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拆拆:详细自拆北马比赛数据

『跑你』,RunYouRunMe,给跑步亲们带来各种实用Tips,新人血泪教训&老鸟亲身体验。诸多从入门到进阶各种原创实用大全,让亲们更健康不受伤。

文 | 老Q

上周六北马跑完,勉强也算个小PB吧,比原来成绩348强那么一点儿,跑前定的保底目标其实是345,典型大写的未遂。

不过事先也有心理准备。

此次赛前调整做得不好,减量的时间偏晚;比赛前几天,看着下面这状况指数数据(From RunningQuotient.com),老Q这心里呀,拔凉拔凉的……不单只是看着数字和曲线不对哈,赛前那几天肌肉也感觉颇为疲劳,总之是各种不太好的预兆。真到比赛日跑起来的时候,大北方的帝都,湿度居然有90%,各种利空之下,没敢放太开。

总而言之,这次北马一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教训吧,以后广马赛前几周会和亲们详细再说一下赛前准备的细节,该提醒的到时会提醒亲们。

回到主题:赛后复盘,自拆数据,找短板。

比赛完了要复盘,这算是个好习惯,也建议亲们都做一下。今儿把自己这次全马跑下来的数据拆开给亲们一起看看,一起找找以后可以提高的地方。如果亲们有更好的发现或建议或指导,请不吝文后留言。

先看一下这次的统计数据(From Garmin Connect):

平均心率144,平均步频185都还不错,在全马比赛里这俩数字都算是老Q个人PB了,满意。心率这么低,跟穿了+MD的渐变压缩腿套绝对有关。

触地时间242ms,这个需要提高,这个数字意味着效率低。虽然Garmin官方给240多ms打分是良好(如下图),其实吧,真的远远不够,别听他们的。如果可以,希望亲们的触地时间都能控制在200ms左右。

平均垂直振幅8.4cm也算高了,未来目标应该控制在7.5cm内。题外话,老Q实时监测过这个垂直振幅数据(手表的Data Field可以选择查看此屏数据),平地正常走路的话,居然都有5.Xcm,那些职业高手6.Xcm这个数据真的很牛啊。

有个数据稍觉搞笑:总时间346(3小时46分),移动时间343,是不是说比赛中老Q停下来喝水补给上WC什么的居然一共花了3分钟?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这么长。这次基本上是逢站必进,估计确实多花了些非跑步时间……这是要把报名费吃喝回来的节奏吗?

再来看看分段数据(From RunningQuotient.com):

前30K基本上算是匀速吧,30K以后有点小掉,37K后配速又上来,最后几K还加了点小速。30~35K这个区间,很多全马亲们在这段区间多少都有点掉速,传说中撞墙区也就是这个区间。看来这次也没逃过小墙的魔爪,好在不是太明显。

小墙,你真的好厉害。猴赛雷。

补充说一下,这次北马老Q采取的是分段心率区间的策略来跑步,原计划是酱紫的:

前20K,心率区间保持在2.1~2.5;20~30K,心率区间保持在2.5~2.6;30~35K,心率区间在2.5~2.8;35~40K心率区间在2.9~3.5;最后2K,不管心率任性跑之。

传说中,计划那可一直是赶不上变化的。果不其然。前35K还算好,能压着自己的速度,让自己心率控制在低zone。35K以后,按说可以也应该提高心率了,问题来了,速度想提居然提不上来鸟……主要是肌肉不给力,比较强烈的疲劳感。跑全马腿部肌肉力量差,这可是个大弱点。看分段的步频数据也能看出来,34、35、36这三K,步频明显变低了点。

最后几K总算冲了起来,算是爽了一把。这个体验也难得,以前所有的全马比赛,最后几K,根本没敢玩冲刺啊啊啊。

比赛完了之后的这几天,大腿前外侧有点酸爽,后背腰处有点不适,其它无感。

最后总结:

强烈建议跑全马/半马的亲们,尤其是初马的亲们,按照心率策略跑,至少安全完赛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赛前的跑量、强度都要合理规划好,不能太早,也不能迟。那些Q训练(高强度的T/I/R),提前3周以上就得开始减量了。要想偷懒且时间吻合的话,其实拿一份现成的经过验证的赛前训练计划照着练也行,省事。

比赛前的状态如果实在感觉不好的话,就收着点跑,来日方长。

--本文完---

----更健康不受伤专用分割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