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我家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门门课都是考100分的!怎么上三年级以后,突然成绩就大滑坡了?”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二年级属于基础教育,学习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而考试考查内容,都是课内学过的知识,多数孩子只要细心,分数都不会太难看,甚至出现一个班级里,考100分的同学占了大多半。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就感慨,自己家孩子数学考了97分,竟然还没有达到全班平均分。

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难度就开始增大了。

语文学科,由简单词字句向篇章过渡,阅读难度增加,占比又高,阅读不好的孩子,容易丢分;另一方面,三年级考试增加了作文。

广州2020年五年级上语文试卷构成

比较广州天河区2020年上学期语文试题,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上还是比较简单的音字词,但到五年级就已经有篇幅很长的阅读理解题了,其中还有一篇是课外阅读。

阅读不多积累不够,写作自然相对差一些。阅读丢分作文失分,东扣西扣,得高分几率大大降低了。

数学则增加了小数、分数等,除了掌握基本运算规则之外,越来越需要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那些靠“吃老本”、靠着幼儿园或幼小衔接时背诵的就能轻松取得高分的孩子,就开始后劲不足,有的孩子成绩如同坐过山车,忽上忽下;有的孩子成绩干脆呈现断崖式下跌。整个班级的成绩排名在三四年级,会来个“大洗牌”。

当然,也有些孩子低年级时或许成绩平平,但进入中高年级后,成绩反而越来越好,成为最终赢家。

类似案例很多,以至于在家长群里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说的就是这种 “三年级分水岭”现象。

9岁,学业关键一年

在我国,按规定年龄入学的话,9岁正好处于小学三四年级。而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根据“斯卡蒙生长模式图”,人在出生后,身高体重和脏器等发育属于一般型,虽有起伏,但基本保持匀速生长,在18岁时发育完全;但大脑和感觉器官属于神经系统型。神经系统会快速发育,到9岁就基本与成人无异了。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研究1-14岁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研究发现9岁成为孩子学习力发生大变化的关键一年。

在9岁之前,每升高一个年级,学业难度似乎只比上一学年增加一点点。但对9岁孩子,要胜任功课,不但需要孩子具备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抽象观念,还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而今只能或多或少还记住一些的知识。这种要求是一种跨越式的提高。跨过去,孩子的未来之路就会平顺不少。也因此有专家说,高考成绩与三、四年级的成绩是成正比的。

人生关键处,不过一两步。

孩子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在小学三四年级时。这个时候,比起试卷上的“满分”,孩子底层学习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才是我们家长们该着力为孩子打造。

孩子的底层学习能力离不开阅读

孩子底层学习能力离不开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养成正确学习态度和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陪写作业是每个家长绕不过去的坎儿。看到这些孩子作业,真是让人心情复杂……

曾有这样的新闻:一位父亲陪娃写作业到五年级,突然出现了心梗,做了两个心脏支架来救命。父母“舍命”辅导作业的新闻,并不新鲜。根据研究报告显示:91.2%的父母都有过个孩子辅导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都陪的超过78%;每天超过4小时的有75.79%。

用生命陪写作业,气坏了自己,也未必成就了孩子,毕竟我们家长需要考量的是“陪”娃写作业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最主要的并不是辅导课业内容,而是陪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写作业的习惯,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 对家长来说,更关键的是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

1.学会听课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会认真听课。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能够专注听课、边听边思考,是最快吸收知识的方式。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疑难点、重点,老师会在课堂上反复讲解,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学习起来更易事半功倍。

2.教孩子学会自主预习、复习

这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孩子学会预习之后,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而复习、做作业就是巩固的过程。

3、善于提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

4、独立做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在家写作业总是很放松,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再去吃点东西,喝点水,磨磨蹭蹭,久而久之,作业拖拉。到高年级家长开始着急,再去纠正,就会困难很多。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基本学习能力),记忆力(核心学习能力),思维力(高级学习能力)、心理能力(学习动力)等四大部分。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

阅读是所有认知行为中最能促进专注力的,它也是一切学习和理解力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学生读课文中的一两句话,竟然会出现三四处的错误,并且不是错在生字处。那就说明孩子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而阅读大部头的著作,没有专注力又怎么能读完呢。

阅读不只是读字而已,是思考的呈现。科学研究表明,阅读时,我们需要同时运用理性与感性思维,此时左右脑都在高速运行,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促使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都处于良好状态。

有科学家对比过阅读时大脑和看电视时大脑的状态。因此,坚持阅读,会让大脑变得越来越灵敏,记忆力、专注力等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台湾著名脑神经科学及认知神经心理学专家洪兰教授提出,拥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潜力更大。

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比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是锦上添花的事。所以在小学阶段特别看重试卷成绩,会减少孩子阅读的时间。

殊不知,这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小学时期欠下的“账”迟早要还回来。小学阅读理解扣4-6分,初高中阅读就绝对扣8-10分不止,而这样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反而是那些小学阶段或许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潜力更大。

1、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2、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4、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诗和简短的文言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6、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尔盖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保持每周至少读完一本书的习惯。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今天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阅读底子,决定着孩子未来拥有什么样的世界。”

凡社会之中流砥柱、栋梁之才,无一不拥有过人的知识储备,而大量且有效的阅读无疑是他们获取信息、获得成功的必备法宝之一。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高度。而这一切,就是从在小学阶段,花更多时间去阅读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