李郃去送礼,也是对李郃的反向测试,极可能一路都有人监视李郃。
如果李郃果真是以拖待变,一路迁延,那自然不会有事。如果李郃是窦宪的密探,就会正常速度赶往洛阳送礼。到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成马匪截杀,既除了奸细,又拖了节奏,岂不是一举两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