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科考不第的幕后黑手是谁?

前言

近读《隋唐演义》第八十回至第八十三回,关于李白的趣闻轶事,回眸历史,感慨不已,启迪颇深。之前有关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其原因为祖上获罪,从而剥夺了李白应试资格,使之无缘科举,更甭谈入仕。

其实不然,今拜读经典之作,耳目一新:李白不仅参加了科举考试,且揭示了唐玄宗年间,奸相杨国忠、李林甫弄权,官场腐败之风横行,乃至导致大唐国势衰微,令人扼腕叹息;至于李白科举不第之说,完全符合时代背景。

现掇菁撷华以飨读者。

话说唐玄宗年间,每三年举行一次科考,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不啻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升官入仕的唯一途径。

首先由礼部奏请开科取士,一面移檄各州郡,招集举子来京应试。当时西属绵州,有个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原系西凉主李暠九世孙。其母梦长庚星入怀而生,因以命名。那人生得天资敏妙,性格清奇,嗜酒耽诗,轻财狂侠,自号青莲居士。人见其有飘然出世之表,称之李谪仙。他不求仕进,志欲遨游四方,看尽天下名山大川,尝遍天下美酒。先登峨眉,继居云梦,后复隐于徂徕山竹溪,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日夕酣饮,号为竹溪六逸。因闻人说湖州乌程酒极佳,遂不远千里而往,畅饮于酒肆之中,且饮且歌,旁若无人。适州司马吴筠经过,闻狂歌之声,遣人询问。李白随口答诗四句道: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吴筠闻诗惊喜道:“原来李谪仙在此,闻名久矣,何幸今日得遇。”当下请至衙斋相叙,饮酒赋诗,留连了几时,吴筠再三劝他入京取应,李白以近来科目一途,全无公道,意不欲行。正踌躇间,恰好吴筠升任京官,即日起身赴京,遂拉李白同至京师。

一日,偶于紫极宫闲游,与少监贺知章相遇,彼此通名道姓,互相爱慕。贺知章即邀请李白至酒楼中,解下腰间金鱼,换酒同饮,极欢而罢。到得试期将近,朝廷正点着贺知章贡举,又特旨命杨国忠、高力士为内外监督官,检点试卷,录送主试官批阅。贺知章暗想道:“吾今日奉命知贡举,若李白来应试,定当首荐;但他是个高傲的人,若与通关节自然入彀;只是一应试卷,须由监督官录送,我今只嘱托杨、高二人,要他留心照看便了。”于是一面致意杨国忠、高力士,一面即托吴筠,力劝李白应试。李白被贺知章劝不过,只得依言,打点入场。那知杨、高二人,与贺知章原不是一类的人,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贺知章受了李白的贿赂,有了关节,却来向我讨白人情,遂私相商议,专记着李白名字的试卷,偏不要录送。

到了考试之日,李白随众人入场,这几篇试作,那够一挥,第一个交卷的就是李白。杨国忠见卷面上有李白姓名,便不管好歹,一笔抹倒道:“这等潦草的恶卷,何堪录送?李太白待欲争论,杨国忠谩骂道:“这样的举子,只能为我磨墨。”高力士插口道:“磨墨也不适用,只能为我脱靴。”喝令左右将李白扶出。正是:

文章无口,争论不得。

堪叹高才,横遭挥斥。

李白出得场来,怒气冲天,吴筠再三劝慰。李白发誓,若他日得志,定教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方出得胸中恶气。这边贺知章在闱中阅卷,暗中摸索,中了好些真才,以为李白必在其内,及至发榜,偏是李白不曾中得,心中十分疑讶。直待出闱,方知为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所摈,其事反因叮嘱而起,贺知章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王安信读《清.褚人获,著“隋唐演义”》撷英之一

李白: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