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红梨村与涝洲水村

紧接着,沿省道244开往马市镇的南边。

第一站是红梨行政村,先看塘梨坑围楼。同样得益于土坯房的拆除,塘梨坑围很容易地乍现眼前。塘梨坑围楼,砖围,建于民国年间,平面呈正方形,尺寸估计在11*11米,五层,高约14米。歇山式屋顶,叠涩出檐,四角飞翘,四个转角皆设角楼。


角楼以红石梁出挑,开有铜钱形红石漏窗。


墙身下面四层每层开三个窗孔,两侧一字型窗,中间正方形窗;顶层仅在中间开一圆孔。


角楼窄面所开红石一字型和桃形窗。


造型美丽的砖叠涩翘角飞檐,百看不厌。


只可惜绕着围楼走了一圈,并没找到大门,都已经被包围起来了。塘梨坑的僭建还没拆清啊。


只有从稍远处才可看到屋顶形状,歇山顶已经基本倒塌。


塘梨坑围其实是其三次来始兴补的课。稍南点就是红梨行政村的大安坪古村落,一个省级传统村落。这是第一次来的时候看的,天气状况一般,多云。

村中已经修整一新,为乡村旅游开发做好了准备。村子前面的空地上,一座围楼十分显眼,这就是大安坪古村的竹苞松茂围楼。
竹苞松茂围,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砖围,平面呈正方形,尺寸约13*13米;五层,高约14米。歇山顶,四角皆设角楼。


围楼下面两层开一字窗,三层菱形窗,四层青砖砌长方窗,顶层为红石长方窗。


角楼以红石梁出挑,同样设红石铜钱形漏窗。


转了一圈,来到围楼正面。以前看资料图片时,竹苞松茂围边上是有一口池塘的,不知怎么竟然被填掉了,有点大煞风景,可惜了...


正门以巨大红色砂岩石块砌筑,上方字匾刻双勾行书“竹苞松茂”四字,字体清秀有力。


落款有“大清咸丰十一年”字样,表明该围建造时间为1861年。


村前修整一新的草坪,有古树、古井,后面就是大安坪古祠堂--松阳堂,深达六进,属于赖姓人。


我就没有进去了,心不在此啊...还是上一张网上关于大安坪的航拍图供大家参考。


从大安坪出来,往南约一公里许,就到了红梨村另一自然村--蛇窟寨。

蛇窟寨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怕怕,难不成以前这里经常蛇出没?村子同样也是修整一新的,一字屋里面包含了祠堂在内,唯一的高层十分突兀,居然是一座土楼。


拉近点,这才看清土砖楼转角处设有两座角楼,原来这就是我来蛇窟寨要寻找的围楼--于斯万年楼。


祠堂大门。


沿着外围道路直奔主题。


一片土红色的土砖房,高低错落,倒也别具韵致。我深刻怀疑,这些土坯房之所以没被拆除,很大可能就是沾了围楼的光。


按照牌子的介绍,蛇窟寨村居民为余姓,明朝天顺年间由顿岗镇迁居至此。村子坐落于澄江河西北岸,依山傍水,地形就如一条青龙藏在窝里,古称“青龙寨”;后将龙说成了蛇,遂成了“蛇窟寨”。原来如此,当真是龙蛇不分啊...

于斯万年楼,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泥砖围,为了防止盗贼骚扰而建。楼高四层,底部一米厚卵石基,上面泥砖砌筑;平面呈长方形,尺寸约4*5米,高9米。


角楼以红砂岩石梁出挑,上覆泥砖,侧面开十字窗,外面原以白灰找平,估计是考虑角楼凸出来,可以防止雨水侵蚀。


墙身所开窗孔皆以红石雕成。


墙身转角处以巨大红石条加强,围楼正面卵石基达两米高,与大门齐。


围楼前还有古井一口。


大门以巨大红石条砌筑成拱券门,上方字匾阳刻“于斯万年”四字,期望长长久久。


落款有“民国十五年丙寅岁”字样,即1926年。介绍牌居然写成民国十一年,这就有点尴尬了...


什么仇什么恨,至于这么对待阿牛么...


古井井圈是青砖砌筑,外面抹平而已。


一边大方窗,一边开小孔...


屋顶采用悬山顶。这么大的出挑,完全就是考虑泥砖较差的防水性能。


再看一眼这奇特的泥砖围。


看完了红梨村围楼,再往南就是涝洲水村地界了。从蛇窟寨出发不足二公里,来到了涝洲水村雷屋大树坪。雷屋雷屋,顾名思义,大树坪这里是雷姓人聚居地,而且还是畲族的。雷姓是畲族的一个重要姓氏,以后有机会会探讨到。村口的古榕树枝繁叶茂,不认真看很容易忽略掉树荫中的围楼。

这是第二次始兴之旅的成果,因为第一次没找到...


来到围楼正面。土砖房还没拆除,十分影响观感。正面可见该围三层,下半部分为卵石砌筑,上部为砖砌,是一个砖石混合的围楼。大门上方青砖砌一字孔,其余窗孔皆为红石雕制。


大门为巨大红色砂岩石条砌筑,上镶红石字匾“竹林别墅”。


正面墙体上端两侧各设一个角楼,红石梁承重,上部为砖叠涩。


大门完全由红砂岩打造,分内外两层,外拱内方,总厚度达1.5米。


“竹林别墅”四字,字体圆润、饱满。


门匾落款有“大清同治元年冬月建”字样,该围建造于1862年,迄今一百五十余年历史了。


门闩孔。


里面是一个两进一天井格局,现做祠堂用途。很难估测是否以前就一直如此?


祠堂两侧还各有一个天井。


山墙上的红石圆窗,内侧还设有木门。


从里往外看,怎么只有两层了?


侧面天井与厢房,有楼梯可上二楼。


上了二楼。从残存的山墙可以看出,竹林别墅前后两进采用坡屋顶,侧面以卵石山墙连接,并设有瞭望射击孔。


角楼部分,现在你就明白正面看到的三层楼怎么来的了...全楼也就是正面三层,估计也是为了更好地防御。


出来外面,山墙部分就很明显了。


围楼底部墙角以红石条、上面则是青砖镶边加固;角楼下面红石梁承挑,上部青砖建造。整楼就是正面部分最高,三层,高达8米;围楼尺寸大约为宽19米,进深21米。


按资料,大树坪北约一公里,也就是与蛇窟寨差不多中间的地方,叫大龙窝的地方,也有一座围楼。第一次去时,可能与天气不佳有关,没有发现。这次阳光明媚,再次来碰碰运气。

首先要提醒的一点是,大龙窝在澄江河西岸,按地图非常可能跑到东岸去了。大龙窝是属于卢姓人的村落。
村口的半月塘,让人知道祠堂就在后面。


所以一定要强调天气条件。图中红圈,就是本牛村口瞟了一眼的新发现。


祠堂大门,很有点古村落总门楼的意思。


简陋的三进两天井。


大龙窝村也是泥砖房为主。


下面每层泥砖之间还夹有木板,一种特殊的加固方式。


一番曲折之后,终于看到大龙窝围楼一角。


砖叠涩的重檐,脊角饰以鳌鱼尾,外观还是十分清秀滴。


待到了围楼后方,这才看清,大龙窝村其实是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围楼也是在半山位置。


该围是砖石围,楼高四层,底层以卵石筑基,上面三层为青砖砌筑。墙身镶红石一字窗、方形窗;四角设炮楼,红石梁,开十字孔。整座围楼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1米,高约13米。


屋顶应该为歇山式。上面冒出来的若干小树,说明屋顶已经不复存在...


围楼大门为巨大红石条砌筑的拱券门,上有红石字匾阴刻“风仪来朝”四字。


字匾落款有“民国十二年秋月立”字样,建造年份定格在1923年。


大门内部同样是两层,外拱内方,厚达1.2米。


如预测一般,里面空空如也。坍塌的墙体中间,可见内外砖墙之间,还夹杂着一层泥砖,客家人所谓的“金包银”了。


能够回味的也就是这些内部构造的细节了...


最后是爬上一栋新建的二层楼房所照。

关于涝洲水,可能还是留有遗憾的,因为我忘了过去澄江河东岸的新屋村,再次寻找“明德惟馨”楼。按资料,这是一座建于1925年的围楼,保存状况相当完好。第一次去的时候也是寻找未果。
真的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三次去始兴,虽然忘了再次寻找明德惟馨楼,但是在前往太平镇观茶村的路上,不期然经过马市镇陆源村时,却看到了之前想看却没找到的围楼。
开车在路边看到的景象。锅耳墙的门楼,还有一座凸出的残败碉楼...这里是马市镇陆源村井亨自然村。


照例,先看了一下祠堂,经过一些民居。


终于来到适才看到的房子侧面。


形状极不规则的外墙,青砖与卵石混搭。


这家大门可就比较讲究了,门联“满架图书都是当时孝弟(悌),盈庭草木莫非只种芝兰”,横批“树馨”,无不昭示主人家的良好家风。


锅耳门楼居然还在外侧。


这就是围楼正门,红石柱镶边,青砖砌筑的拱券门;内设长方门洞,红石门框。可惜大门紧锁,不得入内。


来到外门--锅耳门楼,两侧围墙采用卵石建造。


只能沿着围屋外围走一圈。


碉楼部分,下面4米高为卵石基,上面以青砖建造。山墙呈少见的折线形,不知作何考虑?


碉楼侧开有小门,估计是后来所为。


碉楼屋顶采用悬山式,出挑幅度大,在砖石围里也是比较少见。


围墙上青砖简单堆砌出美丽的花窗。


后面转角有一座两层炮楼。


后部墙体。这围楼有点随心所欲啊...


从残破的门望进去,居然里面还有一座石围!


真是让人晕菜啊...


与这座围楼相邻的,是一座祠堂,感觉也是围楼样式。里面的泥砖房部分开始拆除。


祠堂天井边的小门。


祠堂外围都是卵石青砖混筑,感觉的确是围楼无疑。


围墙上,瓦片叠放出云图。美得简单,美得纯粹。


进去后见到的祠堂正门,是一个斜门构造。


从门缝可以看到门已经被砖墙堵上。


惯常的三进两天井格局。


月梁有精美木雕。


廊前拱形轩廊。


廊下花板雕刻有蝙蝠、祥云、卷草等吉祥图案,雕工细致。


享堂上方四角卷棚藻井。


从里往外望,这座祠堂确实还是保存得相当不错。


出来看祠堂正面。


墙身开有两道斜门。一道门是开着的,现在还在使用。祠堂正门其实是后面那道已经封堵上的。


祠堂正门门楼有马头墙。再怎么也还是要比普通房屋高等一点吧...

(0)

相关推荐

  • 【大同江采风】宋显仁:走访四王故里

    四王故里在广西藤县大黎镇.这"四王"指的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来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 藤县大黎镇位于梧州市的西北面,与蒙山.平南及金秀县相邻,那天我们是从平南县同和镇 ...

  • 水南镇 寻访“五里三状元”故里

    王艮宗祠前的红石狮子 彭教后人祖屋带字的青砖 刘俨墓地 夏朗村刘氏宗祠 ■张昱煜图/文 "五里三状元",说的是明代吉水县文昌乡中了三个状元,他们是王艮.刘俨.彭教.文昌乡,就是今天 ...

  • 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高水村

     离开黄塘村,继续高水村的探寻之旅. 这就是走路的好处,总是可以见到这些久违的美景...这棵大榕树,树冠直径大约在30米左右,成精了都... 体验完了榕树的阴凉,继续上路.远远看到了这座美丽的围楼. ...

  • 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柴塘村

     开车沿省道244往南,过了浈江,就到达马市镇中心. 马市镇还是颇有一些围楼的.按之前所做的功课,镇中心周边的村子属于围楼密集区域,最担心的就是路边较高较密的房屋挡住了围楼:其二,来一个马后炮的体会, ...

  • 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黄塘村

     接着往马市镇西边约500米的高水村,这是一个围屋较多的村子,按资料有六座. 地毯式搜索...你瞧,这围楼真的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啊... 事实上,在马市镇西边浈江东岸的这片肥沃土地上,有一黄塘村,全村 ...

  • 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

    马市镇,位于始兴县东北部,距县城约12公里,面积不小,近200平方公里.首先介绍马市镇浈江以北的围屋. 先沿县道245北过浈江,然后往东沿县道793前进,目标是联俄村.联俄村这个名字,总感觉是某个特殊 ...

  • 始兴客家围--澄江镇篇

    介绍完了罗坝镇,转向始兴县最东端的澄江镇,在有围屋的镇里,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少的.当时是从江西省全南县的雅溪围屋过来,离澄江很近,不过就是大约三十公里.去雅溪村围屋,其实是在补以前看赣州客家围屋的课 ...

  • 始兴客家围--长围村--罗坝镇篇

    长围村,实际上是隶属于燎原村的一个自然村,位置大约在燎原村委会东北500米.之所以单独列出来,主要还是因为长围村不单单有着始兴县另一座国保级的围楼,而且还是一个广东省级传统村落. 废话少说,入村.进到 ...

  • 始兴客家围--燎原村围屋--罗坝镇篇

    紧接着,进入罗坝镇围屋最密集的一个行政村--燎原村. 按照资料的显示,燎原村应该还存有十几座围楼.但经过实地考察,估计很多已经损毁得七七八八了.至少在经过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非常显眼的出现.车子来 ...

  • 始兴客家围--罗坝镇篇(三)

    接下来,回到罗坝镇中心,这里方圆一公里内围屋密集.数量众多.表面上看,这是挺好的一件事:但于我而言,也有一点幸福的烦恼:一是太密集,反而容产生疏漏:其二,百度地图不可能将所有的自然村标识清楚,特别是彼 ...

  • 始兴客家围--罗坝镇篇(二) 

    罗坝镇的第二篇,也是第二次来始兴查漏补缺的成果. 同样.从省道244深渡水良口段转入县道344,首先到达田心村.之前只找到了一个围屋廖屋围,这次牛哥更加有备而来,直接往店背自然村. 半路上,看到一座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