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商朝政治制度的内容提示: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2.简述贵族等级分封制的内容提示: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4.简述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提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以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为主要特征,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②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服从皇帝,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③人治色彩浓厚。(2)影响①促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对巩固祖国疆域、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维护了历代王朝的统治。③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百姓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6.简述两汉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历程提示: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7.简述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提示:(1)内容: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作用: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8.简述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提示:明朝:废丞相,逐步建立起内阁制;清朝:密折制度、雍正帝设立军机处。9.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10.简述汉朝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历程提示:(1)汉朝:地方行政体制沿袭秦朝的郡、县两级制。汉初地方行政体制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继承。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4)宋朝:形成路、府、县三级制。(5)元朝:实行行省制。(6)明清: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1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1)演变趋势①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②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③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④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⑤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