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便不利”领悟伤寒经方思路…………(精读干货)

今日学习伤寒论,,发现很多条文中都有小便不利,但都未细解,那么,很多条文的小便不利是有区别的,临床症状差别也很大,故读伤寒之余收集整理的了一些分析注解,仅供大家参考。

仲景书中的“小便不利”实际上涵括了现代医学泌尿系疾病的诸多症状,如小便灼热、疼痛、不适感、短少、尿频、排尿困难等,而引起小便不利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兹就临床中常见者略而论之。

《伤寒论》六经病中皆可见到小便不利(虽太阴病篇未有明文,然湿气与小便不利关系至钜,风湿、水肿、黄汗、虚劳、下利俱有小便不利,而这些疾病都与太阴相关,但由于非其主症,在本文中就不加以论述了),故欲治小便不利,当以六经而钤之。

1. 太阳病之小便不利  主要见于五苓散证。本证是相对急迫的,慢慢悠悠来的患者一般不会是此证的。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主要是指排尿困难,形象点说就是“憋得慌”,有尿排不出来,大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尿潴留之类的。这是由太阳经、腑的气机不宣通所致。因为太阳主表,太阳之经被风寒所闭,间接导致太阳之腑(膀胱)的气化不利。人体的津液是在一个循环系统里运行的,膀胱就如同一个锅炉,而太阳经脉就是管道,如果管道堵塞了,膀胱的尿液就无法排出来了。

尿液蓄积在膀胱中,小腹按之硬满,难受异常,名之曰“太阳蓄水证”。小腹硬满不一定就是蓄水,也可能是瘀血,要问病人小便通不通利啊,他说通,那就是瘀血停积于小腹;如果排不出来尿或排而不畅,那就决定是蓄水证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证还有几个兼见证:

①脉浮、发热:这是太阳经表邪不解的缘故,它是小便不利的因,就是说正是因为这个管道不通,所以才导致锅炉里的水排不出来。若不是因表证所致的水蓄膀胱也不一定能见到此项。

②消渴:口渴,喝了水之后还不解渴。锅炉和管道都堵了,需要水的地方它送不上来。

③心下痞:这是下焦停水过多,泛溢到胃中面所致。

④呕吐:原文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水太多了,存不住,都吐了出来。  总之,“排尿困难、小腹满”是必见症,余者可以兼见一二项,即可决为五苓散证。实际上在门诊中五苓散证并不多见,这么严重的情况可能早就住院了。有些人见到湿热淋证也用五苓散,虽然也无不可,但那不是正确运用五苓散的方法,也不是仲景制五苓散的用意。何以言之呢?

若是下焦湿热证,用茯苓、猪苓、泽泻就可以了,何必加术与桂呢?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条云:“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大便稀、小便少,这明显是前阴不通、水都跑到大肠中了嘛。用桂枝是给锅炉加热,让水循环开,小便通了,大便自然就成形了。如果是真正的下焦热盛证还是用猪苓汤比较好,就是下面要说的。

2. 阳明病的小便不利  阳明病的小便不利的病机主要是“热”,就是通常所说的淋证(热淋)了。这个小便不利主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尿量可多可少,小腹部也可能有不适感,但你用手按按,绝不象五苓散证那样的膨满憋胀;有的人说小腹胀,那是他的自觉症状,并非真的蓄水,反倒是略带点气机郁滞的意思。这有两个方子:猪苓汤和蒲灰散。  仲景用小便不利这个词来统指泌尿系症状,但这有个缺点:如果不仔细分析,你也不知道他指是小便疼啊,还是小便少啊,还是排不出尿啊,还是次数频啊。就比方说这个猪苓汤证吧,光看条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好象跟五苓散证也差水多,其实它们的病机相差很远。  有人说猪苓汤证是水热互结伤阴,这是不对的。

猪苓汤就是一个膀胱腑热证,没有蓄水的现象,怎能说是水热互结呢?阳明经是以燥气为主,燥极生热,是以尿路热痛为主,病机很简单,不要搞复杂了。二苓、泽泻、滑石,作用是给热邪一个出路,把热从水道导出去而已。燥热容易伤阴,所以加阿胶以润之。另外阿胶还有止血的作用,很多尿路感染中能查出红细胞嘛。在《伤寒论》中还作了一个鉴别诊断,“阳明病,汗出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这条的意思其实是说,热病的患者有的也可见小便短少涩痛,但那是由于汗出太多,体内津液不足所致(即尿液浓缩),这个可用白虎加参汤,清热生津,不用专去治他的小便不利,他津液恢复了小便不利自然会好;这种情况你不要给它瞎治,如果再用猪苓汤去利尿,那人还不得干死啊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猪苓汤证的条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它的脉浮、发热、渴欲饮水,都是因燥、因热所致;它的小便不利是以涩痛为表现的。从舌胎上来看,五苓散证应是舌淡胖、苔白滑的,而猪苓汤证则是舌红少苔或黄胎。这些与五苓散证都是似同实异的。二者的鉴别要点呢,就在小腹是否胀满。

(我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和大家切磋下:看了这段话,可以说如果纯阳明热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有湿热的话也可用此方,我认为还是有湿气,水饮的,当然,那不能成为纯阳明了)
  在《金匮》中还有一个蒲灰散,是专门治淋证也。如果热不象猪苓汤证那么厉害,还带点瘀血,可以用它,就两味药:蒲黄、滑石。能清热利尿,还能散瘀止血,且不伤阳气,很平和的方子。

3. 少阳病的小便不利  小柴胡汤证是少阳正病,少阳转阳明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少阳转太阴则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这三个汤证中都提到了小便不利。这是因为少阳主枢,足少阳胆有疏泄的功能,而手少阳三焦更是水液运行的通道,故柴胡汤虽不专主利水,但气化一行,水津四布,“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故而小便不利可治。时方鸡鸣散中用柴胡即有此意。这种的小便不利必伴见柴胡汤的主证,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这个我们在四逆散证中会详细讨论,兹不赘。

4. 少阴病的小便不利  少阴病分热化证、寒化证,还有一个气机郁滞的四逆散证。热化证即猪苓汤证,其病机与阳明病相类,但彼时病实,此时病虚耳,其伴见症为下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但必具小便不利始可用之。  少阴寒化证呢,更为常见。少阴心肾,为人身之大主,尤其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居焉。若阳气虚衰,气化无权,则小便不利作矣。这种小便不利并不是以疼为主,而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尿频:总觉得有尿意,每次的量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色清,或混浊。

②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至出现尿闭。

③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发作时也有尿路刺激症状,但大体上说不是很重,也可见尿黄赤,但从四诊来看呢,没有三阳病的指征,反而有精神萎靡、脉细弱、口淡不渴等阴证之象,这也是少阴寒化证。  从现代医学来看呢,本证主要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泌尿系感染、肾衰等慢性疾病。这个证也可以有轻重不同的蓄水,但五苓散证来得比较急、病轻,本证来得缓、病重,所以少阴寒化证可视为太阳蓄水证的重证、寒证、虚证,是五苓散证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种情况可用真武汤、四逆汤加茯苓、附子理中汤等治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证(主要是指慢性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也可见到溲赤、涩痛的症状,但其实这是一个局部的郁热,大抵是由于男妇所欲不遂、或纵欲伤肾,败精瘀血阻于下焦,郁久化热。如果热象较重,可用蒲灰散、猪苓汤清之,但症状减轻后,必转用大剂四逆汤回阳破淤,以治其本,并告之节欲保身之理,否则必时作时止,缠绵难愈。惟初服汤时,小便必热痛更甚,须嘱患者忍之,待寒邪化除后,疼痛立止。此义甚深,非精于医理者临证难于把握,钦安郑氏首揭之,真仲景之孤臣也,详见《医法圆通》。

少阴病的小便不利还有一种情况,即是以气机郁滞为病机的四逆散证。最先发明此汤证用法的当推四川名医范中林老先生,其著作中记载了三个类似的医案,真精于斯道者也。我早年于大学图书馆中见其《六经辨证医案》,即雅爱之,涵吟再三,叹其技精识高,深心佩服。不想多年以后,扶阳学派大行于世,范老大名当广传于医林矣!此是题外话。  四逆散证无明显的寒热性,但却可以表现为手足不温、小便涩痛,这是因为气机不舒,阳郁于内所致。此证温之清之俱非其治,唯以四逆散令其气机一转则诸症可愈。本证之小便不利以热涩疼痛为主,次频,甚则昼夜数十行,尿量一般较少。四逆散属柴胡类方,故可见胸胁胀满、疼痛;又寓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故又见小腹拘急胀痛。舌苔一般为淡红或暗淡。范老用此方每加茯苓以利水,桔梗以开提肺气,则疗效更显。

5. 厥阴病的小便不利  厥阴病的病机为虚实寒热错杂,故每令人难于措手。典型的厥阴病以元气虚衰为基础,或挟瘀血,或伴水饮,寒热对峙,对于每个医师来说治疗厥阴病皆非易易。凡是善治厥阴病者,必是医林之高手,挫锐解纷,游刃恢恢。由于厥阴病之复杂,故不可限于一方一法,若勉强推出个代表,当属肾气丸。

《金匮》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证之病机是肾气虚衰、瘀血水饮为病,愚意此证属于血分病之一种。盖血不利则为水,此仲景之明训。《金匮·虚劳病篇》中“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之使然。”一条,直是肾气丸证的注解,有心者自能会得其中之意。此证之小便不利,大致与少阴寒化证相类,只是病情更为复杂些而已。关于肾气丸之方解,可参拙文《八味肾气丸抉隐》。  以上仅是略举一隅,经方法海广大,尚有诸多方证及条文未暇一一论之,所谓大匠只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至巧,要之须是于经义隐微处悟出治法,自然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矣。

小便不利,是指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的症状,多见于水肿、癃闭、淋浊等病,还有,外感热病,热盛伤津等均可导致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病位主要在于膀胱,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至为密切。膀胱气化不利;肺气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气不运,水湿不行;肾气亏虚,命门火衰,三焦决渎失职等,均是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

小便不利的临床辨证

*小便不利,或点滴而出,尿频,尿急,有余沥,尿道根部涩痛,尿色黄赤或浊,味臭,少腹硬,或伴恶寒发热。此是癃闭病的湿热蕴结膀胱证。湿热结于太阳之腑,气化不通,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或点滴而出,甚则点滴全无。尿黄赤而浊,甚者血尿或脓尿。尿急,尿道根部涩痛,小腹胀硬,会阴部坠胀疼痛。伴有高热寒战,全身酸痛无力。检查可见前列腺明显肿大,触痛明显。这是癃闭病的热毒流注证。

*小便不利,尿有余沥,尿黄不显著,腰膝酸软乏力,四肢不温,此是癃闭病,命门火衰证。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尿有余沥,尿黄。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或阳事易亢。此为癃闭病,肾阴亏虚证。阴虚阳亢,热流膀胱,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此是癃闭病的热邪壅肺证。热邪壅肺,肺失肃降,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或尿如细线,或点滴不通,或尿道根部刺痛,小腹胀满隐痛,舌紫黯,有瘀斑或瘀点。此是癃闭病的(痰)血瘀证,瘀血(或痰瘀)留滞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淋漓刺痛,频数短涩,欲出未尽,小腹拘急,尿道痛引腰腹,或小便黄赤,或尿砂石,或尿血,此是淋病。热结于膀胱,气化不行,尿路不畅,故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频数短涩,尿道刺痛上引小腹,尿道流脓,或有发热。此为毒淋,因不洁性交,热毒结于膀胱,尿路不畅所致。

*毒淋日久,小便不利,尿道隐痛或灼痛,尿余沥不尽,腰骶隐痛,五心烦热。为肝肾阴虚,余毒未清。

*毒淋日久,排尿不畅,体倦乏力,阴器、小腹、腰骶隐隐刺痛。此为气虚血瘀,余毒未尽。

*毒淋日久,排尿无力,夜尿频多,腰骶、会阴部坠胀或小腹坠胀,劳累则加重或复发。此为脾肾两虚,余毒未尽。

小便不利的辨证要点

癃闭病,小便不利,尿有余沥,或点滴不下,尿道无痛感,或仅见尿道根部涩痛、灼痛或刺痛,一般无浮肿。热结膀胱证,尿色赤,小腹硬满;命门火衰证,腰酸膝软,面白,肢冷;热邪壅肺证,咽干,呼吸急促,烦渴欲饮;血瘀证,小腹胀满,隐痛,舌紫黯,有瘀斑。

淋病,小便不利,淋漓刺痛,频数短涩,尿道疼痛明显,且向小腹发散。热淋者小便黄赤;石淋者尿出砂石;血淋者尿中带血;毒淋者尿道流脓液或脓血,且有不洁性交史。

附:小便多和尿道感觉异常

*尿量增多:患者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属虚寒证。寒则汗液不泄,津液无伤,水液下渗,故小便清长量多。

*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属消渴病。是肾阴亏虚,开多合少所致。

*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多见于老年人及肾病后期。是肾阳亏虚,开合失度,膀胱不约所致。

*余沥不尽(即排尿后尚有小便点滴而下)。属实者,排尿后即感尿意未尽,余沥点滴而下:有属于湿热下注,有属于瘀血阻塞,气机不利者。有属于肝气不调,疏泄不及者,因肝脉绕阴器,又肝主疏泄。属虚者,排尿后感尿意已尽,过后又有余沥点滴;有属于气虚不摄者,有属肾气不固者,多见于老年人。

*小便失禁:患者神志清醒时,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称为尿失禁,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若患者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遗,则病属危重。

*遗尿:即睡时不自主排尿,属肾气不足、膀胱气虚。小儿肾气未充,知识未开,一般不作病态处置。

<伤寒论>条文选录: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196)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1)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59)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10)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52)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4)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18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1)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204)

讨论 水饮病多见小便不利,如28条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71条之五苓散证,316条之真武汤证,40条之小青龙汤证。脾胃虚寒,水谷不别,可见小便不利,如196条。汗下后,津液亡失,有小便不利,如21条,59条。柴胡证,邪结胸胁,三焦气机郁滞,亦见小便不利,如110条,152条。有下焦虚寒,影响膀胱气化而小便不利的,如307条。亦有下焦实热,影响膀胱气化而小便不利的,如244条。有风湿在表而小便不利的,如180条。亦有湿热郁于里而小便不利发黄的,如261条,204条。

医案选录:

案一:汪君(裘吉生临证医案)

脉数,舌苔黄厚,溺急作痛,脘满身热。属湿热不清,蕴结膀胱。用清利法。

处方:川萆薢三钱 甘草梢一钱 瞿麦三钱 扁蓄三钱 木通一钱 赤芩三钱 海金沙三钱 乌药一钱半 滑石四钱 冬葵子三钱 车前子二钱

讨论:脉数舌黄为热,苔厚为湿。溺急作痛且见脘满身热,当是湿热蕴结膀胱之证。

案二:杜某 男 31岁(程门雪医案)

先则小溲频数,继则腹胀里急,溲色清,苔薄舌淡,脉濡。拟予补中益气、金匮肾气丸两方主之。

处方:炙黄芪三钱 炒潞党参一钱半 炒白术一钱半 炙甘草八分 当归身一钱半 炒软柴胡八分 炙升麻三分 阵广皮一钱半 金匮肾气丸四钱(包煎)

原按:此例溲清而不黄,舌淡脉濡,而无舌红脉数,小溲淋痛等湿热下注之象,则此腹胀里急,当属中气下坠,膀胱气化不及的虚证。

《伤寒杂病论》论小便不利(不包括小便难等)达47次,审小便不利症虽不离膀胱,但其证机且不尽乎膀胱,详别其证机可涉及到诸多脏腑,其辨治用方也各有所异。因心主津液,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津,肝主疏达水津,肾主气化水津,故五脏六腑证机均可引起小便不利。于此试将《伤寒杂病论》所论小便不利与脏腑证机之间的辨治关系,探析于次。

1.脾胃证机与小便不利

饮入于脾胃,脾主运化水津,胃为津液之府,脾主升则津得以游溢,胃主降津得以下行。脾胃功能失常则影响水津代谢则小便不利。

1.1脾胃水气证,如28条:“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伤寒论浅注》:“小便不利,则里邪无下出之路,总由邪陷入脾,失其转输之用。”其证机是脾胃之气不足而气化水津不及以变生水气;其治当运脾利水,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又如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注解伤寒论》:“小便不利者,为水饮内畜,津液不行,非热结也。”其证机是脾胃中气失调,气化不及,水气内停,壅滞气机;其治当化气行水以消痞,以五苓散。

1.2脾胃阳郁夹热水气证,如第十四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其证机是脾胃阳郁,不能气化水气,水气内郁,郁而化热,热水郁相互搏结;其治以越婢加术汤,调理脾胃,行水清热,使水气得行,阳气得化。

1.3脾肾水气实证,如第十四11条:“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医宗金鉴》:“水蓄于内,故小便不利也。”其证机是肾不得主水,脾不得制水,水气泛溢于内外上下;其治当泻水利水下水。

1.4脾肾水气虚证,如第十四12条:“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其证机是脾肾虚弱,水气内停,遏阻气机,气不化津,津既伤而又不上承以为水气,水气溢于内外;其治当温阳利水,补益脾肾。

2.肾膀胱证机与小便不利

肾主气化水津,可使清者得以输布,浊者下输膀胱,以司水津新陈代谢;膀胱为津府之府,主气化尿液,可使尿液开合有序。若肾气或膀胱气化水津或尿液功能失常,则可引起小便不利。

2.1肾阳虚滑脱证,如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伤寒论译释》:“本证小便不利,既不同于热盛津伤的小便不利,亦不同于蓄水证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本证为下利过多津伤。”其证机是肾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因下利无度而内伤则小便不利;其治以桃花汤。

2.2少阴阳虚水泛证,如316条:“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伤寒内科论》:“膀胱气化水液不得肾阳的温煦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水气内盛而遏肾气不得固摄膀胱则小便不利;其治当温阳利水,以真武汤。

2.3肾阴阳俱虚腰痛证,如第六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金匮要略直解·》:“肾与膀胱为表里,不得三焦之阳气以决渎,则小便不利。”《经方辨治凝难杂病技巧》说:“肾气丸所主小便不利,乃由肾阳化气水不乃及,肾阴不足而尿源有损,既有阴不足,又有阳失气化。”其证机是肾阳虚既不得温煦其府,又不得气化水液,阴虚既不得滋养润泽,又不得充盈其府;其治以肾气丸,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2.4肾不化水证,如第十三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其证机是肾气虚弱,气化不及,水气内停而肆虐;其治以栝楼瞿麦丸,温肾润燥,益气化水。

2.5水气证机与肾的关系,如第十四19条:“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肾主水与气化水液,肾气虚弱,不能行使主水之职,水气内停,郁滞血脉而变生诸证;其治当温肾利水。

2.6水气病证,如第十四21条:“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其证机是肾与关元阳气虚弱,不能主水而为水气,水气内结而上逆以变生诸证。

2.7少阴热证,如第6条:“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伤寒论译释》:“假使误用下法,反而夺其阴津,水源枯竭,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邪热损伤阴津,尿无化源则小便不利;其治当清热育阴生津。

2.8膀胱水气证,如71条,又如第十三4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又如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其证机是夙体膀胱气化失调,邪气与水气相互搏结于膀胱,气化不利,津失所化则小便不利;其治当化气行水,以五苓散。

2.9膀胱瘀湿证或膀胱瘀热湿轻证或膀胱湿热气虚证,如第十三11条:“小便不利。”《金匮要略心典》:“小便不利,证情不同,治法亦异,所谓蒲灰散主之者,湿胜热郁之证也。”《医宗金鉴》:“小便不利而渴者,消渴水邪病也;小便不利不渴者,小便癃闭病也,……然必是水郁于血分。”其证机是湿阻膀胱而成瘀,瘀郁而为湿,湿瘀阻滞膀胱而不通;其治以蒲灰散,化瘀利湿,通利小便。或其证机是瘀阻膀胱,湿邪内生,湿与瘀相结而不畅;其治以滑石白鱼散,化瘀利湿清热。或其证机是膀胱气虚,湿热内生,湿热与气相互搏结而壅滞;其治以茯苓戎盐汤,清热益气,扶正利水。

3. 肝胆证机与小便不利

肝主疏泄,水津赖以输布,胆主气机,津液得以气化。若肝胆之气失和,疏泄升发不及则可引起小便不利。

3.1肝气郁滞证,如318条:“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其证机是肝气郁结而不得疏泄膀胱气化水液,则小便不利;其治以四逆散加茯苓,疏泄之中兼以渗利小便,通达膀胱,泄泻水气。

3.2肝胆湿热夹瘀血证,如第十五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其证机是肝胆湿热内蕴而肆虐,阻滞气机而不得气化水津,水气蓄而不行;其治以大黄硝石散,清肝理血,利胆退黄。

3.3少阳胆热气郁证,如96条及小柴胡汤用法中言:“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伤寒论译释》:“若胆失疏泄,影响三焦通调水道功能,水饮内停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少阳气化不利,水气不得下行而内停,上凌于心;其治以小柴胡汤去黄芩之寒凝,加茯苓以通利水道止悸。

3.4少阳胆热水气证,如147条:“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伤寒内科论》:“邪在三焦,决渎失职,水气内停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少阳胆热内郁,气机不利,水气内停,水气与胆热相搏;其治当清热调气,温化水饮,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3.5少阳病证,如107条:“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伤寒内科论》说:“胆与三焦同为少阳,关系密切,胆邪影响三焦决渎之职,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少阳胆气不和,气机郁滞,经气不畅;其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4.肺大肠证机与小便不利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与大肠相表里,其以司体内水津新陈代谢。若肺气与大肠之气失和则可引起小便不利。

4.1寒饮郁肺证,如40条:“或小便不利,少腹满。”又如方药用法中言:“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其证机是寒饮郁肺而不得通行水道之小便不利,少腹满;其治以小青龙汤加茯苓以利水。

4.2阳明热结旁流重证,如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伤寒内科论》:“辨阳明热结重证,其津液为热灼,尿液生成之源匮乏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阳明邪热内结而壅滞气机,阴津为邪热所灼而不得下行;其治当攻下热结,以大承气汤。

4.3阳明水湿郁表证,如192条:“阳明病,初能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伤寒内科论》:“其小便反不利,提示胃家转输功能失调,辨胃家本不当有小便不利,今反见之,则知阳明受邪,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而致水湿停留。”其证机是阳明受邪而抗邪,水湿乘机郁于经气而不得下行,浸淫肌肤骨节。

4.4阳明虚寒固瘕证,如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注解伤寒论》:“小便不利者,津液不化也。”其证机是阳明胃大肠夙体虚弱,复加寒气侵入,寒气与虚气相互搏结,阳虚则气化水液不及,寒则水液转输受凝,故小便不利;其治当温补阳明,气化水湿。

5.湿热证机与小便不利

湿热内蕴而肆虐气机,气不得正常气化水液而变为水湿,湿又与热结而梗阻气机,进而又加重湿热壅滞浸淫,以此而出现小便不利。

5.1湿热发黄证,如134条:“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再如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又如200条,复如206条,更如236条、260条,以及第十五9条:“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伤寒溯源集》:“小便不利,则水不得下泄而湿停于里。”《伤寒贯珠集》:“小便不利,则热不得下泄。”《伤寒内科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湿热交阻而致湿不得下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湿热蕴结,壅滞气机,湿不得下行,热肆虐于外;其治当清热利湿,以茵陈蒿汤。再则,辨湿热发黄证之小便不利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辨证意义,如125条:“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伤寒内科论》:“别大(小)肠蓄血与脾胃湿热所致发黄,审小便利否至为重要。属湿热者,治当清热利湿,宜茵陈蒿汤;属蓄血者,治当破血逐瘀,宜抵当汤。”

5.2酒毒黄疸证,如第十五4条:“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其证机是酒毒湿热内结,湿热阻滞于中,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其治清热利湿解毒,以栀柏大黄汤。

6.津血虚证机与小便不利

津亏血虚不能正常运行与输布、化生尿液不足则可小便不利。

6.1阳明津伤水气热证,如223条,如第十三1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其证机是邪热内扰,灼伤阴津,逆乱气机,水气内停;其治以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

6.2阴津损伤证,如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伤寒论本旨》:“下多亡阴津,汗多亡阳津,故小便不利,勿妄治之。”其证机是正如仲景曰:“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治当育阴生津,且不可用利小便方法。

6.3阴血虚劳证,如第六5条:“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暝。”其证机是阴虚则气化津液乏源,血虚则阴津生成不足故小便不利。

7.阳虚寒湿证机与小便不利

阳主气化水津,阳虚则不能气化水津,若寒湿内乘则易阻遏水津化生,病证多是小便不利。

7.1寒湿黄汗证,如第十四29条:“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其证机是寒湿之邪侵袭,阻遏阳气而不得转输津液,湿遏而为水邪,寒水相得,水道不利则小便不利。

7.2阳虚肌痹证,如174条,又如第二23条桂枝附子汤用法中言:“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其证机是阳虚寒湿浸淫,逆行于内,阻遏气机,气化不利,水气内结;其治当温阳化气祛湿。

7.3阳虚骨痹证,如175条,又如第二24条:“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伤寒内科论》:“又阳虚于内,加上湿邪内淫,致三焦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其证机是阳虚气化水气不利所致;其治以桂枝附子汤加减。

7.4寒湿痹证,如第二14条:“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其证机是湿邪肆虐气机,气不化湿,水气内结,水津运行不得经脾归肺下输膀胱且偏渗于肠道。

7.5湿病痹证,如第二16条:“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注解伤寒论》:“若下之早,则伤动胃气,损其津液,故致哕而胸满,小便不利。”其证机是湿家之病,既有邪在太阳营卫肌肤,又有可下证,若用下法太早,正气内伤,气机不利,水气不得所化则小便不利。

另外

通关丸又名滋肾丸,首见于《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由黄柏、知母各一两,肉桂五分组成。本方药虽3味,但选药恰当,配伍精妙,寓意深刻,被后世医家誉为清热泻火、滋阴化气的代表方剂。

通关丸主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兰室秘藏》指出:“热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乃阴中之阴,阴受热邪,闭塞其流。”可见,本方证病因乃热邪侵袭,病位在肾与膀胱。李东垣提出:“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乃阳中之阴,非纯阴之剂,阳无以化,何能补重阴之不足也?”因此,李东垣首创清热泻火、滋阴化气的通关丸一方治疗小便闭塞。

方中黄柏味苦性寒,入肾与膀胱经,其性沉降下行,为泻肾家之火、清下焦湿热的良品。《珍珠囊》云:“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药品化义》谓其“专泻肾与膀胱之火”。知母甘苦而寒,入肺、胃、肾经,亦具清热泻火之功,李杲谓其“泻无根之肾火”。两药合用,用量俱重,泻下焦邪火之力更著。诚如《医学发明》所云:“上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又知母味甘,质地柔润,能滋阴润燥,既防热邪伤阴,又防苦燥伤阴,可使邪去而正安。

通关丸独特的配伍深得后世医家赞誉。如《医方考》云:“知、柏苦寒,水之类也,故能滋益肾水;肉桂辛热,火之属也,故能假之以反佐。此《易》所谓水流湿、火就燥也。”《绛雪园古方选注》云:“膀胱享大寒之气,肾感寒水之运,气运窒塞,故受热而闭。治法仍须用气味俱阴之药,除其热,泄其闭……以黄柏泻膀胱之热,知母清金水之源,一燥一润,相须为用;佐以肉桂,寒因热用,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则郁热从小便而出,而关开矣。”《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亦云:“泄热以为益阴之本,以泄为滋,以滋为通。”

历代医家对通关丸的应用发挥

以四物汤煎通关丸治疗下焦无血,气不得降,而渗利之令不行所致的淋涩。

将本方易名为滋肾通关丸,药物用量及比例均发生改变,以“肥知母三钱、川黄柏三钱、肉桂心三分”组成,用治湿热所阻,少阴无火所致的小溲不利,少腹胀痛。

用本方治下焦阴虚,脚膝软而无力,阴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

用本方治疮疡肾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

改本方名为家秘滋肾丸,用治肾痹,肾火上炎,腰痛遗精,小便时时变色,足挛不能伸,骨痿不能起。

在本方基础上加滑石、木通,加强利尿通淋之功,亦用治热在下焦血分之小便不通,并兼治诸淋。

在本方基础上加车前子、茯苓、萆薢、甘草梢更名为散癃汤,治膀胱热结癃闭,小水不利,睾丸牵痛,连于小肠,相掣而痛。

在本方基础上加陈皮、半夏、茯苓等理气化痰之品组成滋阴化痰汤,治疗阴虚火旺之小儿尾骨痛。

在本方基础上加银花、黄芪、当归、熟地、牛膝、干姜、虎骨组成顾步汤,用治脾肾阴亏、湿热下注之足疽

伤寒大白·卷四·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太阳热结,小便不利,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独木通汤。阳明热结,小便不利,仲景用猪苓汤、木通汤、六一散。另有风湿相搏,身肿身痛,小便不利,用通苓散、羌活胜湿汤。有肠胃热结,大便闭涩,小便不利,用八正散。有心热遗于小肠而不利者,导赤各半汤。有上焦肺热而不利者,清肺饮。有水饮停结而不利者,用平胃四苓散合二陈汤。有误汗太过,津液外亡而不利者,用生脉益气汤。有误下太过,中气损伤,津液内耗而不利者,用生脉建中汤。若论运气便闭,《内经》有阳明司天之政,天气急,地气明,民病癃闭,此言燥热加临也,宜用白虎汤、清燥汤。又云少阴司天之政,地气肃,天气明,其病淋,此言君火行令也,宜用泻心汤、导赤各半汤。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小腹肿,不得小便,此言土败浸淫也,宜用平胃五苓散。又云水不及曰涸流,其病癃闭,此言火炎燥土,金不生水也,宜用清肺饮、凉膈散。又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溏泄,土受木克,不能分利小便,水谷偏渗大肠,先用羌防胜湿汤散风祛湿,随用五苓散、猪苓汤分利阴阳。另有食滞中焦,小便赤涩黄浊,此即中气不清,溲便变色,宜用辛温化滞保和散,加砂仁、豆蔻,合苍术平胃散。若妄用寒凉,则食滞凝结。另有三阴里寒,而小便不通,此是阴症寒闭也。真阳不足者,金匮肾气丸;中气虚寒,气化不及州都者,补中气汤。外有水肿而小便不利,呃逆而小便不利,女科胎前而不利,跌扑伤损而不利,另具本门杂症中。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发汗后,又大汗出,则表邪已解,胃中干欲饮水,故以水治其干渴,可以令愈。若脉尚见浮,则表邪未散,又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此太阳热结膀胱。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此辨小腹硬是水是血。同一身黄,脉沉结,小腹硬,而以小便利为蓄血,以小便不利为溺结。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必自愈。

此言汗下太过,津液外亡下竭,勿用劫利膀胱,则病必自愈。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小便不利,里热者多,然尚见少阳太阳表证,故立散表法门。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黄,茵陈汤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

此条详注发黄。言表汗未透,热瘀于内,故发黄。而小便不利,腹微满,用茵陈汤去湿热则黄退便利,腹满亦减。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粪也,宜大承气汤。

此症有结粪微热,加以小便不利,故下大便,则小便利。详注不得卧。

五苓散

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阳明小便不利,用猪苓汤。太阳之邪热,内结膀胱,而小便不利,用此方。但白术凝滞,桂枝辛热,必得里无郁热者,可用。

羌活木通汤见发热。

桂枝五苓散,外解太阳表邪,内利膀胱小便,但南方热令不用,家秘化立。羌活解太阳之表,木通利膀胱之里。

猪苓汤

猪苓白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木通

阳明热结,小便不利,不用五苓而用此方,家秘以黄芩易阿胶最效。

六一木通汤即木通汤调下六一散。

前条以羌活木通汤,双解太阳;此条又以滑石、木通,分利阳明。

通苓汤

木通猪苓茯苓车前子淡竹叶甘草麦门冬

此方通利小便,家秘加川连,清心胃之热;加桔梗、黄芩、石膏清肺胃之热;加生地、黄柏、知母,清肾火以滋真阴;气化不及,加人参以助肺气。

羌活胜湿汤

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

此方散表胜湿,兼用泽泻、黄柏清利下焦,极得表里分消之妙。

八正散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甘草稍木通大黄

前后热结,二便不利者,用此方。家秘加通草、枳壳,其力更专。

导赤各半汤见发热。

导赤散,治血热小便不利者。今合泻心汤则气血兼清,且木通、川连同用,引心火下通小便;生地、川连同用,凉心血而心火自清。人但知川连凉心火,而不知心主血,同生地其功乃全。

清肺饮

桔梗黄芩山栀连翘花粉玄参薄荷甘草

利小便莫如清肺,此方不用利小便药,然深得利小便法。

平胃四苓汤即平胃散合四苓散。

利小便忌燥药,今因中焦水饮痞塞混浊,故用辛散,亦利水一法也。

生脉补中汤即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方以生脉润津液,补中助气化。家秘加车前子,其效更速。

生脉建中汤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药桂枝甘草

上方以生脉散与补中汤同用,此方又与建中汤同用,一以益气,一以滋血,开二大法门。

白虎汤见口渴。

阳明燥热,则肺受火制。此方清上焦燥火,则小便自利。

清燥汤

桑叶石膏甘草人参阿胶杏仁麻仁麦冬枇杷叶

此方详注喘逆门。石膏与杏仁同用,清肺火,佐以阿胶、麦门冬润肺燥;火伤气旺;益以人参、甘草;肺燥大肠亦燥,佐以麻仁,则下焦火泄,小便自利。

金匮肾气丸

生地牡丹皮泽泻猪茯苓山茱萸山药车前子附子肉桂

手少阴心主火旺而小便不利,用导赤各半汤;足少阴肾经火旺而小便不利,用知柏六味丸;足少阴肾经火衰,而小便不利,用此方以补水中之火。一方治热极小便不利;一方治水虚小便不利;一方治火虚小便不利。外感小便不利,不应列入火衰方法,此因外感互发内伤也。

大陷胸汤见结胸。

陷胸汤丸,原非利小便方法。今因结胸症,见小便不利,治结胸,即是利小便。

茵陈蒿汤见发黄。

先小便不利而身黄,利小便则黄退。身黄而小便不利,清湿热,则身黄退,而小便自利。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寒热。

因表邪而小便不利,先散表邪。今以少阳症兼见太阳,故用此方。

真武汤见腹痛。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阐明了本病位是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的方剂13首,其中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这是最早创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的记载。元·朱丹溪认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多种不同的原因,他还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为提壶揭盖法。明·张景岳把癃闭的病因归纳为4个方面;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有因真阳下竭,无海无根,气虚不化而闭的;有因肝强气逆,移碍膀脱,气实而闭的。火在下焦而膀胱热闭不通者,可以利之;肝肾实火不清者,可去其火,水必自通;肝通气逆,癃闭不通者,可破气行气。中医对本病的严重性也早有认识。在《医部全录·大小便门》中记载了《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话:“人有固时疾,瘥后得闭塞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说明癃闭也可引起死亡,告诫我们不可忽视。

[西医相关疾病]  癃闭包括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储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储留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二、病象

排尿困难,排尿次数可增多或减少,但每日总尿量比正常人减少,排尿无疼痛感觉。临床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尿癃阶段:是癃闭的前期阶段。癃,罢也,是指排尿欲完而不尽,时有中断的现象;癃,疲也,是指尿流无力。故其临床特征为排尿滴沥不尽.或排尿无力,尿流变细,且可出现尿流中断,每日总尿量稍有减少。尿闭阶段是癃闭的后期阶段、闭,不通也,是指无尿液排出的意思、尿闭可以由尿癃逐渐发展而来,亦可突然出现尿闭,这在某些急性热病中更为常见。本阶段每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发展至点滴全无.

三、病位

在膀胱与三焦,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因小便的通畅,有赖肾、膀胱,三焦的气化作用,但从脏腑之间的整体关系来看,水液的吸收、运行、排泄,还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和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上焦之气不化,下输膀胱中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脾,脾气虚弱则不能升清降浊,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肾,肾阳亏虚,气不化水,肾阴不足,水府枯竭,均可导致尿闭。肝郁气滞,使三焦气化不利,也会发生后癃闭。

四、病类

分虚、实两类。

五、病性

赠闭有虚(脾气不升、肾阳衰惫)、实(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道阻塞)之分。

六、病程

有长有短、一般实证病程较短,虚证病程较长。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气化达不到膀胱

八、1.湿热蕴结:过食辛辣厚味,酿湿生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湿热素盛,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而为癃闭。

2.肺热气壅:湿热、署湿、风热之邪袭肺,使肺气郁闭,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成癃闭。

3.脾气不升: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损伤脾胃,脾伤不能升清.胃伤不能降浊,中气不足,转输不利,气化达不到膀胱,发为癃闭。

4.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达不到膀胱,发为癃闭。

5.肝郁气滞:郁怒伤肝,使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和气化功能,致使水道的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6.尿路阻塞: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致使便难以排出,形成癃闭。

八、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病史:多由忧思恼怒,忍尿.压迫会阴部,过食肥甘辛辣及饮酒、贪凉、纵欲过度等引发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手术后患者。

2.典型临床病象:详见病象部分。

3.四诊所见:可结合有关检查,如肛门指诊、B超、腹部X线摄片、膀胱镜、肾功能检查等。

(二)鉴别

l.与淋证鉴别:淋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每日排出的小便总量多正常、癃闭无排尿刺痛,每日小便总量少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二者不难鉴别。

2.与关格鉴别:关格的临床特征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

九、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l.细审主因

(1)尿热赤短涩,舌红.苦黄。脉数者属热。若口渴欲饮,咽干,气促者,为热壅于肺;若口渴不欲饮,小腹胀满者,为热积膀胱。

(2)时欲小便而不得出,神疲乏力者属虚。若年老排尿无力,腰膝酸冷,为肾虚命门火衰;若小便不利兼有少腹坠胀,肛门下坠者,为脾虚中气不足。

(3)若尿线变细或排尿中断,腰腹疼痛,舌质紫黯者,属浊瘀阻滞。

2.祥辨虚实

因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肺热气壅所致者,多属实证;因脾气不升,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者,多属虚证;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体质较好,尿流窘迫,赤热或短涩,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属于实证;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体质较差,尿流无力,精神疲乏,舌质淡,脉沉细弱,属于虚证。

(二)治疗原则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

在具体应用时,通之之法,又因证候的虚实而各异、实证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小便自通。同时,还要根据病因,审因论治,根据病变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品、此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用开提肺气法,开上以通下,所谓“提壶揭盖”之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1.膀胱湿热

临床表现: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坠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剂:八正散。

加减:①舌苔厚腻,上方加苍术、黄柏②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加导赤散;③若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尖红,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车前子、牛膝等;④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舌质黯红有瘀点、瘀斑,胸闷烦躁,少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丹参、生薄黄、泽兰叶、白茅根.

2.肺热壅盛  临床表现: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咳嗽,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

方剂:清肺饮。

加减:①心烦,舌尖红或口舌生疮,加黄连、竹叶;②大便不通,加杏仁、大黄;③头痛,鼻塞,脉浮加薄荷、桔梗。

3.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胁腹胀满,多烦善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方剂:沉香散。

加减:①若肝郁气滞症状重,合用六磨汤;②舌红,苫薄黄,口苦,加丹皮、山栀子。

4.尿道阻塞

临床表现;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行瘀散结,清利水道。

方剂:代抵当丸。

加减:①瘀血现象较重;加红花、川牛膝;②面色不华,加黄芪、丹参③一时性小便不通,胀闭难忍,加麝香0 .09g~0.15g,置胶囊内吞服,因药力较猛,切不可多用,以免伤人正气;④因尿路结石而尿道阻塞,小便不通,加金钱草、鸡内金、冬葵子、瞿麦、萹蓄。

5.脾气不升

临床表现: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气短,语声低微,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弱。

治法;升清降浊,化气利尿。

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加减:①舌质红,加补阴益气煎;②兼肾虚证候者,加用济生肾气丸。

6.肾阳衰惫

临床表现: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晄白,神气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方剂:济生肾气九。

加减:①兼脾虚证候,可合补中益气汤或春泽汤同用;②形神萎顿,腰脊酸痛,宜用香茸九;③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治宜千金温胆汤合吴茱萸汤。

(四)其它疗法

1.取涕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通利小便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可用皂角粉末0.3~0. 6g,吹鼻取嚏。

2.外敷法:用葱白50g,捣碎,入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1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1包,以冰水熨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3.针灸按摩疗法: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体虚者可灸关元、气海,井可采用小腹膀眺区按摩法。

4.导尿法:若经过服药,外敷疗法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部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学 — 癃闭

    真题演练! 1.癃闭的病位主要在() A.膀胱与肾 B.肺.脾.肾 C.心.肝.肾 D.肺.脾.肝 E.肾与精室 2.下列各项,不属癃闭病理因素的是() A.湿热 B.热毒 C.气滞 D.疮毒 E.痰 ...

  •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所致癃闭证治七法

    根据临床所见,前列腺增生所致的癃闭大体可分为7证,其中肺热壅盛.膀胱湿热.肝郁气滞,浊瘀阻塞为实证,治拟宣肺利水.清利湿热.行气渗利,化瘀逐水:中虚气陷.命门火衰.肾阴不足为虚证,治拟补中升提.温肾助 ...

  • 从“小便不利”领悟伤寒经方思路

    今日学习伤寒论,,发现很多条文中都有小便不利,但都未细解,那么,很多条文的小便不利是有区别的,临床症状差别也很大,故读伤寒之余收集整理的了一些分析注解,仅供大家参考. 仲景书中的"小便不利&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脏结 癌症 肿瘤物语

    不管是桂林本还是宋本,六经中的篇章,我大抵是挑着论述,一些简单方剂不会解读,不过最后总结的时候会罗列出来.各个篇章框架也会详细的论述一下,有些是我不常用到,或者我认为大家自己可以读书就能看懂的,比如像 ...

  • 【岐黄医药】伤寒经方中的青龙,原来是指这味药!

      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曾经被孙思邈成为三足鼎立的代表方剂,一直以来都被人所误解,特别是后世医家认为南方无伤寒之后,麻黄汤的运用就被缩小到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很正的三足鼎立方 实际上, ...

  • 伤寒经方录音讲座

    录音一: 大家好,能听到吗?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临床上不是很成熟的实验的案子,那么当然有一些失败之后如果有机会,在其它老师的实验的一些案件,因为主题是讨论经方与临床,最多的一个临床用 ...

  • 伤寒经方中的青龙,原来是指这味药!

    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曾经被孙思邈成为三足鼎立的代表方剂,一直以来都被人所误解,特别是后世医家认为南方无伤寒之后,麻黄汤的运用就被缩小到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很正的三足鼎立方 实际上,< ...

  •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纯干货,建议收藏)

    导读:最无奈的不是我们面对疾病不知道处方,而是那个方剂我们明明会背,却不知道他就是解开疾病的那把锁.总是似曾相识,却一直不得其要领,以下16首是临床常用的经方,黄教授以自己临床经验为例,对其所治疗病症 ...

  • 精彩得很:伤寒经方录音讲座!!!(文字版)

    精彩得很:伤寒经方录音讲座!!!(文字版)

  • 放大招了:伤寒经方版《汤头歌诀》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一)脏结肿瘤 积聚 癌症物语

    原创 无学斋 无学斋 今天 前面说脏结.心下痞.结胸等,有几个点我觉得还是要注意,不要以为他们发生的情况只出现在初期,其实这些症状会从开始在能量阶段,到最后肿瘤阶段,等肿瘤得到抑制,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