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越剧大师王文娟与苏州的情缘

《姑苏晚报》2021年08月07日 B01版

  本报记者 姜锋 梅蕾 实习生 顾星月 

  昨日0时25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文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在戏曲界,王文娟被誉为“永远的林妹妹”,她在越剧《红楼梦》中扮演的大家闺秀林黛玉,更是苏州几代人念念不忘的经典形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文娟和苏州有着深厚的情缘:她曾跟苏州昆剧传习所“传”字辈艺术家学艺,爱情、事业也与苏州息息相关。

  王文娟1926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县(现嵊州市)黄泽镇坑边村。在家人影响下,她从小对戏剧就十分痴迷。在学艺期间,王文娟一有时间,就偷偷地躲到台侧观摩演出。在日积月累的“偷戏”中,王文娟渐渐得到滋养,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1947年,21岁的王文娟与陆锦花合作,一同成立了少壮越剧团。当时,苏州昆剧传习所“传”字辈艺术家方传芸执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兼任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教师,并长期担任少壮越剧团“技导”。“传”字辈艺术家将昆曲的成熟行当体系和表演做工导入到越剧艺术中,促进了越剧表演的成熟。王文娟后来也随之练功学艺,认真吸取昆剧的营养,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拓宽了道路。

  1948年,应徐玉兰的邀请,王文娟加入玉兰剧团,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她们的联合作为越剧艺术史上生旦合作的完美传奇与永恒经典,被观众广为赞誉,影响深远。越剧《追鱼》是江南人记忆深处的经典剧目,该剧由王文娟、徐玉兰等主演,方传芸应邀对该剧做了精心的技术指导。此剧一举成为了“王派”艺术代表作,1959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越剧胶片电影,风靡一时。回忆起苏州“传”字辈艺术家为越剧艺术做出的贡献,王文娟等越剧大家总是心怀感恩。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一部越剧版的《红楼梦》,在1962年被拍成彩色电影,风靡全国。1958年,王文娟与徐玉兰合作的越剧《红楼梦》首演。为了演好苏州姑娘林黛玉,王文娟多次仔细地阅读《红楼梦》,在一遍遍的反复阅读中,她逐渐熟悉、理解了林黛玉,并深深爱上这个人物。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热烈场面。王文娟演绎的“林妹妹”,从此成为几代人念念不忘的经典。尤其是那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本来原著小说里并没有这句话,在王文娟的演绎下,很多观众都以为这就是小说中的原话。

  王文娟和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的婚姻,一直是文艺界的一段佳话。据悉,孙道临在苏州“芙蓉镇”拍《早春二月》时,就已与在上影厂拍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林妹妹”王文娟相恋。

  昨天早晨6时许,苏州媒体人李炎打开手机,在看到王文娟逝世的相关新闻后,李炎心中满是悲伤。6时27分,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对这位戏曲大家的追思——“一早得知王文娟走了,是最难受的消息”。朋友圈的配图一张是王文娟的定妆照,一张是生活照,一张是经典的“宝黛共读”,还有一张则是李炎和王文娟的合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文娟曾到苏州演出。后来采访她,基本都是我和同事前往上海参加戏曲活动,王文娟多次接受采访。”李炎说。李炎清晰地记得,王文娟曾对他说:“苏州的观众懂戏,苏州的观众特别热情。”在这位精通戏曲的媒体人眼中,王文娟在舞台上把古典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现实生活中则非常和蔼、非常可爱。王文娟好美食,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因为年岁渐长,女儿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时常劝妈妈改变饮食习惯。为此,王文娟还和李炎“吐槽”过,说女儿喜欢管她。这位戏曲名家虽然年岁颇长,却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刷手机、玩微信,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得倒她。

  2013年,李炎到上海参加活动,看到当时80多岁的王文娟也来到现场。当天下午3时许,李炎就看见王文娟带妆进入等候状态,而她的演出其实是在晚上。当时有工作人员跟王文娟说,可以晚一点化妆,但她坚持“演员要早点化好妆,早点进入状态”。当晚10时许,王文娟压轴登台,但没有观众知晓,这位80多岁的老人已带妆准备了7个小时。

  得知王文娟的离去,很多苏州观众和越剧迷们也纷纷在网络上表达深切悼念之情。“在母亲的影响下,小学时我就迷上了越剧,有事没事要跟着家里的唱片机哼哼唧唧地来上一段。我的母亲那时候高兴起来了还会跟我切磋几句。她曾教我怎么跷兰花指,如何甩水袖、做云手。我的姐姐妹妹撞见了,就笑话我。我和母亲就齐声地回敬她们:你们晓得个啥,这是艺术!”苏州市民周女士回忆道,她母亲最爱的唱段就是《红楼梦》中的选段。更多的苏州人则表达了惋惜与不舍,“愿大师一路走好,随花飞到天尽头。”“我最爱的一部越剧,从此没有灵魂了!”“心中最美的林妹妹,一路走好!”等语句刷屏。是的,舞台上永远的“林妹妹”走了,但王文娟的音容和对表演事业的执着,将永远留在苏州观众和戏迷心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