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九十三期|辽东三杰:中原文明的传播
一个人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影响另一个人,何况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尝试才是人生。
辽东三杰:中原文明的传播
文|李大葆
在我的孩提时代,母亲曾向我讲述过管宁割席的故事。在我混沌的心灵中,这故事实在缺少以大灰狼、小白兔为主角的那些童话的浪漫和诙谐。对于当时讨厌读书的我,母亲的娓娓讲述显然是绵里藏针的。母亲说,看看那个叫管宁的孩子,人家学习多自觉。有一天啊,大官们的车骑闹哄哄地路过村口,几乎把所有的人都吸引去了。然而,一心读书的管宁仍然埋头于课本,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当看够了热闹的小伙伴华歆兴致勃勃回到原地,却发现他和管宁一起坐过的席子一分为二了。这个多少有些偏激的故事,其出处是古典小说《世说新语》。一千多年来,人们用管宁做榜样勉励后生,其劝学的宗旨显而易见。当时,母亲唠唠叨叨地重复它,也无非希望把儿子的心拴在学业上。
窗外是小伙伴们雀跃的身影和雀鸣般的欢叫。我与他们一同嬉戏的权利被母亲剥夺了,也许正是这样,我是以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记住管宁的。岁月如烟,管宁的形象在历史的烟海中忽隐忽现。当我年事渐长,在深入地读了几本书的今天,重新回味管宁的举动,便越发地觉得这个故事还有极深的寓意需要开发。同样是治学,它比《三字经》中标榜的“头悬梁、锥刺股”要来得更为主动和投入,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已经被生活的理想所烛照,他自觉地把奋斗的苦难转化为甘甜,除此,主人公管宁的性格已经喷发出亮色,他与华歆割席决裂,声称“子非吾友”,此行此言已经透露了他“志不同不与为谋”的人性资质,管宁忠于自己的志向,他的这一少年稚举,无意中化做了制约他日后事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凡事都因缘而生。青年时代,着一身崭新的军装,我走进美丽的辽阳小城,我知道管宁也在辽阳求得过自己的安宁和慰藉。辽阳是我们共同的第二故乡,于是少年时代对管宁那种莫名的抵触便变成了亲近。
管宁的而立之年,恰在汉魏之际。其时,全国各地尤其是中原一带豪强的拥兵自立,使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作为一个学者,管宁为自己的志向清醒地生活着,他不情愿把满腹经纶扔进残酷的兵火刃血之中。避居辽东是他聪慧和无奈的选择。这种逃难生活无疑要牺牲那些垂手可得的名与利,也要承受来自自身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对于那些同时代的人来说,管宁这样的生存选择,虽是一种自我保守,更是一种自我埋没。诸如华歆、郭嘉、周瑜、鲁肃等人,管宁完全可以与他们齐名,一同去在沸沸扬扬的社会舞台上大显身手,赚得一份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生便宜。然而,管宁却把目光投向遥远而荒僻的辽东,就象其儿时在菜园中专心锄地,而对突然冒出的狗头金视而不见一样。他在偏安的襄平小城深居简出,对某些高得吓人的头衔嗤之以鼻。《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录了他的《辞辞别驾文》,从中我们可见他前来襄平时的心情:
这就是学者管宁背井离乡时深沉的心声。虽然他自称放诞之人,可坚强的理性哪能让他放诞得开,重压之下,他又不能不做出羸弱的挣扎。他就是这样以自戗的方式走向隐居之路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管宁也同样逃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性格制约。
辽东的地方长官热情地迎候着这位清高简淡的学者,并对他抱以深深的政治上的期望。而管宁拜见太守公孙度只是出于客居他乡时对主人的礼貌。会晤中他只谈学问不及政事,他谢绝了公孙度为他在襄平城内安排的馆舍及在郡衙设置的公职。
当时避居襄平的人都聚集在城南。管宁却情有独钟地选定了城北。他自己动手,在荒芜的山林里“依山凿壁、结庐而居”,以此表示自己的不迁之志。拓荒种田,自给自足,轻功名利禄、鄙达官显贵的隐士之风,使得管宁在相对安宁的生态中追求人生的要义。然而,他潜心营造的小巢,并不能给他以安全的佑护。公元221年,公孙政权“废谪立庶,人有异心”,管宁不得不重归故里以避事变。梦早早地被惊醒了,然而,醒来的他依然一身傲骨。临行前,他把公孙父子历年来馈赠的物品一一返还。其实,那些礼品他从来就不曾接受,只不过是体面地“保存”起来而已。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接受了似乎是一种耻辱。他对肮脏的封建官场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回乡后,魏文帝曹丕征召他为太中大夫,他回辞不受;魏明帝时,又授他为光禄勋,他也不肯就职。他反对趋炎附势的人生哲学,更不屑谄媚求宠的卑贱行为。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戴皂帽着布衣,终身不仕。从他与华歆求学割席到84岁时告别人生,他始终甘当一个普通老百姓。
志不同者,不以为谋。管宁为自己的“志”活了完整的一生。管宁无愧于刚烈二字。权势之下,他孤独无援。但是他所具有的人格力量,却可以战胜任何一个卖身投靠者,任何一个狗苟蝇营者,任何一个耍权弄术者。难怪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就义前写下的千古绝唱《正气歌》中,把管宁列入他所崇仰的十二忠义志士行列,在他生命的终点,管宁“清操厉冰雪”的浩然之气给他何等的鼓舞;难怪在年已高龄时还“铁马冰河人梦来”的伟大诗人陆游,写下“犹幸此身强健在,乡邻争看布襦衣”的诗句,对管宁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想来陆游在50岁时把自己号为“放翁”,怕不是取了管宁曾自称“管诞”的做法吧?难怪清人徐乾学也诗云:“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同生涯”,这位曾混迹于庙堂的文人为生不逢时、错过圣贤而遗憾不已,看来其刑部侍郎的职位待遇也不如一介布衣过得坦然。
邴原是又一位避居襄平的学者。
少年邴原,毫无例外地是个穷孩子。家境一贫如洗,父母哪里有钱供他上学?然而,这个苦命的孩子骨子里却是个读书的材料。学堂里官家子弟的朗朗读书之声,一次又一次令他泣泪不止。小小的人儿,就这样深深地感到了人生的凄苦、自我的无援,没钱的日子像厚重乌云压在这个被福气忘记的“弃儿”的心头,百拂不去。可是,求知的欲望如风吹烈火,越发地旺盛。在学堂的朱漆门前,赶着牛群的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好奇和奢望令两耳洞张,从窗口飘来先生抑扬顿挫的教授之声,把课本上的只言片语一点一滴地注入心底。幸好,那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教书先生,透过窗棂,他看见了痴迷的邴原,看见了这个破衣烂衫的孩子脸庞晶莹的泪珠。他把邴原让进屋子,免费收他入学。坐在锦衣美服的富家子弟中间,邴原怔了许久。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不相信幸运会在一个早晨如此毫无预感地降临。他珍惜这个几近天赐的机会,三更灯火五更鸡,在学业上竭尽苦功。知识真是个好东西,他可以帮任何人的忙,邴原长大后游学四方,果然声望大振。《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评价说,灵帝时,华歆、管宁、邴原这三位同乡犹如一条龙,他们依次为龙头、龙腹、龙尾,可见邴原也算学识深深了。
如果说管宁是一个文弱书生,邴原却有纠纠武侠之状。这个用高粱和红薯喂大的山东汉子,出人意料地虎背熊腰。我认为,这一定与他少年时代曾经潜心习武的经历有关。那一招一式中,既得到了体魄的锻炼又培养了侠义之气。中国的武术总是养身又养志的。邴原的灵魂深得文文武武的双重滋润,因此,面对艰辛、困厄、落寞和磨难,他敢于藐视现实的势利原则,顽强地信守自己的操行,做出苦行僧式的直至自我流放的人生向度的选择。邴原本是北海太守孔融手下的小官,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经成为廉洁自律的千古佳话。但封建衙门,人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为五斗米可以置对方于死地,是孔融的礼让所难能肃正的。重义气、尚节操的邴原当然弄不来那些暗地里的勾当,他嗅到了每一分官俸中的腥臭,他看到了每一笔奏文中的龌龊。鄙视和反感从胆边泛起,在官场中奔波得太累的他需要“休息”,于是,避居辽东成了他告别往日的最理想的生存转移。
在襄平,邴原改变了自己。与那些凭借血缘、金钱、权力而跻身于贵族行列的人相反,邴原由幕府到民间,完成了一个平民精神的回归。底层生活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宁静,然而,这宁静又过于短暂了。事情出在一个叫刘政的同乡身上。此时,刘政也在襄平谋生。辽东太守公孙度,容不下这个外乡人的智慧和勇敢,耽心他会颠覆自己的政权,决意要杀掉他。邴原听到这个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刘政并把他藏在家中,又千方百计托人送他安全出境。捕杀刘政的兵士空手而归,公孙度大为恼火,于是命令囚禁刘政的家属。紧急关头,邴原亲自上门拜见公孙度,为解救刘政的家属苦心游说,史书上曾记载了大致如下的对话——
邴原:以前将军要杀刘政,是怕他惹出祸患。如今刘政已去,您的心病可除了。
公孙度:是这样的。
邴原:您畏惧刘政是因为他有智谋,如今他逃走了,能保证他不用计谋救他的家人吗?
公孙度:那么如何是好?
邴原:您不如大赦他的家属,以免加深怨恨。……
公孙度不得不点头称好。邴原以义当先解救了同乡却把祸患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气量太小的公孙度开始忌恨起邴原,他表面上让了一步,而背后正在磨刀霍霍。邴原感觉到了颈后的凉意,襄平带给他的宁静心绪结束了。他只得赶快离开辽东,以求生路。迟了一步的公孙度,望着邴原远去的尘烟,叹息着:“邴君是云中之鹤,不是捕鹌鹑的网罗所能搜系的啊!”邴原远走高飞了,带着他对襄平的恋眷和无奈、重归故里。是什么害得你颠沛流离呢?大度又卑琐、有情又无情、爱你又妒你的辽东啊!
在“辽东三杰”中,只有王烈是终老辽东的。这个以道德高尚著称乡里的太原人,字彦方,美名高扬。在襄平乡人的眼中,王烈的名字是一剂良药,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无形的律典。我在明代学者李贽的《藏书》中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偷牛的人被牛主抓住了,他跪下来向牛主苦苦哀求,甘愿接受各种惩罚,只要不让王烈知道就行。王烈不是严官酷吏,也不是酋长族头,盗贼何有恐惧呢?后来,王烈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挖苦那个人,反而派人去看望,并留下一块布料以做答谢。盗贼悔愧不已,决心自新自立。一天,一位行路的老者把佩剑丢在路上了,恰好被一个人拾到。那个拾剑的人就一直守在那里,直到日临西山,待老者匆匆赶来,剑归原主后才放心地走了。老者深为感动,这个不留姓名的拾剑者是谁呢?老者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经打听,原来他就是先前那个盗牛人。
这个故事,使我过目不忘。人格的力量是什么都可以摧毁的,也是什么都可以建树的。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比土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王烈以自己的方式驾驭和改造了人心。王烈深受家乡人的崇敬,凡是遇到争讼不休的矛盾,都是由王烈出面给断个是非曲直。矛盾的双方本来争得面红耳赤,而当他们向王烈住处走去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或中途而返,或看到王烈的房子便主动回身。王烈的道德节操感化着人们,人格的力量战胜了野蛮和无知。
德高望重的王烈,是不能不被官府看中的。然而,他与管宁、邴原一样,对幕府生涯深恶痛绝。为避中原战乱,他与管宁、邴原一同求生辽东。在襄平城,人们奉之若君,公孙度冲着他的贤德才干,待之兄弟之礼,并许诺长史之位,以扩充自己的政权力量。王烈百般无奈,为了逃名,他只好做起买卖。因为在那个时代,商贾受人轻视,经商的人是不允许为官的。王烈尊重自己的信念,甘愿以此贬抑自己的身份。后来,曹操统一北方,也曾多次征召王烈回中原任职,但都被王烈婉言谢绝了。他绝意不仕,一直留守在辽东,直到公元219年78岁时病故。
“辽东三杰”及其他如国渊、太史慈等文士长期活动于辽东,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播了儒家的思想文化,促使以襄平为中心的辽东地区成为汉代末期东北文化最繁荣的所在。管宁专心于儒学之教,虽然他居住在城北荒僻的丘陵地带,但这位声望显赫的学者却象磁石一样,吸引了许多人,那片不毛之地旬月之间就变成了村邑。他既注重言传,而且注重于身教。邻居把牛放到了他的田里,糟踏了他辛辛苦苦耕种的庄稼,他却不愠不恼,悄悄把牛牵到树荫里。牛是不懂事的牲畜,而人是可以教化的。他为牛送上嫩草和清水,比主人照顾得还好。牛主得知管宁的做法,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他这一生都不会再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了。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年辽东大旱,村中的一口水并,成了居民的生命之泉。汲水的人往往因先来后到而争斗。管宁便出资买了几副水具,并事先打水把桶装满放在井亭,以此等待一拥而来的汲水人。村中的人知道管宁的用心,都各自悔责,从此不再有斗讼之事。做为一个言行并举的学者,管宁在襄平居住长达37年之久,其对世俗的影响之深,是无法简单估量的。
邴原在襄平也以讲学为业。听他讲课的人很多,不仅是他的弟子,就是游学之士也经常拜访他,听他论道。邴原教书的地方在襄平城南,整日书声琅琅,教授之声不绝于耳,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文侠武义的山东汉子,一定是用着慷慨激昂的声调启蒙着他的学生的。他的脸庞高梁一样黑红,时常有汗水从额头滚落,正义和固执支撑着他的灵魂。他在襄平仅仅客居一年,然而“往归原居者”就有数百家之多。他和管宁一起,在我们辽阳古城的一南一北,象辛勤的园丁点播着知识的种籽。他们不仅对当时的文化教育发挥了作用,也对后世的文化积淀做出了贡献。我以为,辽阳人民的崇学尚文之风也许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我们还会感激王烈。他离开故乡之后,虽然不再兴办学校,但他仍然倡导教育。他“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疏菜,不改其乐”。他帮助农民耕种,亲自传播生产技术,教授使用农具的方法。王烈还往来于辽东与朝鲜之间,从事商业活动,促进了辽东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尤其是他一直留守在辽东,把后世子孙散布在这块土地上。王氏子孙不辱门风,世世代代书香延续,对辽东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有相当大的作用。王烈故去两千年之后,终于出现了王庭筠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后人。
“辽东三杰”是伟大的。他们被历史的烟幕埋没得太久,他们的恩泽差点被我们后人遗忘,不肖的我们有些对不住他们。好在我们的政府和领导者已经产生了把辽阳建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念头,好在对“辽东三杰”的认识和研究已经着手去做……
REVIEW
李大葆佳作
李大葆|【衍水散文】第七十五期|秦开拒胡:燕国首开辽东
李大葆|【衍水散文】第八十期|衍水精神:古今同传太子名
李大葆|【衍水散文】第八十三期|回望古村:西汉农家炊烟香
李大葆|【衍水散文】第八十九期|公孙政权:三国之外第四方
(责任编辑:韩英 排版:王志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李大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近年致力于辽阳地方史研究,并以辽东乡土资料为素材进行非虚构与写作。以《沧桑辽阳》《诗歌辽阳》《辽城诗魂》《辽阳五十弦》为总题的系列散文、随笔,见诸于《沈阳日报》《辽海散文》《辽阳日报》《中国地名》《鸭绿江》月刊等,部分篇章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辽宁诗典》等权威版本。以努尔哈赤为原型的长篇散文诗《远钟》获全国满族文学奖。出版《“王尔烈寿屏”解读》《努尔哈赤辽阳纪事》《弦歌辽阳》等学术著作,及其他散文集多部。整理完成《清内务府辽阳高佳氏年谱》学术资料100余万字。
顾问: 富福安 宋宗兴 全德泮 马清涵
巴进 韩纪良 蒋丽英 郝良岳
主编:郭升良
执行主编:王志胜
副主编:韩英(多木) 夏红霞
组稿编辑:(小说、散文)
韩英(多木) 夏红霞
小酒窝 于海波 苏珊
(诗歌) 李猛 唐仁鸿
推送编辑:王勇,王志胜
阅评编辑:张继红 刘珍 肖玉婷
朗诵编辑:王爽,苏迪,崔笑迎
后期制作:王志胜,小酒窝
各位喜爱文学的朋友们:
《衍水文学》公众号创刊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青睐。平台现已成为辽阳市文联刊物《太子河》的重要选稿平台之一。微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方式,推送精品散文,介绍名家经典,挖掘新人新作,力争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流新媒体。
为提高办刊水平,诚邀各界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助力,欢迎踊跃投稿。
稿件要求原创,必须是首次在本平台发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每位作者随稿要提交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一份,注明本人工作单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附近照一张。
稿件一经采用,经编辑制作,以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形式,在《衍水文学》公众号上发表。改版后,打赏金额不满10元的无稿酬,打赏金额满10元的,50%归作者,余下做为平台运营经费。优秀文章推荐到《太子河》纸媒发表。
严禁一稿多投,投稿一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来搞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微刊编委会邮箱:yanshuiwenxue@163.com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