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妹夫那点事儿
我身边的朋友很多,在我成长的路上,他们宽容我,帮助我,指导我,鼓励我。今天,我要写的这位朋友,是在教育路上给予我影响力的朋友,他就是万源某校校长王国洪。
以前,我在万源教育界“混”时,没事就喜欢钻研教学业务,偶尔诗性大发,写点打油诗之类的,抑或正二八经写点有关教学方面的文字,渐渐地,结识了万源教育战线上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间,我从朋友那儿得知万源庙坡学校有位副校长勤于钻研业务,且上课让得特别好,后来,经朋友打听,才知道这副校长就是王国洪。我很想认识他,于是,我向同班同学张燕(那时,她在庙坡学校任教。)了解他的情况,没想到的是,从张燕那儿了解到王国洪正是她的老公。我们彼此哈哈大笑,并告知了联系方式。按辈份讲,我应该叫他“妹夫”,但是,我和“妹夫”一直未曾谋面,主要原因是我这个人天生怕见领导,听说他是领导,自然就有点害怕与他见面。
后来,他当了某校校长,我做了某校教导主任,我们都忙于学校的工作,彼此关注对方,但并没有经常联系。过了两年,他调到教育局里负责全市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呢,恰好负责学校此项活动。记得有一次,教育局通知各学校负责此项活动的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我到教育局里开会,第一次见到他,见到我心中的“好妹夫”。由于,当时会议时间紧,任务重,他也很忙,我也忙于赶车回学校。散会后,我们不辞而别。
最近几年,我们仍然保持联系,彼此加了微信,能从朋友圈了解对方近况。他一直扎根在山区教育一线,先后到几所学校任校长,每到一处,他都会给当地老百姓和师生留下“好校长”的印象。认识他这么多年,我觉得他是一位特别有教育思想、特别有教育情怀的好校长,无论组织安排他到哪个岗位,他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带领一班人尽最大努力改变学校的现状,增强师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今年春季,为了加强校际交流,把校本教研工作搞得更加扎实有效,他决定开展一次校际教研联谊活动,并邀请通川区西罡学校、宣汉县双河镇小学、万源市青花学校骨干教师到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由于我认识其中授课的骨干教师,负责此活动的曹主任硬要拉上我去进行“指导”,虽然“指导”是戏说,但是,我真心想借机去学习,后来,领导同意我去参加那次联谊活动。欣喜之余,想到可以见到我的“妹夫”了,我们可以畅谈有关教育的话题,心中满是激动和期待。
达州到他所任职的学校路途较远,加上岔路较多,他担心我们一行人找不到地方,遂驱车到离校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来接我们。当他接到我们时,我下车紧握他的手,说:“兄弟,辛苦了,认识多年,我们终于握手了。”他也是性情中人,哈哈大笑,随后,我们便驱车去了他所在的学校。
走进学校,他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学校师资情况、学校未来发展等,从他的谈吐中,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位充满教育情怀的好校长。当我们私下交流时,我从他的谈话间,体味到了作为一名乡村校长为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所付出的辛劳。恰如他所说:“兄弟,你也在乡村教育搞过管理工作,想要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需要的是用心、用情!”是的,正是有了像他那样热爱教育的校长带领下,乡村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的。
第二天,我们一起走进教研现场,聆听几位骨干教师上课。在现场,我们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最后,总结会上,主持人(曹主任)要求我对骨干教师所授的课进行点评,当时,我内心诚惶诚恐,极力推辞。一是,自身业务水平有限,不敢评说。二是,几所学校领导(都是分管教学业务的领导)在场,我有何能参与这种场合的评课。三是,对于现场的教研状态,我不敢多言,更不敢口出狂言。四是,作为校际常态教研交流活动,真实就是最可贵的,然而,听了几节课,终还是有些遗憾。基于这些原因,我实在不敢草率发言,内心一直在纠结,说还是不说呢?既然是教研,就必然有杂声,我这样自我安慰。最终,还是被那个长得不够帅的曹主任硬拽到了主席台上。
坐在主席台上,特别不自然,又一想,既然坐下了,就淡定一下吧,不然,那个曹主任会说我装“嫩”。根据会议议程,我简单点评了几节课,只为抛砖引玉,最后,王国洪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致答谢辞,其间,他激情高昂地对几节课进行精彩点评,在点评过程,我听得仔细,记得详细。从他的观课、析课、评课中,我对他的业务水平大赞,他实属一位业务型校长,对教学是充满激情,充满厚爱的。他在点评中,对几节课进行详细回顾,句句点评中肯,条条建议中听。我心想,任何一所学校有了这样的校长,办学水平一定会有起色,有突破。作为万源人,我为万源教育有这样的好校长感到荣幸,默默地为万源教育祝福!
离别时,他又亲自驱车送我们到岔路口。我们一行人深受感动,为这位为人低调且真诚的好校长点赞。
前几天,从他的朋友圈得知,他又到成都参加业务进修。很多年前,我对他参培这个培训机构比较了解,以“问对教育”的话题沙龙,共同进行专题探讨,以“问答形式”为大本营,集大家的智慧,共同研讨教育话题,在交流中碰撞教育智慧的火花,旨在探讨真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现象,其最终指向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教育学生。他正是在与一群热爱教育的人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教育。
我相信,无论他走到哪里,不变的是他的教育情怀;我坚信,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他在万源教育这块沃土上,大山深处的教育会因像他那样钟情教育的教者而更加美好,一定能绽放更加灿烂的教育之花。
加油吧,我的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