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哪一块排骨都好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已经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by 罗曼·罗兰
哪一块排骨都好
文|小鱼
那个成就很高的老教授给我们讲:很小时候的他,意外得到了一些杏,杏太好了,他要把它们都带回去给妈妈。可是从一开始,它们的鲜甜就极强地诱惑着他六岁的胃口——怎么办?他选了一枚杏子含在嘴里,并不咬开,坚持一路到了家……讲到动情处,他哭了出来。
我惊呆了: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勾起了他记忆中的艰辛,还是痴儿报母的行动感动了自己呢?若是演讲的技巧,是最合理的推测;若是思母的情绪,是最合情的猜想。
想必,母亲为孩子所作出的克己更多不胜数,并出自本能。
读初中的时候,我的母亲正在做清扫大街的苦工。说苦,是因为她身形瘦小,力量有限而工作量很大。
那天中午放学,我顶着毒太阳走回家,为别人都有而我没有自行车而气恼。饭菜很简单,妈妈一会儿又要去上班。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两个梨来,给我。这是我以前没有吃过的一种梨。不知道妈妈吃没吃过。但我小小的心里有点难过了:她那么累,那么热,那么渴,为什么不吃掉一个呢?我问过,那个搭档只给了她这两个。当时,她一定想都没想,就把梨放进了衣兜里。
那段时光里,母亲照过一张像,照片上的她又黑又瘦,连笑容都那么疲惫而勉强。我记得那么清晰,总不会模糊。
她变得胖又白些的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我们没有舒心太久,她就脑血栓了,医院里昏迷着,胡乱咬牙和呓语——她这大半生,坚持得太难了(从十几年后我的父亲去世而她不甚想念来看,她的婚姻并不如愿,是为了孩子一直隐忍着。对于女人来说,这并非人生上策。但对于母亲的身份,天下这样的女人无疑是可敬的)。我说:妈妈,你起来,你的孩子很害怕;我说:妈妈,你起来,快扫大街去,好给我买自行车!那天傍晚,她睁开了眼睛,我们小心翼翼地和她交流……她的意识始终不是很清楚的样子。
只好出院了,她坐在炕上——当母亲的似乎只有病了时才会坐在炕上。
我端进水来,看见她正企图用已经不灵便的右手去抓起炕角放着的毛裤。那条毛裤是她病前已经织好了一条半裤腿,剩下的针线无奈地等着它的主人回来。妈妈很困惑自己本来灵巧的手为什么不能继续给女儿织毛裤了,抬头无助地看看我。这一看,我的泪就落在给妈妈的水碗里,喂妈妈喝下去。
母亲的病情终于稳定了,十几年来,还是改不了吃饭时不肯多主动夹菜的习惯。可她的左手已经练得很灵活了呀,我们的生活已经过得比较宽裕了啊,有时我会故意激她:妈你真扫兴啊,这么多好吃的,干嘛不和我们抢着吃啊!她仍然不肯,只是干笑。我们越是吃得欢,她越是迟疑。尽管碗碟仍满。
我的女儿喜欢吃糖醋排骨,我好不容易学会做法。乐颠颠地做得了,端给她。那个小人儿啃着嚷着:妈妈,好吃!妈妈,你也吃啊!我笑着回应她,手里的筷子在盘子上空停着:想挑一块不算好的排骨吃,可是,这一块,不错,给孩子留着;那一块,也好,给孩子留着……哪一块都挺好的啊,都该给孩子留着。
这时,我明白了。明白了曾有一个看上去傻乎乎的当妈的人说:有好东西啊,给孩子吃了才是好东西,要是自己吃了就白瞎了……
“什么人,你吃得只剩了一小口,才想起她;什么人,她只吃了一小口,就想到你!”
作者简介:小鱼,女,孩子们称她“小局老师”。曾在市日报开设《论语》赏读专栏。30岁前文字散见于报刊杂志,30岁后专注于和自己,和孩子们对话。出版习作范文集《师心童心》,教研文集《小学作文教改初步》,诗词散文集《心影无尘》。擅长双手简笔画及剪纸,现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欢迎辽海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