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下手时,你想过你的童年吗

最近,有几位家长和我沟通,谈到家庭教育的话题。作为家长,谁不愿自家娃娃成绩优异?但是,很多家长在管理娃娃时,根本没有静下心认真研究过,没有用心去观察过,没有俯身走进娃娃的生活中(学习和生活),一味地说教,或者打骂,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身为家长,过多的担忧也是无济于事的,特别是有些家长采用的教育形式是极端的,我敢断言,简单的教育方式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本来是持久的,需要用心,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家长在教育娃娃时,切不可变成一场单相思。否则,你会陷入痛苦的深渊。

有家长对我说,提到娃娃的学习就头痛。其实,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处境,因为我在学校也天天面对这样娃娃,头痛的又何止是家长呢?既然娃娃处于让你头痛的境地,难道你成天发气,成天打骂,娃娃就自然变成了你理想的状态吗?既然你的方法改变不了娃娃,与其成天抱怨,不如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立场,改变方法,改变态度,当你真正改变了这一切,你再去面对娃娃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你的娃娃比你还累。

我常以为,教育是一场持久的爱。我不怀疑你对娃娃的爱,但是,你去爱的方式有错。“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我们不去调整心态,父母真的变得可怜了,伤的是娃娃,痛的是自己。这又何苦呢?有时候,当我看到某些娃娃学习不认真时,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时,书写潦草时,如果我也学家长,对这些娃娃“打骂”一通,娃娃就真的改变了吗?事实证明,我们成人的举动在娃面前变得多么可恶,或者说,多么可笑。你着急得要死,而他,除了对你产生惧怕心理,他真的改变了吗?这是我们成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但是,我们始终要相信一个道理:娃娃,天生就是贪玩的。如果一个娃娃对贪玩都没兴趣,那么,这个娃娃肯定很不正常。别说娃娃贪玩,我们成人也有依赖性,也有贪玩好耍的本性,我们只是有意识控制自己,约束自己,改变自己。娃娃没有这种自觉意识,他们需要成人去引导、约束、监管,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即放养),绝不可取。

娃娃的成长关键在什么?我认为,一是成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二是成人要做到尽量陪伴,三是当娃娃进步时,适当给予鼓励,四是慢慢纠正其不良习性。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这是值得好好反思的教育问题。

“黄金棍子出好人”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娃娃生活在充满诱惑的时代,稍不注意就会走偏。事实上,我们成人也生活在这个诱惑的年代,玩手机上瘾,打游戏上瘾等,既然成人都无法控制自己,就别指望娃娃能控制自己了。平日里,如果家长没有适时监管,娃娃一旦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伤的是谁?痛的又是谁?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家长只顾自己玩,将手机交给娃娃玩,这分明是在“引导”娃娃慢慢“中毒”。而后,又开始责怪娃娃不用心学习,只知道玩手机,这像不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呢?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家长为了生活,确实忙;学生为了学习,确实累;这是不争的事实,生活有压力,学习有压力,大人小孩都生活在压力之中,谁能真正减压呢?或者说,谁能理解对方呢?这个答案不言而喻。

我深知,当娃娃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差时,家长比谁都着急,也很心累。为了生活奔波而累,为了娃娃学习而累,有时候,心情糟糕,情绪失控,于是,对娃娃大打出手,痛打结束后,娃娃哭了,家长心痛了。静下心来细想,后悔莫及。是的,家长随时都要站在娃娃的立场思考:娃娃,毕竟是无知的,贪玩的。这样一想,你就不会动不动就打骂,你就会俯身去倾听、陪伴,当你发现娃娃在变化,多发现娃娃的长处,说不定,某一天,你的心中阳光明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教育是来不得虚假的期盼,需要用心用情去关照。每个娃娃都有不同的情商和智商,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娃娃去和别的小孩对比,有些娃娃反应快,一点就通,有些娃娃反应慢,则需要耐心教育。我最反对家长把自己的娃娃和别人对比,娃娃是你的,你最清楚他的一切,你的,你最懂吧。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一定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其他人,教育亦是这个道理。家长在教育娃娃时,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优异的成绩。所以说,很多娃娃为什么成绩一直提不起来?关键的原因在于刚步入学校时,家长没有注重娃娃的行为习惯教育,总以为娃娃还小,慢慢会改变的,久而久之,娃娃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如果某个娃娃属于调皮型,家长在说服教育上不起任何作用了,适当惩戒是有必要的,但是,惩戒的目的是让娃娃对你产生敬畏之心,而不是惧怕之感。也就是说,惩戒要落在心上,而不是落在皮肤上。

当你下手时,你想过你的童年吗?

儿童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代,家长在教育娃娃时,还是多一点理解和关爱,不要动辄就拳脚相加,少一点打骂吧!

下次,如果你准备动手时,你做一做深呼吸运动,看看窗外,心里默念:当我下手时,想过我的童年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