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臣武将投降清朝对比:仗义多是读书人,负心尽是屠狗辈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明·曹学佺

这是一幅可以说家喻户晓的对联,作者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背情弃义的读书人,甚至这幅对联都成了人们讽刺那些忘恩负义的知识分子的最经典的谚语。

我们不否认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人” 背情弃义,但是我比较反对目前中文互联网的历史爱好者小圈子把这段话甚至当做了一种“定论”。

其实“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只是诗人曹学佺的一种激愤之言,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辛辣讽刺,绝对不能当做一种“定论”。

而且颇为讽刺的是写出这幅对联的曹学佺,本人就是“仗义每多读书人”的典型代表。

曹学佺是福建人,他于万历二十三年考中二甲进士,在清军入关,山河破碎之际,他虽然当时已经年迈,还是主动捐银一万两资助隆武帝北伐;而当拥兵二十万的郑芝龙投降清朝,隆武帝在汀州被杀后,曹学佺在福州家中自缢殉国。清乾隆十一年,乾隆帝追谥曹学佺为“忠节”。

对于曹学佺经历的梳理,让我产生了梳理明末投降清朝文武官员经历的兴趣,当然,明末清初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员浩如烟海,我也只是简单的梳理了一下投降清朝的知名文武官员。

京剧里的武将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梳理,就让我发现,所谓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真的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如果以“投降清朝”为例的话,我们就能发现真正“仗义”的多是读书人,而“负心”的反而是武将们。

首先,我们从早投降清朝的明朝文武官员开始梳理。

投降清朝最出名的文武官员分别是范文程以及李永芳。

虽然《清史稿》说范文程是范仲淹之后,但是,大家都懂的,这么长时间跨度,是当不得真的。

范文程家族真正厉害的是他的曾祖父范鏓,曾经在明嘉靖朝长期担任兵部侍郎,只是后来触怒了嘉靖帝,被削职为民,清史稿说范鏓当过兵部尚书是不对的,因为《明史》说的很清楚,范鏓拒绝了嘉庆帝让他做代理兵部尚书的任命,才触怒嘉靖帝,被削职为民的。

嘉靖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兵内部尚书赵廷瑞罢,命鏓入代,鏓容以老辞,世宗责其不恭,削籍为民,久之乃卒。隆庆元年复官。——《明史·范鏓传》

范鏓作为官场倒霉蛋,能给自己曾孙范文程留下多少人脉和资源,真的值得打一个问号,更关键的是范文程投降清朝的时候,只是明朝的秀才,他投奔清朝时没有给清朝带去一兵一卒:

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清史稿·范文程传》

而李永芳就不一样了,李永芳投降清朝时是明朝游击将军。

李永芳这个镇守抚顺卫所的游击将军有多重要呢?我们可以看明史兵志: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参将五人。(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堡参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明史·兵制》

很明显,李永芳这个镇守抚顺卫所的游击将军在辽东明朝军官序列里是非常重要的,在辽东比他级别更高的军官只有七个人。

而抚顺卫所一共有多少驻军呢?1200人。

李永芳塑像

根据《清史稿》记载,李永芳是主动投降努尔哈赤的,而且是带着他那1200名士兵一块投降的。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清史稿·李永芳传》

很明显,范文程投降清朝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远远不如李永芳投降清朝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明末文臣武将投降清朝的基调。

文官投降清朝时,极少是带着军队投降的,以洪承畴为例,他也是在松锦大战失利,明军全军覆没后才投降清朝的,本质上说洪承畴是作为战俘投降的。

但是明末投降清朝的武将里罕有战败投降的,99%都是带着所属军队投降的,比如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虽然坚持到锦州弹尽粮绝,但是他投降清朝时,麾下关宁军并没有遭到特别大的损失。

事实上如果我们翻看《清史稿·贰臣传》,我们就能发现,甲等贰臣里明朝文官里除了洪承畴与王鳌永外,全是武将。

(网友刘承哲制作,根据《贰臣传》整理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这些武将投降清朝时,不止是自己投降,而且是带着军队一块投降的。

我们以明末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和李定国之子李嗣兴为例。

左梦庚投降清朝时,麾下差不多还有十万“左家军”,是真正的实力派,而且左梦庚还是明朝的“平贼将军”,从一品的高级武将。

诸将推梦庚为帅。总督袁继咸御战,梦庚还驻池州,遣兵间道自彭泽下建德,遂取安庆。总兵黄得功破之铜陵,乃退保九江。顺治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逐李自成至九江,梦庚率众降。——《清史稿·左梦庚传》

李定国临死前让儿子李嗣兴不要投降清朝,结果李定国才死,李嗣兴就带着大西军仅剩的几千人马投降了清朝,还被清朝封为宁夏总兵。

左梦庚与李嗣兴在明末投降清朝的武将里只能算是两个小字辈,但是他们都能带着军队投降清朝。

钱谦益电视形象

而在投降清朝的前明文官里,几乎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以“名气”最大的钱谦益为例,他投降清朝时可是一兵一卒也没有的。

明末确实有大批文官投降清朝,但是这些文官哪个是带着千军万马投降清朝的?反而明末明朝的武将们,除了孙可望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以“光杆司令”的身份投降清朝的,武将们投降清朝时都带着大批军队。

所以,从明末文武官员降清状况看,“仗义多是读书人,负心尽是屠狗辈”才是普遍现象。

END

(0)

相关推荐

  • 古人购物狂系列1:早知木兰是女郎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双十一购物节快到了,你的购物车里都装了什么?是否也想起了古代的那些"购物狂"呢? 可能有的伙伴立刻就想到了 ...

  • 文臣治世,武将开国,谋士以计论道,将卒用...

    文臣治世,武将开国,谋士以计论道,将卒用命证道:古之殉道者,有血染疆场之阳,有密谋窃私之阴:刘玄德自诩汉室正统,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古之兴兵者何故冠以正义之名?实非霸主所愿,而是谋士所谏. 若无正义 ...

  • 赵匡胤驾崩后,文臣武将为什么不拥立他儿子,而是赵光义当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继承帝位的是弟弟赵光义.在有亲生儿子,且儿子已成年的情况下,父死子继才是正常的,兄终弟及显得有点怪异,不是那么合乎情理. 那么,赵匡胤的心腹文臣武将,为什么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呢? ...

  • 给孤堂:承载着银川多少文臣武将的风骨,讲述你不知道的银川故事

    序言:老银川们都知道,银川南薰门外有一个义庄,义庄里有一个"寄骨寺".在上集威记已经说过它的前世今生.寄骨寺-积骨寺-济孤寺-给孤堂. 壹 先说说给孤堂的读音:是ji孤堂,不是ge ...

  • 土木堡之变打折了明朝,文臣武将战死一大片,明军战死将近三十万

    土木堡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皇帝被外族俘虏的事件,另一起皇帝被掳走的事件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两位皇帝,数千宫廷宫女嫔妃全部被掳走了. 但相比起来,土木堡之变要比靖康之耻影响更大,靖康之耻宋朝损失的 ...

  • 北京十大胡同1. 南锣鼓巷,众多文臣武将...

    北京十大胡同 1. 南锣鼓巷,众多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在此居住. 2. 烟袋斜街,北京人寻找古玩.赏书画的好去处. 3. 帽儿胡同,因为清代有制帽作坊而得名. 4. 五道营胡同,有各种酒馆和各种风格的小 ...

  • 看一看李自成麾下文臣武将的最后结局,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提起来李自成,也算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李自成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推翻明朝,李自成的军队被胜利所陶醉,从而忽略了 ...

  • 项羽的文臣武将

    文 / 子玉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虽然最终身死国灭,但他没有成为天下人的笑料,相反,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西楚霸王的追思. 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将项羽列在了帝王专属的本纪中. 项羽 ...

  • 汉高帝刘邦的文臣武将

    文 / 子玉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刘邦把自己的成功归为天命,刘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异常豁达,这一生,由布衣而至皇帝,够了. 抛开天命观,刘邦的成功首先是赶上了秦末的风云际会,但自陈胜 ...

  • 6月28日 三国演义的文臣武将分别来自现在的哪些省

    刘备的手下大多是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的. 曹操的手下大多是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的. 孙权的手下大多是浙江省.江苏省. 从三国人物统计表格来看,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quo ...

  • 刘备自立汉中王,文臣武将都得到封赏,为何赵云只是个杂号将军?

    自蜀汉建立以来,文臣武将都得到了很大的封赏.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其他将领,都得到了很大的名利与地位.但是唯独赵云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提升,而是被封为一个杂牌将军.虽然也是有着"五虎上将&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