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撷英】四朝宰相文彦博,出将入相达50年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宋代四朝宰相文彦博

历史上,文彦博是一个“神童”,更是一位贤相。他能文能武,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封潞国公,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

化风波于无形

文彦博在走上仕途后,凭借聪明的头脑、过人的机智,在处理一些突发性难题时经常灵光闪现,屡屡化解危机。

文彦博曾任成都知府。有一次,他与宾客在雪夜宴饮,天气寒冷,当值的一些士卒心怀不满,把官衙前的井栏折断,围在一起烤火。军官惊慌地禀告文彦博,客人们也吓得战栗起来,担心兵变一触即发。文彦博平静地说:“天气实在很冷,可以准许他们折井栏烧火御寒。”说完,神色自若地依旧饮酒作乐。故意寻衅的士卒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气焰顿时消减了大半。第二天,文彦博追查出带头折断井栏的士卒,处以杖刑后,打发他回家了。一场可能的风波,就此化于无形。

北宋皇祐三年,殿中侍御史唐介弹劾时为宰相的文彦博,说他“阴结贵妃,专权任私”,证据是他任成都知府期间,曾赠送蜀锦贿赂张贵妃。原来有一年临近上元节,张贵妃让时在成都的文彦博进献蜀锦,文彦博于是命人织成灯笼锦送进宫中。这种锦间以金线装点,并配以灯笼、莲花图案,是蜀锦中的精品。唐介抓住这件事,攻击他“结交宫掖”,是因为走了“夫人路线”,才当上了宰相。仁宗很生气,各打五十大板,将文彦博宰相职务免去,贬至许州,把唐介也轰出朝廷,贬至春州。

仅仅过了4年,仁宗思贤心切,下诏让文彦博官复原职。不料,文彦博接到任命后却不愿意回去,还上疏仁宗说:“您不把唐介也召回去,我也不愿独自启程。”面对仁宗的不解,文彦博解释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上起复任用。”唐介因此被召回朝廷,回到了监察御史的岗位。文彦博的大度让仁宗皇帝非常感慨。唐介更是为之感动,后来他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给文彦博当副手,两人“相知为深”,关系如知己般融洽。

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

至和三年,仁宗突然病倒,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仁宗无子,事先也没有立储君,一旦暴薨,势必引起政局混乱。当时文彦博是宰相,向随侍太监史志聪询问病情,史志聪借口“禁密不敢漏言”,拒绝透露半点消息。文彦博大怒,厉声斥责他说:“我等身为宰相,肩负国之安危,怎能不预知皇帝的情况,何谓泄露机密?从现在起,你要随时报告皇帝的病情,不然就按军法处置你!”随后,他与同为执政大臣的富弼、刘沆吃住在皇宫里,以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史志聪又站出来反对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文彦博说:“这个时候,还能考虑有没有先例吗?”

一天深夜,有人突然叩打宫门,宣称要报告谋反的事情,文彦博唯恐有变,让他等天亮再说。第二天,文彦博详细查问,原来是一名禁卫举报上司都虞侯图谋造反。此事非同小可,刘沆想逮捕都虞侯治罪,文彦博叫来都指挥使许怀德询问,许怀德担保都虞侯不会谋反。文彦博说:“这件事一定是禁卫与都虞侯结怨,诬告罢了,应当立即把他斩首以安定众心。”他请刘沆写了份判词,随后将禁卫推出去杀了。

在仁宗生病的日子里,京城的官吏百姓都惶恐不安,正是靠文彦博等人的主持,大家的情绪才逐渐安定下来。不过谁也未曾料到,仁宗病愈后,刘沆却密报:“陛下身体不好时,文彦博曾擅自诛斩报告谋反的人。”仁宗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文彦博,文彦博没有辩白,只是拿出了那份刘沆的判词,“帝意乃解”。不光善于化解国家的危难,同时也善于保护自己,文彦博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那种超人的胆识,缜密的思维,让人望尘莫及。

宋仁宗病好后,文彦博和富弼建议早立储君,仁宗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从宗室中选定了英宗赵曙。后来英宗知道了这段旧事,当面对文彦博表示感谢:“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彦博却严肃地回答说:“陛下立为太子,承继帝统,是仁宗皇帝和皇太后的意愿,臣下没有什么功劳。而且陛下登基时我不在京城,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遗愿拥立您的,我也没有参与。”后来,英宗的长子赵顼,也就是神宗也提起这段往事,对文彦博充满了感激之情。文彦博依旧回答说:“英宗皇帝天命所在,臣下有什么功劳可言?”神宗说:“虽然是天命,但也靠人谋,你品性深厚,不宣扬自己的善德罢了。”

熙宁二年,宋神宗拜陈升之为相,文彦博为枢密使,掌管军事。宋朝重文轻武,同样级别的文官排位要在武将之前,神宗考虑到文彦博德高望重,特别下诏说:“文彦博是朝廷历朝臣子,令陈升之位在文彦博之下,以符合朕礼贤之意。”面对这份殊荣,文彦博坚决推辞说:“自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扰乱朝纲。”甘于人后的文彦博让神宗大为感动。

敢和武将叫板

文彦博虽是一介书生,但也不乏军事才能,可谓文武全才,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还将他写进了长篇小说《平妖传》中。

文彦博曾任河东路转运副使,他所管辖的鄜州(鄜音同夫,今陕西富县)与西夏相邻,屡受西夏骚扰。文彦博发现通往鄜州城内的运粮道路迂回绕远,不易行走,而距离最近的一条道路还是唐朝时所修,早已破败不堪,无法通行。于是,他亲自带人修复了这条故道,同时在城里储存了很多粮草。人们都很困惑,不知道他的用意。后来西夏李元昊进攻鄜州,围城10日,看到城内准备充分,只好撤兵而去,数年不敢来犯。此时,人们无不叹服文彦博的深谋远虑。

庆历七年,文彦博被召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这一年,农民出身的河北人王则发动起义,攻占了贝州(今河北清河),建国号安阳,称东平郡王。朝廷派大臣明镐领兵镇压,可贝州城墙极为坚固,易守难攻,宋军打了很久,都未能攻破。仁宗很不满意,感叹说:“这么多执政大臣,竟然没有一人可以为国家分忧!”文彦博于是主动请缨,仁宗高兴地说:“贝字加文为败,卿必擒则矣。”文彦博抵达贝州后,一边指挥官兵猛攻北城,一边派人在南边往城内挖地道。仅仅十几天,地道就挖好了,一支神兵突然出现在贝州城内,王则束手就擒。

北宋一朝,国境安稳始终是大问题。北方的辽国屡来侵犯。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国签署和平协议后,数十年未起战端,然军队却年年有增无减,国家财力不堪重负。文彦博认为和平时期国家没有必要保持庞大的军队,提出要淘汰冗兵,节省经费。这个议题立刻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一位资深老臣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年朝廷担心灾荒年间会发生灾民暴动,这才在灾区大规模征兵,现在如果执意裁军,恐怕这些被裁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到时候这个罪责你担得起吗?”宋仁宗听了,一时迟疑难决。文彦博昂然地说:“现在国家公私困竭,冗兵是重要原因,如果因为裁撤冗兵而发生变故,甘愿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终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裁减军队达8万多人,减轻了财政压力,事后果然如他预言的那样,没有发生任何变故。

文武兼修的文彦博成了北宋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难怪历任皇帝都极为信任和倚重他,80多岁还舍不得放他回家养老。

给“包青天”当靠山

在同僚中,文彦博与以刚正著称的包拯友谊最为深厚,这一方面因为他们是同榜故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两人都有正直无私的性格。

皇祐二年,文彦博、宋庠为相,包拯则在谏院任职,负责监督执政官员。宋仁宗因为宠幸张贵妃,一次就授予她伯父张尧佐宣徽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4项要职,朝野上下无不震惊。包拯当即弹劾张尧佐“无功食禄,窃居高位,不知羞耻”,同时批评宰相曲意阿循,使皇上做了“私昵后宫”的错事,这实际上把文彦博、宋庠都捎上了。这件事竟成了后来文彦博被免除宰相之职的导火索,不过文彦博知道包拯素来不肯以私情伤害公义,并未记在心上。

至和二年,包拯因保举不当,被降级罚俸,贬到池州,心情十分郁闷。这时,文彦博再度为相,包拯便给他写了一首诗,引用西晋爱国将领刘琨“枕戈待旦”之语,表达了想热心报国的心志。文彦博也给包拯回复了一首诗,其中写道:“名高阙里二三子,学继台城百六公。别后愈知昆气大,可能持久在江东?”暗示他,像你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长期滞留在江东的。果然,在他的举荐下,不久包拯就回到了开封府的大堂。在传统戏曲里,有的说包拯有个大靠山是皇太后,也有的虚构出一个宰相王延龄,其实现实中最真实的靠山正是文彦博。

包拯嫉恶如仇,文彦博也毫不逊色,只是他没有“包青天”的名头响罢了。康定元年,时任监察御史的文彦博曾审理了一件大案。那一年,西夏进攻延州,北宋名将刘平率军与敌在三川口激战,监军黄德和临阵脱逃,致使宋军溃败,刘平身负重伤,力尽被擒。事后,黄德和为了逃脱罪责,以重金收买刘平的部属,诬陷刘平投降敌人,刘平一族200多口遭到逮捕。文彦博奉诏查勘此案,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很快查清了事实真相,得出了“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的结论。黄德和在朝中党羽众多,眼见事情将要败露,他连忙四处活动,居然说动朝廷指派其他御史来代替文彦博。文彦博拒不交出案件的审理权,他对接任者说:“朝廷是担心我无法做成判决,才派你来代替。现在我已经做成判决,如果有任何差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最终,黄德和被腰斩,刘平则被平冤昭雪。

绍圣四年(1097),文彦博无疾而终,享年92岁。在充满着险恶与沉浮的官场,这是一个让人惊异的年龄,宋神宗也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问文彦博说:“你有养生之道吗?”他的回答是:“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恰好即止。”“任意自适,恰好即止”,八个字道出了他长寿的秘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