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古诗文要“重读”

张智祥

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全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古诗文,占了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可见新教材再次将古诗文教学摆在了重要位置。古诗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警句,丰富的积淀和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那么古诗文又该怎么教?是剖析肢解,还是一笔带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重读”。如何才算“重读”呢?

首先,得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诚如宋代理学家所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数量品种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理。《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不仅应读文学作品,还应读科技、文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不仅应读古代的,还应读现代的;不仅读中国的而且应读外国的。凡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应涉猎。

其次,是会读。会读就是要掌握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东西,先不要提出读的要求,不求理解许多,读了再说,有什么体会可以写一写,说一说,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多可少写了就行,不想写也可说说。对于方法,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细吟慢读也可,高声诵读也可。那么该怎么读?读到什么效果才算最好?一堂好的“读”课,教师应该在读的态度、情感、价值、方法等方面,都要潜心研究,精心布局,让学生读的层次分明,读的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来。

一读,要读出韵味来。

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古诗文大部分都有节奏,有语气,同时也有自己的意蕴。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读、范读、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教师要进行诵读指导。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注意:叙述的句子-——平缓;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描写,读时就要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对游人活动的描写,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就要注意意境,整体感知。抒情的句子——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要读出情感来。如抒情句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根据节奏、语气,就能把作者政治上受排斥,仕途失意,苦闷抑郁,寄情山水内心复杂的感情读出来了。

二读,要读出情味来。

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学生若能多读,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长、山水景韵、田园乐趣、童趣真稚、亡国哀思、别离之痛等。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情”,读出了令人振奋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要读出意味来。

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只有多读反复咏唱,才能将眼前的文字,活画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将一个饮酒填词的晚归少妇,因忙于回家而误入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自由自在的、欢快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幅画自己描绘出来哦。这就是诗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就是这个理吧。

四读,要读出品味来。

学习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但还应该学会赏析。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目标,突出了“欣赏”和“体验”。体现了对初中语文文学教育思想的回归。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古诗文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学写赏析,若不会,可印发《咏柳》赏析一文,让学生品味。

五读,要读出余味来。

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学习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如学习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再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仅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悲壮血性的精神,更应该联系历史,找出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加以研究讨论。这时学生的视野也就由课内引伸到了课外,从中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精神、爱校思想、爱班理念。从而也就向更深层次发展了。为了创新,学完古诗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写读后感写体会,用对联概括或名言警句来提炼主题,更有益的事让他们进行表演。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就可以进行分组表演,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题也把握住了。《天净沙秋思》是流浪者的心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是美好生活的写照;《观沧海》是伟人博大胸怀的展示;《陋室铭》是世间隐士的言志;《桃花源记》是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学生才是思想的真正主人,还学生的主人意识,主体地位,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思接万千,视通万里,浮想联翩,古诗文才能真正学好。

在实施语文新课标教材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界同仁们再次响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口号,这无疑是一剂良药。古诗文教学更应该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多读,会读,在读中细细品味,从读中体味人生,才是我们读透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的切入点。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人文素养的提高,才指日可待。

(0)

相关推荐

  • 教学设计丨《赤壁赋》教学设计品鉴

    诗意语文第1722期 <课堂教学设计>第2期 20150205前赤壁赋 音乐: 落草 - 古文经典 主持人 他是千年一出的旷世奇才,诗文辞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财 ...

  • 特级教师吴华月“读本位”教学

    快讯:恩高图书馆周末照常开放 2017年10月23日,恩施高中公布期刊阅览室开放时间表.图表显示,周六.周日学生放假期间照常开放,"欢迎师生们阅览". 教学参考 课堂研究 ﹀ ﹀ ...

  • 新课标下,一堂优质课是什么模样?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 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 ...

  • 设计作业技能五: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学作业负担 ...

  •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研究

    杨桦 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地理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因 ...

  • 新课标下的一种生物课堂模式

    吴雪玲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过去的课堂相比,新课标下的课堂要实现三个方式的转变,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 ...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

    孟凡正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 ...

  •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三大尴尬

    新课标理念把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并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以重新提出并认定,因而,语文教师的尴尬性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了. 尴尬之一: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q ...

  •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李远峰 暑假到广州参加新课标培训中了解到: 200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语文课新标准高中阶段教学着重提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而这一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 ...

  • 新课标下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设计

    蒋红霞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整本书阅读显得不可或缺.如何让中学生学会并且喜欢整本书阅读,是摆在语文老师面 ...

  •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高公鑫 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与探讨,创设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新境界之一: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