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的桃花源

芙蓉街是一个很窄的小巷子,位于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与巷子外东风街上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相对安静而悠闲。巷子的北首有一座青砖彻成的二层小楼,这就是著名的万印楼,是清代金石学家、大收藏家陈介祺的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的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从芙蓉街路过,看到万印楼朱红色的小门十有八九是闭着的。有段时间,小楼门口放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正在修缮,谢绝参观”,但也很少见到来来往往的工人,门仍是闭着的。每当走到此处,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仿佛怕惊动了陈介祺老先生的潜心研究。偶尔会有一种想推门而入的冲动,却又犹豫再三。总怕推开门后,看到的景物与自己想像中的相去甚远。

其实自己心中也明白,陈介祺离去一百多年了,当年的万印楼占地一公顷,现在这几间房屋占地377平方米,仅是原来的三十分之一。被称为“近代之冠”的大量收藏品也早已散失于世界各地。青砖小楼上不会再有陈介祺长衫飘动的身影,万印楼的辉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但这座沉默的小楼,仿佛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将自己与外面的繁华与喧嚣隔离。一百多年前,住在里面的陈介祺自撰了一副楹联:

曾种桃花不知汉魏   犹存松菊自谓羲皇

这里曾是陈介祺的桃花源。关起门来,这座小楼隔绝了世事纷陈,隔绝了外面的兵荒马乱,隔绝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一头钻进学问中去,让心灵自由地飞翔,不知今夕何夕。

对陈介祺,我一度有些不解:一位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从小随父亲在北京读书长大,顺利地做了一名人人艳羡的京官,却义无返顾地回到故乡一座并不繁华的小城,建了一座万印楼,日日与古文字、青铜器、陶器、拓片相伴,乐此不疲,终其一生。这其中,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在清代的潍县城,陈家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陈介祺的父亲陈官俊,字伟堂,“嘉庆十三年进士,以名翰入值上书房,后为上书房总师傅,道光皇帝师,并授皇长子读,历任工部、兵部、礼部、吏部尚书,累官协办大学士”。做官做到四部尚书,皇帝的老师,应该算是青云直上了。想当年,陈官俊的母亲,即陈介祺的奶奶九十大寿时,道光皇帝亲笔书写了“耆臣寿母”的匾额,又赠了“福”、“寿”二字,并赏赐珍绮寿礼。此等荣耀不是一般的大臣可以得到的,陈家可谓红极一时。

陈介祺早年随父在北京城读书,自幼聪明好学,“日读百数十行,略不遗忘,十九岁入郡庠”,“以诗文名都下”(见《山东藏书家史略》)。之后便是步步青云——22岁考中举人,授中书,后升为侍读,32岁考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40岁授侍讲学士衔……仕途上可谓一路绿灯,当然,这与其父亲陈官俊的荫庇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陈介祺生活的年代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一生共度72个春秋。在这72年中,咸丰四年(1854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是北京城勤奋好学的“官二代”,家学渊源,交游广泛。在此之后,他是山东潍县小城万印楼的主人,潜心金石,心无旁鹜。

那一年,陈介祺41岁。

早在他辞官之前,陈介祺已着手在潍县修筑万印楼,万印楼修筑的时间是1850年。这是陈介祺为辞官做的物质上的准备,此后,他便默默地等待一个时机,直到1854年,陈介祺借母亲去世丁忧返回故里,从此不再复出。

辞官这件事如果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也许我们更能理解当时陈介祺的心境。

那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中国开始陷入半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几年,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列强争雄、社会动荡。 

在中国的北方,1850年8月沙俄军队强占中国黑龙江口的庙街,后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853年4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在中国的南方,1851年1月,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号称太平天国。1854年,即陈介祺回到潍县的那年,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占汉口、汉阳,并分兵南下,直逼长沙。曾国藩因损兵折将曾投水寻死被救。也是那一年,上海新海关正式建立,由美、英、法三国人担任海关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关落入外国人手中。

那是一个政府昏庸、官场黑暗的时代。

万印楼修筑的前一年,即1849年,陈介祺的父亲陈官俊去世。陈官俊一生虽然为官显赫,却也颇多坎坷,几起几落。他在山西任督学时,曾被山西巡抚以“任殴差买妾”、“妄作威福,大开奔竞”为由追劾,后被降为编修。任工部尚书时,又以“闲谈泄密”,“失大臣体”而被革职。史书记载的陈官俊倾而未覆的原因是:“初直上书房时,授宣宗长子奕伟读,宣宗嘉其训迪有方……故遇官俊特厚,屡遭咎而恩礼始终不衰”(见《清史稿》)。背后有皇帝罩着,才使得陈官俊在官场斗争中换得一个“平安”。

从父亲一生的沉沉浮浮中,陈介祺看到了官场的险恶。而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更使他心灰意冷。

据说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朝廷命十八家老臣捐钱助饷,多为数千两。由于有人暗中挑拨,他们要求陈介祺必须交纳四万两白银,交不出有满门抄斩之险。陈介祺被逼无奈,四处筹措,奔波一个月才将款项筹齐。虽然保住了身家性命,这件事却也让他认清了“热闹场中良友少,巧机关内祸根蟠”,进一步坚定了他离开官场的决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中的话。我相信,那几年中,从小熟读孔孟之书的陈介祺一定无数次地想起这句话。世态如此,时局如此,官场如此,正义之士一定会有深深地无奈。不能昏昏噩噩,更不能同流合污。既然无法“兼济天下”,那么只能“独善其身”,这是一名读书人的操守。

咸丰四年(1854年),陈介祺辞官归里。从此,清代的历史中少了一位行政官员,后世的文明进程中,却多了一位堪称“宗师”的大学者。

“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之先,我就想到一位老先生,是我平生最佩服的,恐怕不仅是我,凡着研究古文字的人都是一致的。何以呢?因为他的眼光太好了。他一生收藏的铜器等,不下几千件,没有一件是假的。他的论调同批评,不但高出当时同辈一等,简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人是谁,就是山东潍县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他老先生。现在先将他论古器文字做假的一段话述说一下,……谈古器文字多么透澈,不但知道真字深义,连假的都能了然无余,这才能算真研究。”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是著名学者商承祚先生发表于七十多年前的《古代彝器伪字研究》一文。商先生被后人称为“甲骨学泰斗 楚文化鼻祖”,他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年轻时曾被徐悲鸿誉为“知友”。这样一位大学者写下对陈介祺推崇备至的文字,足见陈介祺在后世学术界的地位

收藏文物、把玩金石,在陈介祺之前,是达官贵人附庸风雅、闲情逸致的点缀,到了陈介祺这里,金石学真正成为研究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形式,他明确了金石学真正的学术目的:鉴古、考古、释古、传古,从而达到证经补史的作用。

陈介祺的收藏被《清史稿》称为“近代之冠”,他一生收藏的古代文物,类多、量大、面广,不乏珍品。其藏品中有铭文的就有商周铜器248件,秦汉铜器98件,石刻119件,砖326件,瓦当923件,铜镜200件,玺印7000余方,封泥548方,陶文5000片,钱币、镜、镞各式范1000件。

他一生治学严谨,重视研究方法,主张一器一物都应多加分析,察其渊源,辨其真伪,反对不求甚解。现存他考证的释文有《毛公鼎考释》、《南公盂鼎释文》等几十篇。因此他对古文字学的贡献很大。他是古陶文字最早的发现者、收藏者、研究者,有开创之功。

1872年,陈介祺用自己所藏古玺并汇集其他大家的收藏,钤拓印集10部,每部50册,定名为《十钟山房印举》,“十钟山房”的名字来源于陈介祺收藏的11件商周古钟,取其整数,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钟山房”。1883年,《十钟山房印举》又增编10部,每部191册,集印一万多方。

陈介祺还对其收集的大量“封泥”作了深入研究。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代的往来公私文件,大都写在竹简上,为防止别人私拆,封发时把竹简用绳索捆紧,把绳子结交处再用黏土封严,盖上发信人的印章,作为验证。这种封泥多流行于秦汉。陈介祺共收集了800多枚封泥进行考释,与吴式芬共同编写了共10卷的《封泥考略》,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封泥”的学术专著。

陈介祺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所好所知,止是求一个真,止是要学不厌”。在他去世的最后一年,尽管体力不支,陈介祺仍在为《潍县金石志》一书作校勘文字。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使陈介祺和他的万印楼声名鹊起,在当时成为金石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国内的收藏大家们经常与陈介祺互通有无、探讨学问。光绪七年,万印楼里来了一位年轻人,他在陈家住了四天,“遍视所藏”,大开眼界。这位年轻人叫王懿荣,十几年后,他发现了甲骨文,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收藏家,陈介祺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高人一等的眼光,这种眼光,建立在他丰厚的学养和经验之上。其实,陈介祺的慧眼独具并不只是表现在他鉴别文物上面。

当时的潍县城里有一名家境贫寒的学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陈介祺后,陈介祺感动于这位少年读书的认真和执着,收其为弟子,后又收为义子,资助他读书。28岁时,这名学子赴京赶考,连路费盘缠都是陈介祺帮助筹集的。那一年,这名来自潍县的叫曹鸿勋的考生中了状元,成为潍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这只是陈介祺留给后人的无数故事中的一个。他更多的故事,与万印楼中收藏的那些宝贝有关。

陈介祺的收藏中,著名的很多,有“万印”,有“十钟”,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毛公鼎。

毛公鼎出土于陕西歧山,属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鼎内有铭文共497个字,是有史以来我国发现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国宝重器。1852年,当时还是翰林院编修的陈介祺花费三年的薪金买下了此鼎,爱不释手,后带回潍县万印楼收藏。有人推测他辞官归里也与此鼎有关。

毛公鼎被陈介祺秘藏二十多年,直到在他步入花甲之年时,陈介祺才将五易其稿的《毛公鼎考释》一文及毛公鼎铭文拓片公之于众,引起朝野轰动,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与推崇。

陈介祺病故后,毛公鼎被他的子孙收藏。毛公鼎在陈家53年,1905年,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酷爱收藏,他假借为皇帝献寿的名义,强行从陈氏后人手中买走毛公鼎。六年后,端方在四川被起义新军杀死,又过了几年, 他的家人将毛公鼎质押给天津华俄道胜银行。

当然,毛公鼎的故事还不会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日本山中商会、英国人辛甫森、美国人福开森都曾觊觎这件国宝,他们相继打听毛公鼎的下落,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听说后,急忙连借带凑,用三万大洋赎回毛公鼎,受到国人的称赞,都说他保护国宝有功。上海沦陷后,叶恭绰匆忙逃往香港避难,来不及带走这件巨鼎,将其留在上海法租界的宅邸中。由于日本宪兵追查这件宝器,叶恭绰急电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侄子叶公超(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让他不惜任何代价保住毛公鼎。1941年叶公超回到上海后被日本人逮捕,同年夏季被保释。此后关于毛公鼎的传闻很多,有人说它被运往香港,有人说它被一奸商购买。

抗战胜利后,毛公鼎被国民政府查收,后被带往南京,又后来被运往台湾,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事沧桑。

陈介祺之后的一百多年,万印楼在连天的战火中、在时代的更替中风雨飘摇。乱世之中,要完整地保存万印楼内的收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文物大量流失, 有的辗转于海内外,还有一部分在解放后被捐给国家。

万印楼的收藏现散存于世界各地。有据可查的有:潍坊市博物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青岛市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辽宁旅顺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市博物馆、日本住友氏博物馆、日本泉屋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

万印楼也只剩了一座小楼,几间房屋。

当年毛公鼎被端方强行从陈家买走后,陈介祺的女婿吴重熹看到万印楼的萧条,心生感慨,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场景。那时候,陈介祺老爷子还在,十钟山房和万印楼还完好无缺。于是他写了下面这首诗:

病史当年卧海滨,(陈介祺晚年自号海滨病史)

十钟万印尚纷陈。

楚人轻问周家鼎,

尤物从来不福人。

诗是有感而发,第一句中的一个“卧”字,仿佛说明了陈介祺当时的身体状况不太乐观,有人来到老爷子的卧塌前,轻声问起毛公鼎的情况,老爷子意味深长地说:别太看重那些宝贝,尤物从来不福人。

“尤物从来不福人”。这句话,似乎是一代收藏大家对于后人的告诫。

此文收入历史散文集《侯门往事》,九月初即将面世,现在开始接受预订。

(0)

相关推荐

  • 古玺印封泥展

    古玺印封泥展

  • 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

    来源:郑州美术馆ZAM 西周印章传世极罕,此次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以三方西周印章打头阵,可谓先声夺人!在展览的官印系列,战国官玺中,"郢室官玺""许委粟玺" ...

  • 荐谱 ll《乾堂藏古封泥辑存》原拓两册本

    焦新帅编订,2020年10月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出品.可斋跋曰:右乾堂所藏封泥皆近年新蔡臨菑靈寶平輿及西安新出者乾堂藏古賴印人獨具之眼力於人棄我取之間偶得珍品又以人未及而我先至之謹勤時有探驪得珠之獲故其 ...

  • 极为罕见的周朝印章

    极为罕见的周朝印章

  • 古玺印封泥,极尽空灵奇险

    古玺可分为官玺.私玺.古语玺.图象玺.单字玺和巴蜀文字印.古玺大都以铜作印材,少量的用玉.银等.先秦的银玺不是纯银,纯金.纯银的印材到汉代才出现. 玺的大小尺寸,因国而异,各行其是.官玺大小悬殊,私玺 ...

  • 潍人皆晓万印楼,或不知陈官俊墓

    潍城西外环路,与卧龙西街交汇处,东南之角,有高大堆土,远近闻名,为陈官俊墓,其上草木葱郁,周边开发楼盘,对其呈包围之势,东侧墓前,一道红墙砌就,另设香炉,内有焚烧之痕. 红墙之下,有洞穴,虽狭窄,可进 ...

  • 潍县历史文化名人:广东福建巡抚张兆栋

    明清之前的潍县,不论是经济繁荣还是社会名流,都不算鼎盛,明清之后,甚至民国近代,潍县城发展越来越好,不乏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就在潍县做过县令,还留下"三更灯火 ...

  • “维”所欲为:意临是学印过程重要的一步

    第 11 期 意临是学印过程重要的一步 △□□太守章(汉封泥) △"□□太守章"设计稿 △□□太守章(陈维临) 尺寸: 4.4x4.4cm 边款:盖古用简牍封以玺印非泥不可.戊戌之 ...

  • 南西泠北万印:陈介祺与万印楼

    友情提示:本文16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陈介祺(1813-1884),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城)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 ...

  • 24户中产集资1.5亿打造“桃花源”,一起抱团养老

    在台湾北部的大山里,有一座"现代桃花源".24户中产,因为不喜欢住传统豪宅,集资1.5亿人民币,买下8000平米的荒地,打造了一座特殊的村落. 建筑师何传新以"节气&qu ...

  • 当之无愧的行草高手——杨雯草书《桃花源记》欣赏

    当之无愧的行草高手 -- 杨雯草书<桃花源记>欣赏 艺术家简介 杨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北京兰亭美术馆执行馆长,农工党中央画院理事,农 ...

  • 中国十大名赋雅集?牡丹赋,美人赋,桃花源...

    中国十大名赋雅集?牡丹赋,美人赋,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洛神赋,赤壁赋--赏宫廷书画,品十大名赋-最新原创古法工笔画近期盛装展出,期待你的品鉴.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

  • 明代画家仇英作品大青绿山水《桃花源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大青绿山水<桃花源图>卷是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画作题材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画卷大致可分为五个场景:发现桃源.桃源见闻.源中闲聊.桃 ...

  • 809期A|| 马权安:暗恋桃花源/轩诚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美丽小语: 马权安先生,是我尊敬的音乐家,他的文字也非常的有特点,在朴素的文字间时时闪烁于字里行间的是灵动的艺术之光,会让你心中一亮. ...

  • 赵孟頫《桃花源记》,精彩!

    春日已至,花绽人悦 一起走进 赵孟頫写出的这片"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 ...

  • 颜体集字《桃花源记》

    颜体集字《桃花源记》

  • 【一联多对】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下联:?

    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 下联:燕子楼中燕子娇 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 下联:绿水滩前绿水流 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 下联:清水塘边清水流 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 下联:旧城镇里旧城事 上联:桃花源里桃花艳 下 ...

  • 云南镇康木场乡:桃花源里桃花开 山水美景迎客来

    "桃花含笑春风里,万支丹彩灼春融."总让人寻寻觅觅,难以忘怀.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时下,木场乡千亩桃花竞相绽放,红的白的粉的桃花漫山遍野,小路 ...