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红学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一些著名见解,都涉及对主题的理解。如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人生之苦痛极其解脱之道的书,蔡元培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旨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政治小说”。胡适考证出《红楼梦》只是作者的“自叙”,俞平伯先生则概括出三个方面:“《红楼梦》是感叹自己的身世的”;“《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红楼梦》是为十二金钗作本传的”。这些看法,有的不符合作者和作品的实际情况,有的则不尽科学。

1980年前后,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主题曾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下列3种

  一是爱情主题说  

意即《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悲剧,或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问世以来,就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言情小说。这“情”当然主要是指爱情。这可能是因为书中的爱情故事,特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得太成功了,太动人了,二百多年来不知风靡、倾倒了多少青年男女。就对爱情的描写而言,《红楼梦》可谓独步千古。宝黛爱情无疑也是全书中最富于诗情、最动人心魄的篇章。

但是,如果我们统观全书,也不难发现,《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写爱情写得最为成功的小说,却并非是单纯的爱情小说。“爱情”两字,既不足以概括这部小说极其丰富的内容,也不足一概括小说的主题。

其实,就曹雪芹所著的前八十回而言,描写宝黛爱情的篇幅并不太多。且不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其他家族,就以贾府而言。小说写了荣、宁二府,在整个家族的规模上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主题,总是关系着和制约着全局的。宝黛爱情,并不具有制约全局的作用。例如宁国府的一条线,与宝黛爱情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如果像有的学者所说,宝黛爱情既是小说的主线,又是小说的主题,那么宁国府这条线就会显得是多余的。但如果小说着眼于整个家族的兴衰,宁府一线就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也。在前八十回中,描写宝黛爱情的情节集中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到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里不可能全面分析作品的情节,就以第十九回以前而论,主要写了一丧(秦可卿出殡)和一喜(贾元春省亲)两件大事,都是在整个家族的规模上展开的,中间又穿插“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本来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以及众顽童闹学堂等情节,其用意显然是揭露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背后家庭的腐败和子孙的不肖,从贾雨村演说荣国府到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的都是“兴衰”二字,这一情节又显然是贯穿全书的。

再一主人公贾宝玉而言,他的一生固然是情痴的一生,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顽石”的一生。“顽石”是贾宝玉的本质,也是贾宝玉性格的核心,其意义显然大大超出爱情的范围。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但全书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并非仅仅作为宝黛爱情悲剧的陪衬而存在。就以十二金钗而言,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意义。作者为闺阁昭传,无论就其主观意图还是就作品的客观意义而言,都不是爱情二字所能涵盖。单就探索宗法封建社会的女性的命运(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一点来看,其生活内涵和思想意义就是无比深广的。

 二是叛逆者与卫道者斗争说  

意即《红楼梦》的主题是描写封建阶级的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的斗争。

“顽石”贾宝玉,无疑是个叛逆者。面对严酷的宗法封建等级制度,他敢于无视上下、尊卑、贵贱、嫡庶、主奴这些森严的等级,敢于把男性社会的道德观念翻个个儿,如此等等。是叛逆者,跟卫道者们当然就会有冲突。但是,这种冲突或斗争,是否就是《红楼梦》的主题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这种斗争只主题,全书情节当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但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很多学者都认为小说前五回是点出主题的,但从开宗明义第一回中甄士隐的故事(这一故事其实就是贾府的命运和主人公的命运的一个缩影)和《好了歌》机器注解,第二回“演说荣国府”,第四回冯渊的案子和护官符,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看众女子的画册,听红楼十二纸曲等等,这些描写,有的暗示整个家族无可挽回的败落,有的暗示十二金钗及其他女子的悲剧命运和最终的结局,有的暗示男主人公的“堕落情根”、陷入迷津等等。但所有这一切,和叛逆者与卫道者的斗争似乎都难以挂上钩。当然,第五回警幻仙子曾言及荣、宁二公的嘱咐,希望贾宝玉今后能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等等。如果以为这就是点明主题,这就不免以偏概全了。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

《红楼梦》前五回,确实隐伏着全书情节的和思想的线索,如家族的兴衰和为闺阁昭传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前五回透视全书的基本格局。所以,叛逆者与卫道者的冲突,虽然也是这部小说思想内容的一 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它的重心所在,因而不足以成为小说的主题。何况,所谓的卫道者,在小说中的地位(就其在情节中的重要性而言),与贾宝玉和十二金钗相比,还是次要的。

 三是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意即《红楼梦》的主题是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应该说,这一说法,较之于前二种说法,更具有贯穿全书的全局性的意义。《红楼梦》也确实可以说是一部贾府的兴亡史。

但是这一说法,作为主题的概括并不妥贴。“衰亡史”云云,顾名思义,指的是情节的过程,所以这一 说法实际上涵盖了小说的全部情节。有的学者把这一说法理解为小说清洁的主线,这也许可以成立。主线虽然和主题密切相关,但它们毕竟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它们常常被混同了。有的人主张爱情主题说,理由就是爱情悲剧是主线其实,即使主线是爱情悲剧,主题也未必就是爱情,古往今来,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的作品不计其数,但它们的主题各不相同。主题是情节的灵魂,是情节的意蕴。就以“衰亡史”这一说法而言,至少应该揭示出封建家族衰亡的历史过程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才有可能从一个角度概括作品的主题。 

我们之所以说“从一个角度”,是因为像《红楼梦》这样的宏构巨制,它对生活的反映本身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正因为如此,《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仅仅从一个角度,归纳一个单一的主题,恐怕只能涉及作品的一个侧面。当年俞平伯先生把作者的意趣态度归纳为三个方面,虽然不尽科学,但他显然已经看出这部作品的立意也好,“主旨”也好,都不是单一的。大家知道,《红楼梦》单是书名,就曾经变换过多次。名曰“石头记”,据云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名曰“风月宝鉴”,又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自然是“为闺阁昭传”了;还有“情僧录”,乃是因为“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的“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子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的缘故。一种题名,就有一种解释,这不正反映出这部书在立意上和主题上的多重请、多面性吗?许多学者主张《红楼梦》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大约也是有鉴于此吧。更何况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会用各种不同的阐释方法,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红楼梦》,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真正的艺术作品,其思想内容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所以,企图寻求一种单一的、一劳永逸的、“完美”的解释,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基于我们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某一角度说出我们的理解。而且在这方面,众说纷纭,百家争鸣,是完全正常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