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旅随记(四)
王云飞
黄山之旅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晴,上午游览徽州古城,下午返回上海。
徽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并列为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位于黄山市歙县的县城——徽城镇,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歙县始建于秦,筑城于隋,设歙州。宋改徽州,府、县同城近1400年,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分为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楼、老街、古巷等。古城景点较多,我们集中在中心区域游览,看了瓮城、南谯楼、徽州府衙、许国石坊、徽园、斗山街等,还逛了老街、新街。
1 瓮城和南谯楼
徽州古城是开放区域,可以自由出入,各景点是凭票参观,联票是100元/人。团队是从正门旁边的瓮城进入景区的。




通过瓮城后,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大石坊,坊额上是“承流宣化”四个大字,意指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传,百姓更有教养,国家也更加兴旺。另一面坊额上是“东南邹鲁”,意指徽州是礼仪之邦、文化之乡,犹如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




大石坊的对面是内城正门(南门)的城门,门额上是“徽州府”三个大字,城门上的城楼是著名的南谯楼。南谯楼始建于隋末,重建于1997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基本保持了清代木构风格,门阙则为宋代风格。





通过城门进入内城,可以看到城门牌匾上写的是“谯楼”。谯楼也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此地传向四面八方的。

2 徽州府衙
看过南谯楼,穿过古城广场,直达对面的徽州府衙。府衙就是知府衙门,古代州、府一级的政府机构。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之后历经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按照明朝弘治年的建筑风格,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进行了修复。




徽州府衙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府衙公堂,明镜高悬。可是最吸引我们目光的却是精美的木雕屏风,以及二堂里的“徽州一府六县舆图”。虽然,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见仁见智,但是“徽州”二字可以使人联想起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以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徽菜等为主的徽派文化,以及以黄山为代表的徽派风景,然而“黄山”二字传递给人们的却只是风景而已。







府衙后院,是知府居住、生活的地方,也即知府官邸。








府衙偏院,树木繁茂,曲径通幽,恬静优雅。




府衙花园,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柳绿花红,鱼翔浅底,鸟鸣枝头。












徽州府衙内的多进徽派庭院建筑。











游览府衙的最后一项节目是《徽州风情木雕展示馆》、《徽州写实油画展示馆》,欣赏徽派木雕艺术、写实油画艺术。






3 阳河门和许国石坊
出了徽州府衙的仪门,左侧是内城的又一座城门——东门“阳河门”,阳河门上的城楼是东谯楼。阳河门里便是徽州古城的中心区域。



步过阳河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古石牌坊跨街而立,此坊名为“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是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姓官宦衣锦还乡时在歙县建立的。此坊不像一般牌坊那样是四柱的,而是八柱的,形成四面围合,全中国的牌坊仅此一例,因此俗称为“八脚牌楼”。许国石坊是王朝时代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建立的纪念性建筑,具有深厚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积淀,被誉为“东方凯旋门”。



4 徽园
过了许国石坊,紧邻徽州府衙的东面有一处仿古旅游区,名为“徽园”,公元2000年建成开放。徽园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集合了牌坊、古民居、祠堂等“徽州三绝”景观,融合了砖雕、木雕、石雕等“徽州三雕”精髓。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住宅楼房百余间。徽园号称“徽州文化大观园”,实际是一条仿古步行街。





5 歙县老街
从徽园出来,回到许国石坊,这里是古城主街——中和街的西端起点。徽州古城的歙县老街,就是以中和街为主干,扩散于与其相交的几条街巷。顺着中和街,一路往东,总的观感是熙熙攘攘,人气很旺,作为徽商遗迹、徽派建筑的集中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观载体。但是新建成分多了些,有点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且商业化程度高,古城的古韵古味打了折扣,美中不足。









6 斗山街
踱到中和街的东端,往北,就是徽州古城最为著名的古老街巷——斗山街。T字形的斗山街得名于其北面的斗山,长300多米,建于明清时期,是历史文化名城一级保护区,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这里小路狭窄,青石铺地,墙面斑驳,墙角苔藓,古韵古风尚存。街内徽派建筑的代表有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以及千年“蛤蟆”古井等。









我们事先没做功课,不明斗山街的亮点,因此随便逛了逛,只注意到斗山街30号、黄氏节烈砖门坊、蛤蟆井等保护建筑。



7 豸绣重光坊
逛过斗山街,往西回走,来到大北街。在大北街的朱家巷口有一座双柱一间三楼、型制简朴的功名坊,东西额枋分别镌楷书“豸绣重光”、“龙章再锡”。据坊旁的标牌介绍,此坊名为“豸绣重光坊”,建于明崇帧年间,旌表的是歙县人江应晓、江秉谦。他们均为明朝山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曾遭奸臣诬陷,后获昭雪。“豸绣”为明朝御史补服,“重光”谓重新得到朝廷信任,“龙章再锡”指他们冤后复秩。


8 新的街区
自豸绣重光坊继续往西,是一大片新街区,多为新造的仿古建筑和微派民居,整齐漂亮,但是与老街紧挨着,似乎有些不搭。在新街区走了走,徽州古城之游就画上了句号。其实,古城还有很多景点,这次来不及去了。特别是距此有3公里地的渔梁古街、渔梁坝,有评论认为比歙县老街精彩,留待下次吧。




9 杭徽高速
徽州古城的游览结束后,用过午餐,团队就踏上返程之路。当汽车行驶在杭徽高速时,笔者想起本文(一)里对这条“江南最美高速公路”的美誉,觉得应该车拍一下,让大家分享。可惜,此念来得太晚了,取出相机时,汽车已经过了安徽段,最美的一段没拍到,只能在浙江段拍了几张,景色比安徽段大为逊色。不过想想,有一些,总比一点没有好,于是晒将出来,权作黄山之旅随记的收官之作,诸位莫见笑哦!








最后,衷心感谢本次黄山之旅的组织者毛伯均、辅助组织者戴敏珍、为本文提供照片的诸位摄影者,以及全体同行朋友。花甲之年,古稀之时,同游,同乐,真好,期待再次!
笔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