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治疗呼吸疾病举隅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论》,原文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该方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临床医家多用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等,用来治疗呼吸疾病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呼吸疾病取得一定效果,兹述如下。

典型病例

1

性咳嗽案

患者某,男,23岁。2012年5月2日就诊,咳嗽2个月余。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咯痰,痰色白,偶有黄痰,质稀,背痛,口苦,舌干不欲饮,大小便正常,舌胖暗苔薄黄腻,脉细滑。

西医诊断:感染后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脾胃虚弱,湿热内阻)。

处方:生黄芪12g,党参10g,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白芍10g,炒白术10g,羌活6g,独活6g,黄连10g,泽泻10g,防风10g,炙甘草6g,柴胡6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2年5月9日):胸部轻压痛,咳嗽,痰白稀,二便调,脐部恶风寒,口苦已,舌脉如前。

再予前方7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2012年5月16日):诉胸背痛已,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盗汗,牙痛,大便正常,舌干,食欲减,舌胖暗苔薄黄,脉细滑。

前方去黄连,加生石膏30g。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2年5月23日):舌干愈九成,牙痛已,已基本不咳,仍有痰,色白质稀,量少,二便可,纳可舌胖暗苔薄黄,脉细滑。

2012年5月2日方加生姜15g化痰,7剂善后。

按语:年轻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湿内停,上渍于肺,肺失清肃,上逆而咳;脾胃气虚,复感外邪,则恶风寒,胸背痛;湿蕴化热,故口苦牙痛。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健脾,六君子汤健脾化痰,羌活、独活、防风发表祛湿,黄连清热,故两月余之咳嗽很快向愈。

2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

患者某,男,60岁。2014年7月30日就诊,咳嗽、气喘2年。2年来咳嗽、气喘,2014年5月于当地某医院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予强的松、乙酰半胱氨酸口服,症状有所改善,目前服用甲强龙4mg,每日1次,无口渴,二便正常,气喘,咳嗽,咯白痰,量不多。纳食佳,眠安。舌胖暗苔薄,脉细滑,尺沉弱。

既往:吸烟史20余年。

肺功能:重度阻塞型改变,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诊断:肺胀(脾肾两虚,痰湿内阻)。

处方:熟地黄30g,当归10g,山萸肉15g,泽泻10g,茯苓12g,牡丹皮10g,炙甘草6g,陈皮10g,清半夏10g,山药15g,五味子6g。

30剂免煎颗粒,每次1袋,开水冲服,日2次。

二诊(2014年8月18日):仍活动后气喘,咯白痰,晨起痰量多,质稠,已停甲强龙,大小便调,夜尿2-3次。舌胖暗苔薄,脉滑尺弱。

前方加党参10g 炒白术10g健脾益气,30剂免煎颗粒,服法同前。

三诊(2014年9月22日):咳嗽,痰白黏,量少,精神改善,疾行时气喘,大便黏,不成形,小便调,口苦舌干,舌暗苔薄黄,脉细滑。

予升阳益胃汤:生黄芪12g,党参10g,清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炒白术10g,炙甘草6g,白芍10g,黄连6g,泽泻10g,羌活6g,柴胡6g,防风6g,当归10g,28剂免煎颗粒,服法同前。

四诊(2014年11月5日):咳嗽咯痰症解,活动后气喘明显减轻,活动量明显增大,大便成形,舌暗苔薄腻,脉弦滑。

前方30剂免煎颗粒续服。

按语:老年男性,咳痰作喘,舌胖脉细尺弱,考虑脾肾两虚,痰湿内阻,气失摄纳,故先以都气丸合金水六君煎补肾纳气,化痰平喘。待激素撤减后,患者仍疾行作喘,大便溏黏,口苦舌干,考虑脾胃气虚,湿热下注,土不生金,肺金失养,转以升阳益胃汤治疗,方中以黄芪、党参、炙甘草组成保元汤健脾益气,六君子汤健脾化湿,羌活、柴胡、防风升清化湿,当归活血止咳。血旺气足,痰湿得化,而获痰消喘平之效。

3

肺间质纤维化案

患者某,女,76岁,2012年2月6日就诊,主诉呼吸困难1个月,发病初始感冒,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咳嗽,于外院查CT:肺纤维化,肺功能:弥散功能减退,求中药治疗。

刻下:活动后气短,无咳嗽,无痰,口苦,心下痞,背冷,尿频,小便不利,恶寒,关节疼痛,大便不成形,初以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不效,合用补骨脂症亦无变化,患者渐渐失去耐心,但其子执意坚持中医治疗。2012年4月23日来诊时仍活动后气短,口苦,大便不成形,纳食改善,汗出,怕冷,舌胖暗苔黄腻,脉濡滑。

西医诊断: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诊断:肺痹(脾胃气虚,湿热内阻)。

处方:生黄芪12g,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清半夏10g,陈皮10g,白芍10g,黄连10g,泽泻10g,羌活6g,独活6g,柴胡6g,防风6g,14剂,水煎服,日1剂。

服药症状日减,后以此方加减,2012年7月23日复诊,活动后气短明显改善,偶口苦,关节疼痛缓解,大便成形,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既往就诊面色阴沉,后逐渐出现笑容。

按语:患者为一朝鲜族老人,家庭笃信中医,初诊因有口苦之上热表现,又有脘痞、恶寒便溏之下寒表现,选择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但药后乏效。后踌躇再三,考虑患者脾胃气虚,苔黄腻,脉濡滑,湿热内停,转以升阳益胃汤健脾益气,升阳化湿而很快获效。老人复诊时诉自觉服此方7剂比前数十剂效果都明显。

4

慢性支气管炎案

患者某,女,48岁,2015年7月23日初诊,咳嗽6年。2009年始咳嗽,初始右胸痛、低热,胸片正常,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之后一直多汗恶风,平素不敢出门,出门则受凉感冒咳嗽。就诊时见晨起有痰,质黏色白,早餐后咳嗽剧烈,咯黄或灰绿色痰,约5至6口,后逐渐痰色转淡。下午5点鼻塞气短、咳痰、果冻样。汗多,恶风冷,纳食差,不知饥,无腹胀,口干,晨口苦,身懒腰疼,下肢酸重疼,面容愁苦,大便正常,小便少,眠差,需服安眠药。舌胖淡红,苔薄腻,脉细滑。有甲状腺功能低减病史,服优甲乐治疗。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脾胃虚弱,痰湿蕴热)。

处方:生黄芪12g,党参10g,茯苓12g,炒白术10g,炙甘草6g,清半夏10g,陈皮10g,羌活6g,独活6g,防风10g,白芍10g,黄连10g,泽泻10g,柴胡6g,干芦根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5年7月30日):汗出恶风减,晨仍口苦,咯黏痰,黄绿色痰,中午痰量减。下肢酸疼已,纳可,大便不规律,成形,体力增。舌胖暗苔薄腻脉细滑,带前方回新疆后,于当地抓药,服药半月汗止,恶风明显减轻,咳嗽咯痰亦缓解,患者爱人诉患者服药后情绪明显改善。

按语:患者自2009年感冒后咳嗽,多汗恶风,反复感冒,多方治疗乏效,患者非常痛苦。来诊时据其汗出恶风,考虑表虚,身懒、下肢酸重,湿邪之证,痰黄绿而黏,口苦,内又有热,辨证为脾胃虚弱,痰湿蕴热,予升阳益胃汤,方中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羌活、独活发表祛湿,柴胡、白芍解郁舒肝,泽泻利水渗湿,加芦根清肺化痰。诸药配合,使痰湿化,清阳升,脾气健,卫气固,故药后汗止而恶风缓解,表固而咳嗽乃平。

小结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创立的一张名方,该方寒热并用,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祛,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呼吸系统疾病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当今由于过食生冷,或辛辣肥甘,暴饮暴食,脾胃内伤者十分常见。脾胃一伤,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精微,反成痰湿,上渍于肺,而导致咳喘发生;气血不足而易致卫外不固,汗出恶风,反复外感;气虚而湿重,则倦怠懒言,身重而痛。因此呼吸疾病而见上述症状者,用之多效。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时每多参考《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所云:“内伤升

阳益胃汤,湿多热少抑清阳,倦怠懒食身重痛,口苦舌干便不常,洒洒恶寒属肺病,惨惨不乐乃阳伤”,这些症状非常典型地概括了升阳益胃汤的病机所在,即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湿多热少,清阳不升,谷气下流。本方因有羌活、防风等,常兼外证,一些学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皮肤病即是证明,而由于肺主皮毛,不少呼吸疾病兼有皮肤肌肉关节病变,比如哮喘患者常有湿疹或荨麻疹,肺纤维化患者有些有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本文中肺间质纤维化老妪即有关节疼痛,是否有免疫疾病没有明确,但从中医角度,患者表有湿邪。另外,笔者应用该方发现可改善患者情绪,本文中肺纤维化患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有情绪低落,与李东垣所描述之惨惨不乐非常相似,服药后两人都有情绪改善,是否与肺主悲忧有关仍需进一步探讨。综上,升阳益胃汤在呼吸疾病中很有应用价值,值得同道重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